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龍是上層魚 ,肯定在水面上, 如果在水底下 ,不是不舒服 ,就是有病。
基本簡介
銀龍魚
物種名稱:銀龍魚
英文名稱:Silver Arowana
拉丁學名: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特徵簡介:
銀龍魚體呈長寬頻形,長度及米,在水族箱中飼養的較小。背鰭和臀鰭也呈帶狀,沿背、臀部向後延長至尾柄基部,尾柄短小,尾鰭圓扇形。眼上位接近頭頂。口上位,口裂大而下斜,下顎突出,並長有1對短鬚。體兩側各有5排大圓鱗片,鱗片之大為熱帶魚中絕無僅有,鱗片至尾部相對較小。銀龍魚全身銀白色,但在光線照射下能反映出淡粉紅等其他色彩,幼魚時的體色微泛青色。
產卵
銀龍魚在遊動中排卵射精,卵的直徑在4毫米左右,每對親魚每次產卵200粒左右,多者300餘粒。自然條件下,雌雄銀龍魚產卵和射精結束後,雄魚將受精卵全部含在口中進行孵化。受精卵在雄魚口中經過40-60天左右才能孵化出帶卵黃囊的仔魚。仔魚靠卵黃囊生活8天左右,便可發育成能遊動攝食的幼魚。
養殖提示
體格健壯,生長迅速,食量大。性情猛,能吞食小型魚類、不宜與其他魚混養。止用大型水族箱,要加蓋且不宜鋪底沙。喜弱酸性或中性軟水,水溫22℃以上,最適宜溫度為24-28℃。主要以動物性餌料為食。
體態顏色
銀龍魚擁有十分細長而側薄的體型。嘴巴的位置位於上方,口裂延伸至眼窩後緣。下噪聲較上顎更為突出,前銀龍魚方並排著數個線狀的側線器官。吻端長有一對觸鬚,在自然環境中迦遊的野生個體,成魚的觸鬚可以伸長至3-4cm,但在人工飼育下的個體由於生長受至阻礙往往只能長到1-2cm。下顎的齒骨十分發達,在上下顎間排列地像梳子般的圓錐形齒十分細小且銳利。各齒間的間隔十分狹小。不只前上顎骨,齒骨連口蓋的副蝶形骨與舌的構成骨皆十分發達。這是為了要一口咬碎大型甲殼類與甲蟲而發展來的。另外,上下顎更注重的是易捕捉獵物的獵捕機能而非其牙齒的咬合力。鰓耙發展成棘狀。咕嚕嚕的大眼睛接近上顎前緣,視力十分良好。
銀龍魚(3)
銀龍魚吻部很短。鼻孔位於兩眼的前上方,十分接近吻端。背鰭、臀鰭十分地長,臀鰭的起點比背鰭還要前面些。延伸出去的腹鰭第一棘條甚至超過了臀鰭的起點。胸鰭十分發達。特別是長而有力的第一棘條更是銀帶藉以躍出水面的利器。這種美妙的飛翔力更使得銀帶在南美洲當地贏得了“跳躍魚”(亞馬遜“水猴”,夜間易跳缸,故多加防護網。)的美稱。體側覆蓋了五列大又美的圓鱗。側線從頭部後鰓蓋的後緣上方一直通到尾柄。體高約為體長的五分之一。九十公分左右的五-八歲的公魚其體高較母魚來得大上許多。身體中間的部份甚至可以接近兩公分。像這樣如此有迫力的外型可是再怎麼貴的亞洲龍魚也比不上的。可惜的是擁有此種外型的銀帶現在已很難找得到了。
在全身灰綠色的身軀裡巧妙地混入銀白色。在飼育下的幼、亞成、成魚期時都喂予磷蝦的話,由於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作用,在背鰭、臀鰭的地方會鑲入紅色的橫帶,就連體側的鱗片外緣也會變成紅色。成魚時紅色漸淺而成為燻銀色、白金色。背鰭、臀鰭的邊緣白色的味道更濃,使得原本就碩大的身軀更顯龐大。由於性別的差異,母魚的顏色稍深,看起來體色呈暗色。而背部則不管公母都呈灰綠色,當作背景色來看時十分舒服。但是體側強烈的鏡面現象,使得在光線下時除了繁殖期外公母魚是很難分別的。養殖個體中也有少數全身白化的所謂白金色銀帶的色彩變異個體存在。
分佈與棲息地
銀龍魚分佈廣從南美蓋亞那(Guiana)與巴西的亞馬遜河上游到下游。從下流的河口到往上游4000公里的秘魯(Peru)、依奇多斯(Iquitos)甚至更上游的Maranyun河、烏卡亞力河(Ukayari)的附近,筆者都曾經見過銀帶 的蹤影。雨季時的大洪水使得亞馬遜河各個支流的水位都暴漲,大型魚都往附近的湖沼地迴游分散。雖然各自棲息在獨自的環境之中,但本種魚甚少出現在亞馬遜的主流中。支流的水潭及岸邊被水淹沒的灌木叢,甚至只要有浮草的水上草原都是銀帶的棲息地。這對稚魚來說,非但是攝食的好環境,更是躲避潛入水中的鱷魚、水鳥等掠食者的絕佳處所。是個水質從ph5.8-7.0的弱酸性軟水且混雜著軟土的水域,水溫從23到28度不等。
生活習性
銀龍魚其個性在所有的骨舌魚中算是很溫和的,可以與同尺寸魚混泳。也是所有骨舌魚中繁殖力最強的。食性被歸納為肉食性,但並不表示只吃魚類。除了小魚外,銀龍魚也吃很多其他的東西,在體長10公分左右的稚魚期時平常以蝦子、水蚤、搖蚊(midge)等甲殼類與水生昆蟲為食,但也會捕捉離水面3至4公分游泳的小魚。亞成魚時除了迴游在水面的魚外,也吃蜥蜴、青蛙、蛇等。超過一公尺的成魚也會吃水鳥的幼仔及老鼠等小動物,因為熱帶地區的颶風(squall)常將陸地上的許多小動物捲入水中。銀帶也會躍出水面捕食連水面上一公尺枝上的蛇或大型甲蟲類,也都難逃被其血盆大口吞食的命運。遺憾的是,其躲藏在浮草(floatingwateweeds)之下窺視水面上的昆蟲,一瞬間躍出水面的勇姿,在魚缸中是看不到的。
在人工飼育的環境下除了金魚、蟋蟀(cricket)等活餌外,還可以喂與磷蝦(krill)、冷凍魚肉、香腸(sausage)、魚卷、人工飼料等,如經過馴餌的話,還可以接受更多種的食物。繁殖雖十分困難,但在日本國內已有成功的記錄發表。銀帶在一季之中會產卵一到三次,每次約100到300顆,卵徑有9到10mm大。產卵後40到50天內公魚會將卵含在嘴中,從孵化後一直到學習攝食行為開始之前,稚魚在口中都得到了最好的保護。而這期間親魚幾乎都不攝食,只是專心地守護著孩子。
銀龍是上層魚 ,肯定在水面上, 如果在水底下 ,不是不舒服 ,就是有病。
基本簡介
銀龍魚
物種名稱:銀龍魚
英文名稱:Silver Arowana
拉丁學名: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特徵簡介:
銀龍魚體呈長寬頻形,長度及米,在水族箱中飼養的較小。背鰭和臀鰭也呈帶狀,沿背、臀部向後延長至尾柄基部,尾柄短小,尾鰭圓扇形。眼上位接近頭頂。口上位,口裂大而下斜,下顎突出,並長有1對短鬚。體兩側各有5排大圓鱗片,鱗片之大為熱帶魚中絕無僅有,鱗片至尾部相對較小。銀龍魚全身銀白色,但在光線照射下能反映出淡粉紅等其他色彩,幼魚時的體色微泛青色。
產卵
銀龍魚在遊動中排卵射精,卵的直徑在4毫米左右,每對親魚每次產卵200粒左右,多者300餘粒。自然條件下,雌雄銀龍魚產卵和射精結束後,雄魚將受精卵全部含在口中進行孵化。受精卵在雄魚口中經過40-60天左右才能孵化出帶卵黃囊的仔魚。仔魚靠卵黃囊生活8天左右,便可發育成能遊動攝食的幼魚。
養殖提示
體格健壯,生長迅速,食量大。性情猛,能吞食小型魚類、不宜與其他魚混養。止用大型水族箱,要加蓋且不宜鋪底沙。喜弱酸性或中性軟水,水溫22℃以上,最適宜溫度為24-28℃。主要以動物性餌料為食。
體態顏色
銀龍魚擁有十分細長而側薄的體型。嘴巴的位置位於上方,口裂延伸至眼窩後緣。下噪聲較上顎更為突出,前銀龍魚方並排著數個線狀的側線器官。吻端長有一對觸鬚,在自然環境中迦遊的野生個體,成魚的觸鬚可以伸長至3-4cm,但在人工飼育下的個體由於生長受至阻礙往往只能長到1-2cm。下顎的齒骨十分發達,在上下顎間排列地像梳子般的圓錐形齒十分細小且銳利。各齒間的間隔十分狹小。不只前上顎骨,齒骨連口蓋的副蝶形骨與舌的構成骨皆十分發達。這是為了要一口咬碎大型甲殼類與甲蟲而發展來的。另外,上下顎更注重的是易捕捉獵物的獵捕機能而非其牙齒的咬合力。鰓耙發展成棘狀。咕嚕嚕的大眼睛接近上顎前緣,視力十分良好。
銀龍魚
銀龍魚(3)
銀龍魚吻部很短。鼻孔位於兩眼的前上方,十分接近吻端。背鰭、臀鰭十分地長,臀鰭的起點比背鰭還要前面些。延伸出去的腹鰭第一棘條甚至超過了臀鰭的起點。胸鰭十分發達。特別是長而有力的第一棘條更是銀帶藉以躍出水面的利器。這種美妙的飛翔力更使得銀帶在南美洲當地贏得了“跳躍魚”(亞馬遜“水猴”,夜間易跳缸,故多加防護網。)的美稱。體側覆蓋了五列大又美的圓鱗。側線從頭部後鰓蓋的後緣上方一直通到尾柄。體高約為體長的五分之一。九十公分左右的五-八歲的公魚其體高較母魚來得大上許多。身體中間的部份甚至可以接近兩公分。像這樣如此有迫力的外型可是再怎麼貴的亞洲龍魚也比不上的。可惜的是擁有此種外型的銀帶現在已很難找得到了。
在全身灰綠色的身軀裡巧妙地混入銀白色。在飼育下的幼、亞成、成魚期時都喂予磷蝦的話,由於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作用,在背鰭、臀鰭的地方會鑲入紅色的橫帶,就連體側的鱗片外緣也會變成紅色。成魚時紅色漸淺而成為燻銀色、白金色。背鰭、臀鰭的邊緣白色的味道更濃,使得原本就碩大的身軀更顯龐大。由於性別的差異,母魚的顏色稍深,看起來體色呈暗色。而背部則不管公母都呈灰綠色,當作背景色來看時十分舒服。但是體側強烈的鏡面現象,使得在光線下時除了繁殖期外公母魚是很難分別的。養殖個體中也有少數全身白化的所謂白金色銀帶的色彩變異個體存在。
分佈與棲息地
銀龍魚分佈廣從南美蓋亞那(Guiana)與巴西的亞馬遜河上游到下游。從下流的河口到往上游4000公里的秘魯(Peru)、依奇多斯(Iquitos)甚至更上游的Maranyun河、烏卡亞力河(Ukayari)的附近,筆者都曾經見過銀帶 的蹤影。雨季時的大洪水使得亞馬遜河各個支流的水位都暴漲,大型魚都往附近的湖沼地迴游分散。雖然各自棲息在獨自的環境之中,但本種魚甚少出現在亞馬遜的主流中。支流的水潭及岸邊被水淹沒的灌木叢,甚至只要有浮草的水上草原都是銀帶的棲息地。這對稚魚來說,非但是攝食的好環境,更是躲避潛入水中的鱷魚、水鳥等掠食者的絕佳處所。是個水質從ph5.8-7.0的弱酸性軟水且混雜著軟土的水域,水溫從23到28度不等。
生活習性
銀龍魚
銀龍魚其個性在所有的骨舌魚中算是很溫和的,可以與同尺寸魚混泳。也是所有骨舌魚中繁殖力最強的。食性被歸納為肉食性,但並不表示只吃魚類。除了小魚外,銀龍魚也吃很多其他的東西,在體長10公分左右的稚魚期時平常以蝦子、水蚤、搖蚊(midge)等甲殼類與水生昆蟲為食,但也會捕捉離水面3至4公分游泳的小魚。亞成魚時除了迴游在水面的魚外,也吃蜥蜴、青蛙、蛇等。超過一公尺的成魚也會吃水鳥的幼仔及老鼠等小動物,因為熱帶地區的颶風(squall)常將陸地上的許多小動物捲入水中。銀帶也會躍出水面捕食連水面上一公尺枝上的蛇或大型甲蟲類,也都難逃被其血盆大口吞食的命運。遺憾的是,其躲藏在浮草(floatingwateweeds)之下窺視水面上的昆蟲,一瞬間躍出水面的勇姿,在魚缸中是看不到的。
在人工飼育的環境下除了金魚、蟋蟀(cricket)等活餌外,還可以喂與磷蝦(krill)、冷凍魚肉、香腸(sausage)、魚卷、人工飼料等,如經過馴餌的話,還可以接受更多種的食物。繁殖雖十分困難,但在日本國內已有成功的記錄發表。銀帶在一季之中會產卵一到三次,每次約100到300顆,卵徑有9到10mm大。產卵後40到50天內公魚會將卵含在嘴中,從孵化後一直到學習攝食行為開始之前,稚魚在口中都得到了最好的保護。而這期間親魚幾乎都不攝食,只是專心地守護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