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31183339939

    瀉藥。

    大凡能力,都是因為你的投入,所產生的積累。嚴格講起來,能借力的能力,不是能力,而是本事。所謂本事,是被大家所認可的能力。

    韓信會兵法,號稱兵仙。他能力大不大?

    只有獲得劉邦的賞識,韓信的兵法能力,才能被髮揮出來,最終成為本事。

    衛青會不會打仗?

    只有獲得漢武帝的支援,他才是大將軍。

    現代社會,沒有君王,但有領導。道理相同,亦復如是。

    而且,就算社會中,某些比較民主的情況,你有再大的能力,需要獲得民眾的支援。

    即使在科幻電影中,那些超人,在被人認可之前,也不過是擁有超能力的怪物。那時候,他們和英雄沒有半毛錢關係,也不會獲得普通人幫助和支援。更不要提,普通人會仰望他們。

    一、什麼是會借力的人?

    題主有這樣的體悟,說明題主真的經歷了一些世事。坦白講,我也想借力,但很長時間以內,能借力的範圍,不過是家人和有限的朋友們。

    老實說,很多時候,大家願意把自己的力量借給一個人用。不是因為這個人非常圓滑,會靠各種手段,去主動獲得大家的力量。(當然,圓滑世故的人,也能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透過欺騙在內的手段,獲得大家的力量)。

    真正能長久獲得,大家力量的人,往往是所謂的“得道之人”。不是有句古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嗎?這樣的人,本質上不是借力,而是大家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資源和力量,塞在他手上。

    真有這樣的人嗎?

    二、得道之人

    我想是有的。

    但不一定是,電視電影上,在深山修煉的道士或者和尚。

    只要看看,那些原本平凡或者沒落的人,莫名其妙地得到很多人幫忙。這樣的人,八成就是。比如曾經,一名草原少年,隻身逃避追殺。他叫鐵木真,後來成為了,威震世界的成吉思汗。

    當然,這裡所說的得道,並非現在意義上的道德。得道的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界執行的規律。在古代,這樣的規律,被叫做道。

    很顯然,上文中的成吉思汗,至少是符合當時世界的天道(至少是當時蒙古人的天道),所以,他才會在,符合歷史規律的前提下,一躍而起。但這樣大規模地,與道相應,並不多見。

    所以,很多得道之人,就算明心見性 ,也多作為隱士。只有遇到合適的機緣,他們才出山。比如諸葛亮、(從某種程度上講,自稱中人之資的曾國藩,以及心學大師的王陽明也算)。

    三、什麼是道?

    得道的都是牛人?如此說來,我等草根是不是就沒機會了?

    這要看你說的機會是什麼。

    如果你想成為下一個馬雲、馬化騰,或者在事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就,亦或者賺很多很多錢,這個的確很難。它需要你不能左右的機緣。

    不過,如果是想活得相對明白。或者至少面對艱難險阻的時候,心中沒有太多憂懼。那麼如何明心見性,如何明道,如何行道,倒是比較關鍵。

    基本上,所謂修道和求道,其實是不準確的說法。因為道,其實是老子所定義的,一個理論概念。它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道就在你身上。何必去求?何必去修?要修的,是我等草根的行為和觀念。這就是所謂修行。

    如何修行?

    當然是要先明瞭什麼是道。

    如何明瞭?

    我等草根可以透過讀經典,或者在社會上身體力行,去明瞭。

    不過,基本上,我們只能無限接近道,而不可能把握道在絕對意義上的本體。所謂“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每人儘自己最大努力,去踐行,能收穫多少,都是快樂。

    現在回到原點。什麼是道?

    上文其實說過了,約等於世界執行的基本規律。你如果明白這些規律,遵照執行(或者叫依道而行),就會有所收穫。這就是依道而行,並有所獲得,簡稱道得。這也是道德這個詞,最初的本意。(現在的道德,往往變成了強迫人遵守的清規戒律)。

    唯有努力地去明瞭什麼是道,你才能明白什麼是當下所適用的道理。(畢竟,道在具體的事物中,體現為不同的道理。而事物本身是變化的,所適用的道理,也會有相應變化。道理因時、因地、因人而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懂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人生的原因)。

    唯有努力踐行,當下適用的道理,你才能堂堂正正地有所獲得。

    關於這方最高深的著作,是《易經》。所謂的諸子百家,無不是從各個角度,闡述易經的道理。

    其中,《道德經》從天道來闡述,儒家經典《大學》和《論語》從人道來闡述。如果有時間和精力,題主可以看看。不過如果想從經典中,獲得收益,還是不能性急。

    有時候,慢就是快,想快反而更慢!

  • 2 # 使用者6354188383803

    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如何努力,而是會借力,每個人都喜歡成功,卻又時常感覺自己力不從心。相信每個人都有同感。  

    一個小男孩在院子裡搬一塊石頭,父親在旁邊鼓勵:“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來!”

    但是石頭太重,最終孩子也沒能搬起來。他告訴父親:“石頭太重,我已經用盡全力了!”

    父親說:“你沒有用盡全力。”

    小男孩不解,父親微笑著說:“因為我在你旁邊,你都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那個小男孩。判斷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到,往往是看自己的能力夠不夠。其實一件事情結果的達成,誰又規定只能用自己的能力呢?很多成功者並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他能整合更多的資源。我們也把這個叫“借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瞭解哪些火箭悍將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