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魚小賢
-
2 # 亦有所思
有人覺得?
是哪個白痴這麼覺得的?
隨意!?你讓那個二貨給我隨出一本《史記》試試?現代總有一些無知之輩為了博眼球而瞎逼逼,今天說太史公虛構情節,明天說司馬遷個人臆斷,後天又說什麼帶有色眼鏡看人。
小人眼裡無君子!
我特麼看了這麼多年《史記》也沒有資格說看懂,連略知一點皮毛就會興奮得睡不著覺,這世上竟然有人說這本書這個人過於隨意?
我看這個三炮的這個論斷才過於隨意,它不知道就為了一本書上的幾個記載,在輕遊的時候專門跑到人家那地方去考察,去驗證,去對比。現在哪個歷史學家有這個務實的勁頭?
它不知道,看到一事件存在兩個不同的記載,由於時間過於久遠,辯不得真偽,於是就把這兩種觀點同時放入史書之中,單單這一項,引領了史書模式,這還僅僅是無數個模式之一。人家早就甩出現代史學家幾個億的光年了,偏偏還有無恥之徒說什麼司馬遷怨恨漢武帝所以故意抹黑,真真是不知道古代史官的操守,這些人就是滿嘴放屁,臭氣熏天!
批評《史記》就相當於某個不要臉的人說自己寫的詩比李白好一般,他以為古代那些眼高於頂尖酸刻薄自以為是的那些文史宗師全是白痴不成?那麼多宗師都沒有說“隨意”,一個連《論語》都背不下來的現代人竟然能得出這個論斷,這臉皮得有多厚?
什麼時候阿貓阿狗也可以質疑司馬遷了!
沒有他老人家,華人和越南人有什麼區別,一個漢字而已,不能做為任何證據。
華人之所以是華人,所有的鐵證都是從《史記》開始,所有的證據鏈的源頭都是司馬遷手中的那支筆。
小可也隨意地下一個判斷,說司馬遷隨意的人,若逢亂世,必為漢奸!
-
3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司馬遷,字子長,生活在西漢中期漢武帝時代,他的父親司馬談曾任太史令,專管天文,曆法和歷史文獻。司馬遷小時候在家鄉種地放牧。十來歲時,到長安開始學習古文。二十來歲時,他開始到各地遊歷。他的足跡遍及淮河,長江,黃河中下游,甚至深入到現在的四川,雲南等西南腹地,瞭解風土人情,觀瞻歷史古蹟。司馬遷曾博覽古今典籍,又親自遊歷各地,調查採訪,極大的豐富了自己的學識。後來,在他父親死後的第三年,他被授以父職:"太史令”。
司馬遷的父親臨死時曾握著司馬遷的手說:“我家自周代就任太史,我死後,你要繼承祖先的事業。我身為太史想寫部象樣的史書未能做成,真擔心天下的史籍文獻會從此斷絕了,你一定要把這事辦好啊!"
司馬遷任太史令後,立即整理皇家藏書以及各種文獻資料,開始了《史記》的寫著。
司馬遷四十八歲那年,他的事業正在進行中,巨大的不幸突然降到他身上。原來,有位英勇的將領李陵,不幸被匈奴人虜去。漢武帝大為惱火,司馬遷為李陵說了幾句好話,就更火上澆油了。因此,司馬遷被關進監獄,判了死刑。
漢制規定,死囚有兩種辦法可以贖罪免死,一是花錢,二是以腐刑代死刑。司馬遷家境不富,哪有那麼多錢來贖死罪呢!腐刑又叫宮刑,對男人施行宮刑,就是剜掉睪丸。這種刑罰很殘酷,是對人格的極大侮辱。
司馬遷是個有骨氣的人,本不想接受這種刑罰,死掉算了。可又覺得這樣死,未免太不值得了,應當留著生命,去完成自己所肩負的那有意義的事業。於是,他忍辱接受了宮刑。這對他是個極大的打擊,精神上的痛苦更甚於肉體上的摧殘。他勤奮地寫作,終於在五十歲那年,寫成了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聽完這些故事,你還再懷疑司馬遷寫《史記》是“隨意"的嗎?!
回覆列表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有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生平、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3000年前)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史記》包羅永珍,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至。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詳實記錄了上古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
《史記》具有獨特的史學地位,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和寫作,同時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魯迅先生看來,《史記》在文學上的地位等同於楚辭《離騷》。小說有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孫皓暉的《大秦帝國》,戲劇有《霸王別姬》《鴻門宴》……等等。(好啦,就介紹到這裡,作者司馬遷大家都懂噠)
至於為什麼有些人會說《史記》有些隨便的問題,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沒有固定書名。《史記》又稱《太史公書》《太史公記》《太史公》,“史記”本來就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到三國開始,“史記”才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也就是《史記》
二、史記並非全是司馬遷的手筆。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今本“褚先生曰”等就是補作。
三、有天命說,帶傳奇神話色彩。存在“天命”,災異和歷史迴圈論的神秘思想影響,如《鴻門宴》中項羽讓范增觀看劉邦的氣象,說“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還有載入民間傳說,劉邦斬白蛇,是“赤子”等神話傳說。
四、版本較多,分四系,有宋刻十行本,二十四史本等版本
五、存在較大爭議,有許多人說司馬遷寫的《史記》是班固的“發明”。
以上是個人的淺薄之見,僅供參考,非一家之言。但《史記》“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悝”,在中國歷史上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和產生的深遠影響,可見一斑,需要我們帶著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古人著作的崇敬好生拜讀。畢竟生而為人,不能不知史,知史不得不讀《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