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蛋肥肉吞金獸

    很難分清,但是這也是我當了家長之後不斷在學習的主題之一。

    講一講目前自己淺薄的認識:

    1.“愛”:溫柔而堅定,孩子小尚無成熟的是非觀念、世界觀、人生觀,那麼大人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如何建立?就從規範孩子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開始,提出要求,但是溫柔而堅定的幫助他們達成,這是愛;

    2.“慣”:一味的妥協,孩子不明白大人為什麼對自己有那麼多的要求,也不明白為什麼有時候自己提出的要求會被大人否決,他們會試圖透過撒嬌哭鬧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這個時候,如果大人沒有堅持原則,而是因為孩子哭鬧而妥協,那麼就是慣。

    不過,就我自己帶孩子的經歷來說,這些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你正著急完成一項工作,孩子又哭又鬧想要你陪他玩,這個時候家長的確很難做到溫柔與堅定。

    只能說,養孩子是一種修行,家長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只能在犯錯和挫敗中慢慢成長。推薦一本我覺得很貼合主題的教養類的書籍,叫做《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

  • 2 # 小辮子媽媽

    小孩子天生自私又任性,“愛”和“慣”到底如何能分清?

    愛是寬容,慣是縱容,寬容是我們提倡的家庭教育方式,他比管制更有效,但是在寬容的同時,我們也別忘了那份責任心,把寬容演變成了縱容。

    很多父母的教育是很容易走極端的,不是嚴加管制,就是一味的縱容,在縱容型的親子溝通中,由於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沒有行為規範,很多孩子最終成為了一個放蕩不羈,沒有責任感,沒有樹立自強自立人格的人,更為嚴重的會淪為階下囚,走上一條邪道。

    案例:小麗中考失利,沒能考上任何一所高中,因此整天躲在家裡,覺得沒臉見人,在家裡閉門思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她決定參加工作,不想再去讀書,她找到了父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對不起家人的期望,但是父親並沒有責怪她,只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了一個肯定的眼神。

    她以為,爸爸一定會大罵自己一頓,誰知道那個寬容的眼神,卻讓自己內心感到非常的溫暖,她明白,爸爸原諒了自己

    沒過幾天,小麗在一家星級賓館,找到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她參加了職業培訓班學習,在業餘時間又去上英語補習班,凡是對工作有好處的知識都去學,而且也學的進去,由於她的勤奮好學,不斷受到提拔,後來被送到國外培訓一年,回來以後又參加了飯店管理專業的培訓班。

    一晃幾年過去了,小麗已經成為客房部經理,在一次宴會上,同事問她“你不過是一個初中生,怎麼這麼有能力?這可真意外”,小麗頓了一下,恍惚回到了幾年前的夜晚,她清了清嗓子說,“因為,因為父親的那個眼神......”

    假如爸爸沒有原諒小麗的中考失利,對孩子擇業的想法不是寬容的支援,而是粗暴的否定,那麼孩子的未來會怎樣恐怕很難取得像現在這樣的成績。因為父親的寬容,反而讓小麗找到了未來的路,就是爸爸的這次寬容帶給她的機遇。

    寬容,縱容的區別

    愛的寬容是一種胸襟和美德!其結果,是營造和諧友愛的氛圍。但慣的縱容是一種喪失原則的默許、甚至是一種變相的教唆,致使被縱容者的不良行為恣意發展,甚至走向犯罪。其結果,是破壞家庭、社會的正常秩序

    很多父母,將寬容與縱容混為一談,寬容是指對孩子做錯了事以後,家長以一種寬大的胸懷接納孩子的過失,不一味的追究責任,只是即時的技巧性的引導,提醒啟發,使孩子的內心深處感到自責悔恨,促使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從而修正行為,而縱容卻相去甚遠,父母對孩子的事從來不管不問,任由孩子我行我素,哪怕一錯到底,還是自由是好事,是好事,但是自由過了頭,那麼飛翔的終點就是天堂而是地獄。

    把握寬容和縱容的度

    想要給予孩子,寬容而不是縱容,父母就應該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破壞性的行為是不被允許,如果發生了這樣的行為,父母就應該介入,讓孩子把情緒透過語言發洩出來,或者透過其他象徵性的渠道,而不是要摔東西搞破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允許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事情必須做,這才是真正的寬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寬嚴相濟,鬆弛有度!

    寬容孩子的無知

    孩子年齡小某些問題自然不可能完全理解,因此父母應該教給孩子有用的知識,例如孩子親歷社會上沒有經驗,說些很令人生氣的話,這時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孩子溝通,告訴孩子用什麼樣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合適,而不是站在旁邊當甩手掌櫃,放任自流。

    不遷就孩子的錯誤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做錯事,這是很正常的,父母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要寬容孩子,以理解的心態去溝通,瞭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引導孩子自己去改正錯誤。

    佳佳是個兩歲大的孩子,經常黏著媽媽,有一天媽媽帶他到公園裡去玩。佳佳在地上發現了一個小黑點在爬,原來那是一隻螞蟻!從小到大,這是佳佳第1次接觸小螞蟻,非常好奇,他抬起腳準備把螞蟻踩死。

    眼見孩子的腳就要落下,媽媽趕緊對他說,兒子你看他多乖呀,把你媽媽一定很疼愛他的寶寶,你不能踩死他,她的媽媽還在等著他回家呢,佳佳就趴在一旁驚奇的看著那隻螞蟻寶寶爬來爬去,螞蟻遇到障礙時,他就用一根小草搭橋讓它爬過去,看到小螞蟻爬回洞穴,他快樂的拍起了手,媽媽欣慰的笑了,因為她知道孩子的心裡已經播下了關愛的種子。

    踩死小螞蟻,這本身不是正確的行為,要是換了別的母親,可能會鼓勵孩子去一腳踩死那隻小蟲子,以此鍛鍊孩子的膽量,但這顯然不是一個合理的教育方式,不縱容孩子的錯誤,告訴他正確的道理,這才是稱職的父母,成熟的父母!

    生活中父母應當對孩子表現出,施以寬容之心,但凡事都有一個度,過度的寬容其實就是縱容,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別把寬容當縱容,這是每個父母都應該注意的教育細節。

  • 3 # 胡哥聊育兒

    在生活中,分辨某種行為是愛孩子還是慣孩子挺不容易的,因為愛之深也就形成了慣。

    那麼作為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先把自己梳理清楚,自己要有一定的原則和界線。這樣或許你就能清晰一點了。

    1、孩子認識世界,不同的年齡,表現出愛與慣的區別。例如:用手抓飯和食物。如果是孩子剛學習吃飯,他在感知這個世界,讓他用手抓飯,允許他去感知世界,這是愛。如果孩子已經有了辯識能力,可以自行使用餐具吃飯了,再用手抓飯,家長沒有及時制止,這就是慣了。

    2、分清孩子的需求,區別愛與慣。

    例:無限制的滿足孩子需求。孩子到了玩具店,肯定是什麼都想要,家長感覺小朋友玩具多買點沒事情,孩子要什麼買什麼,也沒有多少錢,甚至有些家長有意識的給孩子多買一些,這樣就會放縱孩子的物慾,這就是慣。在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要給孩子樹立規則,滿足孩子需求但有規則制約,這樣孩子既得到了玩具也慢慢形成規則意識。

  • 4 # 熱情酸菜

    不認為孩子天生自私任性,個人認為天生的只有長相和智商。

    愛體現在對孩子的照顧,其實就是吃喝拉撒加上陪伴。

    慣就是對孩子行為的放縱,個人認為,所謂的慣,其實就是根據家長個人的認知有關。

    比如當孩子拿其他孩子玩具時很隨意,不徵求對方孩子的意見,甚至不還,這時,所謂的慣著孩子的家長就覺得孩子不懂,沒什麼,而不慣孩子的家長就會馬上制止,然後告知孩子這個行為有什麼問題。

    其實這個慣孩子的家長的行為就代表這個家長自己生活中也會不那麼看重這個行為,她自己就可能隨意的拿他人的東西。而這個不慣著孩子的家長在生活中就應該是很在意這個行為的,不隨意動別人的東西,也反感其他人隨意動自己的東西。

    所以慣孩子的行為實際就是自己的潛意識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色的襯衣被黑色衣服一起洗染成粉紅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