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ffgcff
-
2 # Affgcff
頗多爭議,難以一言評說。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籍貫有爭議)。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相信了謠言,於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 袁崇煥的事蹟、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複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者之一的朱舜水參加過“反清復明”的活動,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裡,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明末將領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於清廷。 清朝學士張廷玉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裡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清乾隆皇帝覺得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民國初年,梁啟超在《袁崇煥傳》中對袁崇煥大加讚賞,認為他是能影響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城市建設時,葉恭綽等聯名上毛澤東,請求保護袁墓,毛澤東在回覆中稱袁崇煥為“明末愛國領袖”。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 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於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 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
回覆列表
頗多爭議,難以一言評說。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籍貫有爭議)。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相信了謠言,於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 袁崇煥的事蹟、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複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者之一的朱舜水參加過“反清復明”的活動,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裡,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明末將領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於清廷。 清朝學士張廷玉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裡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清乾隆皇帝覺得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民國初年,梁啟超在《袁崇煥傳》中對袁崇煥大加讚賞,認為他是能影響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城市建設時,葉恭綽等聯名上毛澤東,請求保護袁墓,毛澤東在回覆中稱袁崇煥為“明末愛國領袖”。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 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於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 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