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荷葉淡淡香

    互相理解吧!

    我覺得老師首先是一個職業,和工人,農民,幹部一樣,是一個謀生的手段。老師在學校只要認真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把知識無保留地教給孩子們,按時批改孩子們的作業,保障孩子們在校時間的安全,就已經很好了。

    想想我們普通人下班時都想著回家做飯陪孩子,不希望被別人再打擾,那老師也一樣,也有家庭有孩子,他們也希望回家安安靜靜地休息一會,而不是無休止地接一個又一個家長打來的電話,一遍又一遍地給家長說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如何如何。

    至於家長,還是要對孩子給予關注,你對孩子付出多少,孩子就會給你回報多少,家庭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童年禮物。至於有些困惑,可以和老師溝通,我想老師也是非常樂意的。

    孩子的成長既離不開老師的教育,更離不開家庭的關心,現在提倡家校合作培養孩子。所以希望老師和家長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培養優秀的孩子。

  • 2 # 瀛洲青松

    教師工作是以教書育人為主要工作的一個職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是教師的責任。孩子是一個家庭承續的希望,望子女有出息,是每個家長的願望,上學讀書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也是階層向上流動的一個必要條件。所以家長和教師的目標是一致的,應該相互信任,相五尊重,相互配合,共同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得更好。

    中國有尊師重教的好傳統,國家重視教育,百姓尊重教師,使優秀傳統文化和科學知識得以代代相傳,綿綿不斷。但是最近幾年,社會上出現一股抹黑教師,甚至妖魔化教師,有些家長不尊重取鬧,有些地方出現辱罵,甚至歐打教師的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少數教師教育方法失當,引起師生矛盾緊張,有個別教師師德修養不高,做了一些有違師德的事,但畢竟這樣的教師是極個別的,中國教師隊伍總體素質是好的,極大多數教師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廣大家長應該信任和尊重教師。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用個別極端的個案否定全體教師。有矛盾有問題應加強溝通,協商解決,簡單粗暴,只能激化矛盾,不能解決問題。

    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師生關糸是一種特殊關係,是帶有強烈的情感因素,尊師愛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礎,教師要學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常半根草去,盡心盡責的教好每個學生,有教無類,不管學生家庭是窮是富,是民是官,要一視同仁,更不能利用學生家長謀取經濟利益,以教謀私。

    師生只有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的關係,學生才能尊其師信其道,學習才會有效果。學生家長要教育自己的子女尊敬老師,不在背後亂議論老師,更不能做不利於師生關糸的事。

  • 3 # 邁克大山

    家長和教師如何平衡教育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責任重於山

    教師是教書育人的職業。也是一種不求急功近利,鍾情於詩和遠方的職業。一個人自從當上教師的第一天開始,就要肩負起培育祖國的花朵,點亮千萬家庭希望的重大責任。教師要履行好這個職責,就必須忠誠教育事業,真心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負責;必須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必須從內心深處熱愛每一個學生,用愛心點燃每一個學生求知的火花;必須設心處地地因材施教,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有用之才。就學生家長而言,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自從孩子出生之後,你就要承擔起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是孩子把你、你們一家和學校、老師緊緊連繫在一起。家長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就要強化自身修養,努力做孩子學習的好榜樣;加強早期教育,讓孩子從小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孩子尊重老師,遵守紀律,團結同學,刻苦學習;充分信任老師,不要因為一點小事給學校和老師找麻煩。作為家長,無論你有多大權,多少錢都不要去學校向老師顯擺。不要因為孩子向學校、教師提不合理要求,更不要把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帶到教育中來。

    二、情意深似海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師生情意應該是人世間最為純真,最為深厚情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某高中有一位優秀教師退休後,他曾教過在全國各地工作的學生自發地聯絡起來,給老師安排了一次全國連線旅行,由學生提前買好飛機票,此送彼接,風風光光,周遊全國。還有一位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學老師,到改革開放初期學生們都在本地區有一定地位了。就在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中把老師拱上了教育局長的位子。老師清正廉潔,怕給學生找麻煩,後來主動讓位調動到外地工作後,學生們都說:老師這次又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到現在這位老師快九十歲了,依然很健康,學生們還徑常來看他。市場經濟的今天,很多有職有權的人常說:現在的人沒有情意了,不知道感恩了。事實上是恩情中摻雜了不乾淨的成份,把情意弄髒了,讓人分不清是情重還是錢重了。這些年部分學校師生關係惡化又何嘗不是這個原因呢?所以老師要守心養性,向前看,向遠看,以教書育人為榮,以挑李滿天下為傲。家長更應該尊重教師,尊重教師對孩子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教育孩子崇敬老師,知情感恩。

    三、溝通連心橋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和家長是兩個分工不同的老師,兩個老師之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多聯絡,多溝通是非常必要的。透過溝通,可以互通孩子在家裡、學校的表現和心理變化情況;可以及時發現孩子優點和缺點,共同商討教育對策;可以建立友誼,團結協作,共同把孩子培養好。

    四、理解一馬川

    無論上小學還是中學,孩子成長都需要好幾年時間。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很難免會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家長也擋不住會有一點比較激動的情緒。這就需要雙方看大局,顧長遠,多為孩子著想,多為將來著想,多理解多包容。理解是劑良藥,可以包制百病。只要理解了,看開了,包容了,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更何況都是好心,都是為了孩子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了心的人越想越人是出自哪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