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忘初心醫路修行

    橈骨小頭半脫位多由於手腕和前臂受到牽拉引起,故有俗稱為:牽拉肘,錯環等名稱。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由於橈骨頭髮育尚不完全,環狀韌帶薄弱,當腕,手被向上提並旋轉時,橈骨小頭脫出薄弱的環狀韌帶發生脫位。

    病因:1,5歲以下小孩由於橈骨頭髮育尚不完全,環狀韌帶薄弱;

    2,父母牽小孩上街,突然牽引過臺階或強制的穿衣,粗暴的牽引均可發生;

    3,當前臂旋前位牽引,肘關節囊內負壓增加,使薄弱的環狀韌帶或部分關節囊勘入肱骨小頭與橈骨頭之間,取消牽引力以後,橈骨頭不能回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而是向外側移位,形成橈骨頭半脫位。

    臨床表現:1,患兒哭鬧,患兒不願意使用患肢,肘部呈屈曲位置,前部呈旋前狀;

    2,患兒不能上舉,比如梳頭,摸耳朵。

    3,肘關節外側有壓痛。

    影像學檢查:一般X線片無特殊表現。需要父母觀察小孩的表現。

    個別小孩可有橈骨小頭和肱骨小頭間隙略微增寬的表現。

    診斷:1,有典型的牽拉病史;

    2,傷後患兒哭鬧不止,不讓觸碰肘關節,不能上舉及拾取地上的物品;

    3,肘關節輕度屈曲,肘關節外側有壓痛;

    4,X檢查無異常表現,主要是排除有無骨折可能。

    治療;要早期手法復位,防止時間太長組織腫脹。復位固定後最好懸吊制動3周,防止脫位復發造成韌帶鬆弛。

    站立位復位:

    復位成功標準是:聽到輕微的彈響聲,小孩活動正常極為復位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roundofyou的中文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