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沒有標準。
有的系統確實是必須其他模組和財務同時結賬。也就是財務結賬依賴於其他模組的結賬。
但是有的軟體不做這種要求。比如用友NC6,供應鏈不存在結賬的概念,業務可以一直做,不受財務模組結賬與否的影響。財務相關的模組才有結賬的概念。
個人覺得這兩塊斷開其實是合理的,比如財務有時候可能希望在每月25日即關賬(但結賬日/資產負債表日仍在當月最後一天,即財務為了能夠及時出具報表,可能會採用這種操作方式),後續作業對應的財務資訊反映到下一個月。如果系統沒有強制要求二者保持一致,則供應鏈的工作不受任何影響,據實登記出入庫,資料可以如實反映庫存,而出入庫對應的在財務上的反映則可以算在下一個未結賬的會計期間。
如果系統強制要求二者關聯,那在以上場景中,為了照顧財務部門的工作,供應鏈的記錄人員很可能不得不被迫做出不實的出入庫記錄(時間不正確),從而導致供應鏈部分的記錄與實際不符。這對倉管的責任認定、盤點等,都會造成很多的干擾。何況記錄與實際不符,本來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一般對供應鏈模組做出類似要求的系統,主要是因為技術原因。可能是技術上無法實現,或者是設計上沒有考慮到,或者是做成這樣不符合產品定位。但是從合理性的角度來說,搞成這樣,算是一種缺陷。
這沒有標準。
有的系統確實是必須其他模組和財務同時結賬。也就是財務結賬依賴於其他模組的結賬。
但是有的軟體不做這種要求。比如用友NC6,供應鏈不存在結賬的概念,業務可以一直做,不受財務模組結賬與否的影響。財務相關的模組才有結賬的概念。
個人覺得這兩塊斷開其實是合理的,比如財務有時候可能希望在每月25日即關賬(但結賬日/資產負債表日仍在當月最後一天,即財務為了能夠及時出具報表,可能會採用這種操作方式),後續作業對應的財務資訊反映到下一個月。如果系統沒有強制要求二者保持一致,則供應鏈的工作不受任何影響,據實登記出入庫,資料可以如實反映庫存,而出入庫對應的在財務上的反映則可以算在下一個未結賬的會計期間。
如果系統強制要求二者關聯,那在以上場景中,為了照顧財務部門的工作,供應鏈的記錄人員很可能不得不被迫做出不實的出入庫記錄(時間不正確),從而導致供應鏈部分的記錄與實際不符。這對倉管的責任認定、盤點等,都會造成很多的干擾。何況記錄與實際不符,本來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一般對供應鏈模組做出類似要求的系統,主要是因為技術原因。可能是技術上無法實現,或者是設計上沒有考慮到,或者是做成這樣不符合產品定位。但是從合理性的角度來說,搞成這樣,算是一種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