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中慄
-
2 # 深漂星星
秦始皇野心勃勃,統一六國的手段是暴力手段,並且實行焚書坑儒的政策,法家思想作為他鞏固政權的武器,相對於儒家思想來說肯定是比較暴戾的。但是不可忽視的是,他對統一天下所做的貢獻,結束了春秋戰國的連年戰亂。還有他的政治頭腦,和用人唯才以及一些最早期的文字,法律,器具發展所做的貢獻。
-
3 # 鄉村家源
中國現在的年輕人每到節假日便喜歡出去遊玩,而陝西驪山因為兵馬俑,也是年輕人常去的地方之一。表面上是去看兵馬俑,而我覺得大家都是為了去了解一下秦始皇。雖然一到節假日所有的旅遊景點都是人山人海。看不到的盡頭的長隊蜿蜒曲折,大家都在那裡等待進去的那一刻。看一看秦始皇當年的風采。到底什麼樣的動力趨使他們來到這裡?可能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沒有他,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吧。
可是在幾十年前不是這樣的,人們對秦始皇的印象無非是暴君、獨裁專斷。每個人都以罵秦始皇兩句,啐兩口唾沫為榮。但是幾十年過去了,為什麼畫風和以前截然不同了那。秦始皇確實是個暴君啊。但是人們真的懷念他嗎?真的懷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中華大地經過了500年的戰亂,早已經滿目瘡痍。
良田被荒廢,長滿了雜草。氾濫的河水流淌在大地之上。光天化日之下罪犯可以私闖民宅。老百姓都苦不堪言,而官僚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今天官府要糧就去徵糧,明日官府要人又要去徵兵。後天山賊土匪來了,人也沒了糧也沒了。這麼下下來。地主家也沒餘糧了,貧民家裡也沒有壯丁了。
秦始皇僅僅用了26年時間,是支離破碎了500年的山河重新統一。將六國貴族的土地交付於沒有田地的四處逃難的難民以及獎勵有功的大臣。讓所有的人都有奔頭,讓所有的人都能有飯吃。
這時的秦國,生機盎然人畜興旺。戰亂這樣的人禍也沒再有了,甚至還興建水利企圖對抗天災。農民因為自己終於可以安定下來而興奮,官僚因為自己的功勳而自豪。秦始皇的威望如日中天。
如果把秦國放到其他年代。統一之後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混太平。可是秦始皇和他的秦國面對的是三千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變局。要適應時代,要變革,要創新,那必定要得罪人。大周的禮制存在了近千年,雖然周朝已經全然不在,但是他的禮制思想還在統治著人們。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確實只有法家才能救中國。秦始皇想要大公無私,其他人想要大私無公。一條無形的裂縫就此產生。在秦始皇的變革激烈進行時,地方上有一群人在磨刀霍霍。他們是其他六國的後裔,準確的說是原來當地的統治階級的後裔。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9個月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幾百人的小規模起義迅速發展成烈火燎原,秦始皇付出畢生努力的東西,被他們貶的一文不值,並昭告天下:秦始皇是惡魔,誰要是想回到那個時代,就是餘孽。”他們成功了。天下誰敢不服,從他們嘴中出來的秦始皇會是個好形象嗎?顯然不是。
回覆列表
真實的秦始皇現在誰也沒見過,沒有人知道真實的他是什麼樣的。歷史是由人書寫的,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野史或者正史,都是由人來書寫或者傳播的,只要是人,都會或多或少的摻雜自己的情感在裡面,而且,特別是史書這類典籍,多少都會受到當時統治者的影響,無論是想要為統治者服務,還是想要反對統治者,都會對史書的書寫和民間的傳說產生影響。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需要了解真正的秦始皇是什麼樣的嗎?除了能夠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又有多大的用處呢?我們常說以史為鑑,這個史並非一定是真正的歷史,也許只是人們加工出來的歷史,我們需要做的從那些歷史事件中找到今天的影子,總結出特定的歷史規律,然後為今天的事情服務,至於這個歷史與事實有多大的差距,並不影響今天事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