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這一句出自清人《圍爐夜話》的文章之中。因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倫,根本的共識,所以數千字的《圍爐夜話》,抵不過這一句"百善孝為先"的名聲。為何以孝為百善之先?《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孔子對弟子們說:"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於是,辭別孔子,回家贍養雙親的門人,就有十三人。其實正因這句話說到了"根本"處,所以放之四海而皆準。萬官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孝為先。這又為何?因沒有孝,沒有根本,就沒有人類傳承。為人子女當孝,為人父母當慈。父母養子女叫做"養",子女養父母也叫做"養"。前者撫養成人,後者贍養終老。這叫天經地義(天經地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如何叫天經地義?人栽果樹,此樹領受天地雨水日光,必然開花結果。就算是"人參果樹"那樣精貴的樹種,也要三萬年一開花,三萬年一結果。沒有受人滋養而不報答的天地道理,這就是天經地義。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來行事。
"百善孝為先"這一句出自清人《圍爐夜話》的文章之中。因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倫,根本的共識,所以數千字的《圍爐夜話》,抵不過這一句"百善孝為先"的名聲。為何以孝為百善之先?《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孔子對弟子們說:"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於是,辭別孔子,回家贍養雙親的門人,就有十三人。其實正因這句話說到了"根本"處,所以放之四海而皆準。萬官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孝為先。這又為何?因沒有孝,沒有根本,就沒有人類傳承。為人子女當孝,為人父母當慈。父母養子女叫做"養",子女養父母也叫做"養"。前者撫養成人,後者贍養終老。這叫天經地義(天經地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如何叫天經地義?人栽果樹,此樹領受天地雨水日光,必然開花結果。就算是"人參果樹"那樣精貴的樹種,也要三萬年一開花,三萬年一結果。沒有受人滋養而不報答的天地道理,這就是天經地義。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來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