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1099647819

    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我不斷加強自己的修養。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

    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譯文: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已去世的父親字伯庸。

    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當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於是賜給我相應的美名:

    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靈均。

    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我不斷加強自己的修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緣由:

    屈原學識豐富,“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具有遠大的理想,對內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才,對外主張聯齊抗秦。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

    使他一生為之奮鬥呼號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綿纏悱惻的情緒。關於《離騷》的創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

    還是作於屈原被流放時。《史記·屈原列傳》裡說,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讒害,被楚懷王疏遠。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而《史記·太史公自序》裡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報任安書》裡也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對同一事件的表述明視訊記憶體在著矛盾。

    由於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離騷》本身找證據是個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懷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後所作,但這並不足信。因為《離騷》後半部分,全是寫詩人想像中的雲遊,“濟沅湘以南征兮”並非實有其事。

    總之,《史記·屈原列傳》的說法是可信的,即《離騷》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是屈原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發憤以抒情”創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詩;而《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時不太忠實於史實,也是有可能的。

    賞析:

    《離騷》中又多用對偶。據統計,全篇對句在百句以上;並已出現了錯綜對,如“固時俗之工巧兮,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在一句中,還往往以雙聲配雙聲。

    疊韻配疊韻, 前者如“鬱邑而傺兮”,後者如“聊逍遙以相羊”, 等等。這就形成了《離騷》的詩句在錯落中見整齊,在整齊中又富於變化的特點,讀來節奏諧和,音調抑揚。

    具有一種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同時,《離騷》又大量運用楚地的方言詞彙,如“汩”、“搴”、“莽”、 “馮”、“羌”、“諑”、“傺”、“閶闔”等。

    並常將狀詞冠於句首,帶有濃厚的南國情調和地方特色。詩中對形容詞的使用也十分恰切並具有新意,如寫雲霓翻騰之貌,“岌岌”喻高冠聳然之勢,“蜿蜿” 狀神龍游動之態。

    都可謂循聲得貌,曲盡其妙。《離騷》在藝術上取得的高度成就,與它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它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光照千古的絕唱。

    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曾贊之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漢文學史綱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含鎂離子的食物,什麼是含鈣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