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間宇宙

    先回答問題,“文以明道”;“文道結合”;“不平則鳴,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宗旨。

    繼陳子昂等人之後,中唐時期又出現了一批重要的古文作家、如柳冕、梁肅、權德輿、歐陽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劉禹錫的散體之作富於才辯,批判性很強;白居易、元稹之文以平易暢達為特色,在元和、長慶年間自樹一幟。一時間作手如林,雲蒸霞蔚,古文聲勢大振,這批作家以他們的創作與理論使古文運動進人了成熟與興盛的時期。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這一時期古文運動的領袖,他們總結了先秦以來中國散文長期發展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改革文體和革新散文創作的理論主張,併成功地進行了創作實踐,在文壇上形成了一股變革的潮流。

    韓愈和柳宗元提出的是文以明道的文章觀點。

    針對駢文脫離現實的不良傾向,韓愈柳宗元提出了“文以明道”的口號,這是他們理論主張的核心,也是他們倡導文體文風改革的主要標誌。韓愈在《爭臣論》中說:“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又在《送陳秀才彤序》中提到:“讀書以為學,纘言以為文,非以誇多而鬥靡也,蓋學所以為道,文所以為理耳。”明確地指出文章寫作的目的是明道,而不是為文而文,所以必須有充實的內容,“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實”。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也說:“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為文者以明道,是固不勞為炳炳娘娘,務采色、誇聲音而以為能也。”同樣是主張文章要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強調文學的社會功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要報復社會的歹徒,是否值得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