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64423892263

    1.關節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頸椎有聲音,攥手指聽到手指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抱怨頸椎“彈響”,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而要多加鍛鍊。最好15—30分鐘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握拳時,指節忽然會發出「叭」的聲音,有人甚至樂此不疲,無聊或緊張時,輪流把指節握得「叭答、叭答」響。 2.肚子響肚子餓了會咕咕叫,這是人們常有的切身體會。 為什麼會肚子餓呢?這是神經中樞的感覺。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吃進的飯菜,一般大約經4—5小時,就從胃中排空。這時候,胃就會開始劇烈收縮。胃排空的時間與食物的成分有密切關係。如果純粹是糖類食物,一般2小時左右排空,蛋白質類食物,大約需3—4小時,而純脂肪類的食物,約需5—6小時。因此,混合食物平均是4—5小時。

    胃排空的速度還與進食的量成正比例。如胃中有100毫升的食糜,則每分鐘排出約5毫升,當胃中食糜容量達500毫升時,則每分鐘可排空15毫升。

    胃中的內容物排空以後,胃就開始收縮。這是一種比較劇烈的收縮,它起自賁門,向幽門的方向蠕動。這種收縮使人感到飢餓;也就是應該進食的一種訊號。

    我們知道,不論什麼時候,胃中總存在一定量的液體和氣體。液體一般是胃粘膜分泌出來的胃消化液,量並不太多。氣體呢,一般是在進食時,隨著食物一起吞嚥下去的。這樣,胃中的這些液體和氣體,在胃壁劇烈收縮的情況下,就會被擠捏揉壓,東跑西竄,就象我們洗衣服的時候,衣服中如果包著一定量的空氣,在水中一揉一搓,也會發出現吸咕咕的聲來,這兩種情況是同一個道理的。 3放屁聲為什麼消化道會有氣體呢?這是因為人在吃食物時,由於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產生了較多的氣體。這些氣體,隨同腸蠕動向下執行,由肛門排出。排出時,由於肛門括約肌的作用,有時還產生響聲。所以,放屁是腸道正常執行的一種表現。相反,如果不放屁,或放屁過多過臭,則為一種異常現象。

    4 嘴發聲靠聲帶的震動

    在說話或唱歌時,人迫使空氣從肺向上透過喉部,喉有兩塊摺疊的組織叫聲帶,這些受到擠壓的空氣衝過聲帶並使之產生振動,當聲帶合攏時,中間的空氣被壓縮;聲帶分開時,中間的空氣又變稀薄。使空氣產生了疏部和密部,就像鼓面振動使空氣產生疏部和密部一樣,這一空氣的振動透過口腔向外傳播,是就發出了聲音 等等 只要發聲就絕對有振動 有傳音介質。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索賠的依據和前提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