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開富貴3652
-
2 # 網言軍事
南明只是個用於概括這一歷史階段的名詞,而並不是說真的曾經存在過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實際上,南明包括至少6個並立或先後建起的割據政權,而且沒有哪個政權完全控制了全部南方版圖。當然假如說這幾個政權能抱團取暖一致對外也還罷了,事實上卻是這幫朱家不肖子孫從開始就一直在爭奪所謂“皇權正統”,結果是消耗了寶貴內力,最後清軍一到大夥一塊完蛋。
而且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江淮以南(包括四川)除明朝宗室力量外,還活躍著張獻忠大西軍餘部(張死後由李定國、孫可望等人出川轉戰雲貴)、李自成大順軍餘部(由李過、李來亨、郝搖旗等人指揮)。
雖然這些農民軍大多向南明投誠(而且是先後向若干政權“效忠”),但並未改變當時江淮以南陷入軍閥割據的殘酷本質——不僅是農民軍,包括當時南方明軍力量最強的左良玉(鼎盛時期麾下統軍80萬之眾)也早就不把小朝廷放在眼裡,他本人不就是死在起兵沿江東下造反的半道上嗎?
試想,南明各小朝廷連軍權都無法掌握,就算冒出個別“明主仁君”又有何用?弘光政權有江北四鎮和左良玉集團不服號令;隆武政權被武裝海商頭目鄭芝龍(鄭成功他爹)把持,到頭來還是讓利慾薰心的前者出賣(當然鄭芝龍也沒落什麼好下場)。
永曆帝更是先後被大順軍郝搖旗部“護送”、被大西軍孫可望部“擁戴”(實為劫持),最終逃入緬甸避難。讓各路叛將嚇破膽的永曆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再也不敢輕信任何表示要“效忠”他的南明將領,連真正忠君不貳的李定國多次派人請他回國主持抗清大計,這哥們也寧可寄人籬下也不回去,結果被吳三桂抓了俘虜死於非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清軍進兵路線的壓迫(先攻佔長江中下游膏腴之地——武昌、九江以東直至太湖周邊和長三角地區,然後再以東南沿海為軸線呈扇面向西發起攻擊),導致弘光之後的南明政權的控制範圍也越來越偏向華中、西南等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
稍加觀察就會發現——即便是後來永曆政權巔峰時期的“名義版圖”,其統治比較穩固的核心控制區(也是其兵員、物資的後方大本營)居然是雲、貴、桂3省。放眼數千年中國歷史,似乎還沒有哪個政權或武裝集團從這3個省起兵奪取天下的成功先例,其中道理大家都懂的,此不贅述。
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來講,後人多以李定國“兩厥名王,天下震動”後南明沒能保持所取得的勝利成果而感到遺憾,但實際上就算當時順治皇帝將湘、粵、桂、贛、川、滇、黔7省劃給永曆政權,後者一樣翻不了盤。
-
3 # 書劍漂零
說點其它的,有人講南明到了末年,還在爭權奪利,爭權奪利固然不好,但在不爭權奪利的情況下無法確定優劣的情況下,爭權奪利也算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法則,
在南明,明朝宗室制度的惡果體現無疑,在明朝,宗室個個在政治軍事上都沒歷練過,而在滿清這邊,一樣爭權奪利,但是皇太極沒有上來,換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上來,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沒有上來,換豪傑,代善,阿齊格等等人上來,哪個能讓南明舒服呢?
這些宗室都是被圈禁的金絲鳥,除了榮華富貴以外,在政治軍事上毫無歷練,唐王在崇禎年間帶了千把人去勤王,結果被扔到鳳陽關了起來,
所以,在明朝還有半壁江山時,讓誰上來都不行,這些宗室只會享受生活,唐王可能好點,但是他是崇禎朝的大政治犯,馬上推為皇帝不可行,唐王好點的原因是他從小就受盡磨難,大半輩子是在牢裡度過的,但估計也就好一點而已,
清朝一樣爭權奪利,但是哪人最終上來,明朝的日子一樣不好過,
-
4 # 穿插游擊隊
首先,南明敗亡的一大原因,是文武官員之間齟齬不斷,致使軍事力量遭受了很多無形的損失,難以抵擋內憂外患的衝擊,而這一問題的根源,來自明代一貫重文輕武的風氣,武人得不到身份認同,很難有效發揮力量。
其次,南明敗亡的另一原因,是由於宰相制度的缺乏,導致了在誰輔佐皇帝這個問題上,大臣們一直思路不清晰,並因此引發了一次次黨爭,造成了嚴重的內耗。
最後,雖然鄭成功的軍事體制曾避免了這兩個難題,但他在政治思路上的嚴重缺陷,仍然沒有使自己的有生軍事力量與政治力量相結合,發揮出更大的優勢,因此仍然難以避免失敗,南明也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當然,明朝的敗亡還有很多複雜的原因,比如明朝宦官數度為害朝政,從早期的王振、劉瑾到後期的魏忠賢,對國家的破壞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又比如東廠、錦衣衛等特務機構的禍害,在歷史上也屬奇特;再比如晚明時期罕見的連年災荒對農民生活和朝廷財政的衝擊非常嚴重,導致雪上加霜。
而南明的失敗也有其他因素,如輸入到江南的糧食通道因戰亂被破壞造成供給不足,江南、福建等南明政權所在地的稅收徵集困難,無法支撐軍費開支,此外還有皇帝的揮霍無度、買官賣官盛行等現象,導致了民心盡失等等。只不過在司徒琳的《南明史》中,她將此前講述的兩大缺陷作為了最重要的原因加以分析,如果對明朝滅亡原因感興趣,還可以看看《萬曆十五年》這本書。
回覆列表
原因有很多 南明
1南京失陷之後,南明政權並沒有統一的領導。而是紛紛自立,有杭州、桂林等地紛紛擁立自己的藩王。各地內亂紛爭不斷,內部都亂成一鍋粥。
2各地藩王矛盾重重,互相爭權奪利,打擊農民軍,百姓已經對明失去信心,給了清軍喘息之機。
3清朝的漢化程度較高,清軍的戰鬥力比較強悍,再加上投降的漢軍也較多。
4南明政權缺乏合法性,血緣關係更加疏遠。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