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風一刻

    說起干擾素的發現,還要追溯到60多年前。1935年,美國科學家用黃熱病毒在 猴子身上做試驗。黃熱病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惡性病。這種人和猴子都會得的病有幾 種類型。他們先用一種致病性弱的病毒感染猴子,猴子安然無恙,可是再用致病性很強的黃熱病毒感染同一只猴子,猴子竟然沒有反應。

    這一現象使美國科學家得到啟發: 前一種病毒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使細胞受新病毒的進攻時能自我防禦。1937年, 有人重複類似的實驗,證實給經裂谷熱病毒感染的猴子注射黃熱病毒,猴子也沒事。

    反覆的實驗證據讓科學家們想到,生物界的病毒也存在著奇妙的互相干擾現象。1957年,美國細菌學家薩克斯決心搞清“以毒克毒”的物質基礎。 經過大量的 實驗,他發現,在病毒的刺激下,細胞中會產生一種蛋白質,能抑制後來病毒的侵染。

    “薩克斯認為這種特殊的蛋白質能起到干擾作用,就將其命名為“干擾素”。病毒之間的干擾作用和干擾素的發現,讓科學家們很興奮,也給了他們無窮的 想象和啟示。因為人類的許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再好的抗生素也拿它們沒轍, 可是干擾素卻是對付病毒的剋星。

    要是能把干擾素製成藥品就好了,那麼人類的許 多疾病不就有了迎刃而解的治療辦法了嗎?但是,要使干擾素成為藥品,進入實際應用當中,必須有足夠的量。那麼,如 何獲得大量的干擾素呢?人們首先想到,用病毒刺激老鼠,讓它們產生干擾素,再 提取出來供人使用,但是這種方法失敗了。

    原因是干擾素的活動場所很專一,老鼠 體內產生的干擾素對人不管用。所以最理想的辦法是用人自身產生的干擾素。其實,我們生活的環境是被微生物包圍著的,時時刻刻都要接觸到許多微生物, 其中病毒的侵染刺激也不少。

    科學家猜測,人的血液細胞裡本身就存在干擾素。後 來研究證明,這種猜測是有道理的,透過精密的血液分析,在人和許多動物的細胞 中都找到了干擾素。 人們最初想到的是,透過血液製取干擾素。

    可惜,干擾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實在 是太少了,用大量的血液才能製得微量的干擾素,這種生產方式產量低得可憐,自 然價格也就十分昂貴。治療一個病人的費用高達幾萬美元,一般百姓只能望“藥” 興嘆,是名副其實的“貴族藥”,干擾素無法得到普及、推廣。

    既然蛋白質是干擾素的本質,那麼把製造成這種蛋白質的遺傳基因找出來,轉 人大腸桿菌體內,讓它們代勞進行大量生產,也許能行。經過科學家的試驗,干擾 素的批次生產便成為可能。

    1980年,終於實現了干擾素的批次生產,這是美國科學 家的傑作,他們利用DNA重組技術構建了生產干擾素的基因工程。 如今,運用基因工程技術的國家有:美國、日本、法國、比利時、德國、英國 以及中國等。

    透過DNA重組、大腸桿菌發酵等方法,大量獲取各種干擾素。經過 試驗證明,這樣製得的干擾素對乙型肝炎、狂犬病、呼吸道發炎、腦炎等多種傳染 病的病毒都有一定療效。干擾素能減緩癌細胞的生長,是很有希望的防癌治癌藥物, 具有非常誘人的前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88年農曆12月12日未時出生,男,八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