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史記sj

    不恥下問,當然是一種美德了。

    這個全文是「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說:—般聰明的人不大好學的,

    而且聰明的人往往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

    尤其我們現代人,容易犯這個毛病,好像自己什麼都懂;

    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第二點更難了:「不恥下問」,

    什麼叫下問?比我不如的人,也要虛心向他請教求證。

    人要有自知之明,即使行了,以能問於不能,作為參考,這才叫集思廣益。

    孔子講這句話的背景,是因為衛國的大夫孔圉,死後諡號為“文”。

    諡號,是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死後依其生前事蹟給予的稱號。

    有褒貶善惡的含義,類似於今天的鑑定,古有“蓋棺論定”之說,大都體現在這個“諡”上,因此王公貴族大臣對此都非常重視。

    相當於今天逝世後,如果有相當級別的領導人致悼辭一樣,是非常榮光的。

    曾國藩死後諡號為“文正”,李鴻章諡「文忠」,左宗棠、張之洞諡「文襄」。

    文正,按諡法:道德博聞曰文,靖共其位曰正。

    也就是說,能夠被賜予“文正”的官員,生前不僅德才兼備,而且要恪盡職守,忠君愛民。

    因此,歷史上皇帝老兒特別吝惜這個諡號,不輕易賜給大臣。

    所以,孔子說一個人能夠敏而好學,再加上不恥下問的謙德,才符合「文」這個字的內涵。

    關於不恥下問,

    在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孔子向小孩請教的傳說也很有意思。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孔子到東方遊學,在途中碰見兩個小孩在大聲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缽,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以後,也無法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只好笑著說,要向小朋友們學習了。

    兩個小孩扮著鬼臉哈哈笑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 2 # 漁耕樵讀

    可能你認為下的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先不論這個下是不是指代的地位低下,我只想問你你學了那麼多人人平等,難道這個社會真的就人人平等了?

    再來回到這個問題,不恥下問中下意思是人和人的學術造詣有高下之分。但即便你造詣再高也有不如別人的地方,不懂的地方你就可以請教。

    不懂就要問,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這應該算是一種美德吧。

    但是你要選對方式和時間,否則你得罪別人或者打擾到別人了,那就不是美德了,那是不禮貌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椿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