屬於一型超敏反應。青黴素作為變應原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沒有免疫原性,但其降解的產物青黴噻唑醛酸或青黴稀酸,與體內組織蛋白共價結合後,可以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IgE抗體,使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致敏。當機體再次接觸青黴素時,青黴噻唑醛酸或青黴稀酸蛋白可以透過交聯結合靶細胞表面特異性IgE分子而觸發過敏反應。
屬於一型超敏反應。青黴素作為變應原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沒有免疫原性,但其降解的產物青黴噻唑醛酸或青黴稀酸,與體內組織蛋白共價結合後,可以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IgE抗體,使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致敏。當機體再次接觸青黴素時,青黴噻唑醛酸或青黴稀酸蛋白可以透過交聯結合靶細胞表面特異性IgE分子而觸發過敏反應。
超敏反應,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 ),即異常的、過高的免疫應答。即機體與抗原性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作用,產生致敏淋巴細胞或特異性抗體,如與再次進入的抗原結合,可導致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和組織損害的免疫病理反應。又稱變態反應。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族抗生素,其療效顯著、應用廣泛。但青黴素易導致藥物不良反應,人群中有1%~10%對青黴素過敏,任何年齡、劑型、劑量和給藥途徑,均可發生過敏反應,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可以危及生命。青黴素可以降解為大約10種,可與蛋白質結合的降解產物,其中最常見者為苄基青黴噻唑基(benzyl penicilloyl,簡稱BPO基),其他部分簡稱小部抗原決定基混合物(簡稱MDM)。MDM雖然只佔5%,但嚴重的速髮型變態反應多與此有關。半抗原與抗體多價結合後發生橋聯反應,使肥大細胞或嗜鹼性粒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激肽等化學介質,導致速髮型變態反應。青黴素與頭孢菌素都含有β-內醯胺環,可以發生交叉過敏反應。青黴素製劑也會含有來自培養基中的蛋白質或其聚合物,都可以作為變應原而引起變態反應,合成的青黴素不會發生此類過敏反應。各種青黴素之間(包括青黴素、氨苄西林、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苄星青黴素及其他半合成類似物)都有6-氨基青黴烷酸構造,降解後都可以產生青黴噻唑基(penicilloyl),可以發生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青黴素過敏後,應改用其他抗生素代替,不應再用青黴素類。病因:青黴素是一種半抗原,進入人體後與組織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對於過敏體質的患者,青黴素進入機體後形成的全抗原可使淋巴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lgE,lgE可粘附在鼻、咽、聲帶、支氣管黏膜上,使機體呈過敏狀態。當患者再次口服或注射,甚至外用青黴素時,新的抗原即與特異性抗體lgE相結合而發生作用,導致機體發生Ⅰ型變態反應,患者血液中出現大量的組織胺、緩激肽等致敏物質,作用於效應器官,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高、血管平滑肌舒張、血管床容積增大,即刻出現各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