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15498223333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圖是最早提出學前教育思想的人。他重視學前兒童的教育 , 這也是柏拉圖教育思想中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柏拉圖認為 , 教育應從幼年開始。 “一切事物都是開頭最為重要 , 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 , 最容易接受陶冶 , 你把他塑造成什麼型式 , 就能塑成什麼型式” 。“每個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決定以後行為的性質” 。因為幼年時性格正在形成 , 任何事情先入為主而為以後留下深刻的影響 , 幼年時期印入兒童心靈的形象 , 在一生中都是難以磨滅和改變的。基於柏拉圖 “兒童公有”的論點 , 幼兒教育理所當然屬於國家的職責。

    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對兒童施加合適的影響 , 在柏拉圖看來 , 應著重於道德行為的薰陶 , 以形成良好的品質。他認為 , 人生來皆具行善秉賦 , 忌惡從善乃是人的本性 , 而個人是否這樣做 , 關鍵在於首先要具有對善惡的辨別能力。一個人如果能知善 , 肯定會行善 ; 如果能知惡 , 必然會避惡。 人自幼年起就該對其透過堅持不懈的誘導和訓練 , 把對善與惡的認識的最初的種子播種到孩子的心靈上 , 使之養成善良的習慣。兒童起初或許不能認識善惡的性質,這就要依據幼兒的心靈特點給予啟迪。按照柏拉圖的意見 ,“ 痛苦”和“ 歡樂” 是幼兒最早萌生的知覺 , 其實也是他們 “善惡 ” 觀的最初表現形式。因為凡能引起人的快樂感覺的事物 , 一定會引起人的愛好的情緒;同樣 , 凡給人引起痛苦感覺的事物 , 總會對之產生憎惡的情緒。教育者則可以充分利用幼兒的這種心理現象 , 引導兒童恨他們所應恨的 , 愛他們所應愛的。這樣久而久之 , 當他們獲得理性的時候就會自然地把感性的苦樂觀與理性的愛憎觀和諧地集於一身了。

    在幼兒道德薰陶的具體做法上 , 柏拉圖強調要利用兒童善於模仿這一天賦本性 , 從小就讓他們模仿那些一生忠誠、勇敢、虔誠、節制的英雄偉人的言行 , 使他們從小到老一生連續模仿 , 最後成為習慣 ,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 在一舉一動 , 言談思想方法上都受到影響。 反之 , 凡與賢人勇士道德標準不相符合的言行 , 則嚴格防止兒童去參與或仿效。這是因為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 , 就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柏拉圖一再告誡人們“ 先入為主 , 早年接受的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片頭曲(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