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方鵬
-
2 # 北門猿
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孫權做的(×)
草船借箭是以孫權故事為原型(√)
————正文分割線————
一所謂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孫權做的,指的是下面這件事:
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孫權乘船去探查曹操軍情,曹操下令弓弩齊射,船的一邊插滿了箭,以至於重心偏移,船身傾斜了。孫權於是下令調轉方向,讓另一面去挨箭,於是兩面重量對稱,船也就恢復了平衡。
可以看出,這個故事裡雖然有了“船”和“箭”,但孫權顯然不是有意“借箭”,而是“捱打”。如果說船上插了箭就能算草船借箭,那周瑜攻江陵也中了一箭,難道是活人借箭?
二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確實是從孫權這件事發展來的。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在之前民間廣泛流傳的故事基礎上寫成的。在元代,有一本《三國志平話》,那裡面赤壁之戰,周瑜和曹操交戰,有這樣一段:
卻說周瑜用帳幕船隻,曹操一發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卻射右邊。移時,箭滿於船。周瑜回,約得數百萬只箭。周瑜喜道:“丞相,謝箭!”總結一下,平話裡的周瑜故事,和歷史上的孫權故事,有如下共同點:
1.都是交戰之時受箭
2.射完一面,再射另一面
等到了三國演義裡:
箭如雨發。孔明教把船吊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枝。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和平話的共同點:
1.攢夠箭了回船
2.謝丞相箭
很顯然,演義的借箭故事從平話發展而來,平話又從歷史發展而來。
因此,說孫權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原型,倒也沒錯。
不過有趣的是,早在演義之前,孫權的“專利權”,就已經被群眾們剝奪,送給周瑜大都督了。
看來孫十萬是真的不受人待見吶……
謝史先生邀!孔明草船借箭故事家喻戶曉,實得益於三國演義等小說評書的渲染,符合該書尊劉貶曹的主旨,劉備是明君,自然須有賢臣輔助,僅僅是賢放在亂世還不夠,不如有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視敵軍如小兒的類神仙中人,如此草船借箭便應運而生,讀書至此,有好事人說“怎麼不射火箭”?連魯迅先生也忍不住評論“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可見小說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不過,史實上並沒有孔明草船借箭這一出,只有孫權借箭。
而論《三國演義》,用船借箭最早是孫堅,第七回說孫堅跨江擊黃祖,黃祖便埋伏弓弩手在江邊,見船欲傍岸時亂箭齊發。“堅令諸軍不可輕動,只伏於船中來往誘之”,這樣一連三日,孫堅方船幾十次假裝要傍岸。黃祖軍只顧放箭,把庫存箭支都射得乾乾淨淨。“堅卻拔船上所得之箭,約十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