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處留香150
-
2 # 竹然
為什麼總跟父母過不去?怎麼說呢,有時我也在想,是孩子真的就像大人對著幹一樣對父母有意見而過不去還是大人強制性的慾望而令孩子緊張了?你們想過沒?
1: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就是玩。你不讓他動東西,他非要動。例如一杯開水,大人會覺得,你就不知道燙嗎?燙著了怎麼辦?從大人角度看就是過不去。可是人生下來哪有就知道會燙?燙又是什麼感覺?只有你看護下讓他體驗一下,他才會知道啊!
你讓他少玩髒東西,會把衣服弄髒。可是孩子不理解衣服髒了怎麼了?因為赤子之心,他甚至不會在意不穿衣服又怎麼了!
2:稍大一點,孩子懂得了撒嬌,懂得了察言觀色,他想要的就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他相中的,可是大人也有理由啊,大人會覺得不健康了不衛生了不好看了等等,例如我女兒吃辣條第二天準咳嗽,幾次之後再給她說辣和咳嗽,她體會到了這種難受她不會哭著鬧著再要。
或許有人會說有的孩子就是死皮賴臉的哭著要,我敢說這是大人在很多方面慣的,其他方面你隨意他了,時間一長他會覺得沒有我要不成的。現在很多家長(有的是兩個孩子,特別是年齡差不大的),為了不讓他打擾自己就把手機給孩子,這時是老實不鬧了,可是危害呢?哭,能要到想要的吧!鬧,能不受大人約束吧。
我不是育兒家,只是客觀的分析。孩子和大人的眼光點不同,理解的東西也不同。不一味的遷就孩子,不一味的用打來拒絕孩子。我女兒也沒那麼好,我們老家的話叫“識商量”,我們不願讓她做的事就會和她商量。你說我能不能強制,用大人的權威和霸道?能,當然能,時間長了她的膽子是不是會越來越小,別人一用強她就會妥協?一般來說,商量後她會同意,其實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懂不懂我們跟她說的那些道理。她同意了,我會鬆口氣,可是鬆口氣的剎那,我心裡有很失落和不忍,我會想是不是給的愛太少了,因為雖然是商量,可是結果依然還是和我們作為法人想要的一樣。
就是最後一句話,孩子沒聽你話你覺得和你過不去;聽你話了,你有沒有和我一樣有那個想法:孩子同意了,可不還是按照你想讓他怎麼樣來做的?
-
3 # 知足常樂1284922
在有著五幹年文明傳承的中國的傳統父母眼中,孩子就是他們的一切。從孩子出生到長大,父母都給於無微不至的關懷,傾其所有的安排孩子的一切。但這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也是一個生命個體,它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成長方式,有自己的生活觀念,獨立理想,有和父母不一樣的成長時代和背景。自然孩子和父母在許多方面會產生碰撞和過不住。其實,我們不仿換位思考一下,父母也是從孩子長成的。孩子和父母過不去是正常的,只要我們去冷靜的處理,用平視的眼光去和孩子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一切都會釋然。
-
4 # 不如莫言
謝謝邀請!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有過這樣的成長體會,大多數孩子淘氣喜歡和父母過不去或者頂撞父母甚至和父母賭氣,但每次孩子又在父母親的一句關懷的召喚裡得到了心靈最舒暢的疏導,有些孩子在和父母頂撞後沒討到好果子吃反而被家長訓了,心裡那份憋屈啊,乾脆就躲到床底或衣櫥,要嘛就上床用棉被把自己徹徹底底的隱身企圖用消失等待父母的呼喚尋找,估計當時的又小心臟收到了好幾萬點傷害正等待救援,想想當時小屁孩那委屈的模樣我說到這裡就一直想笑了,真是太可愛了。繼續回到主題,一看到提問的話語,首先就會想到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家教方式,這也是我們所謂的教育模式,天地君親師,父母排第四,天大地大皇帝大,接著就是父母大,每個父母都一顆是望子成龍的心,在家裡會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先不說所謂標準是什麼,畢竟每個人知識文程度和社會人生經歷都不一樣,看待處理分析事情的方式方法會略有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都是是希望孩子~聽話,懂事。所以如果孩子不聽話了就會收到父母的批評,腦補聯想一下小孩被批評後的畫面,被批評的小臉蛋一律是那種委屈+鬱悶+弱小,小孩思維是很純粹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又挨批了,每個人的大腦都有獨立的思維繫統和自我保護模式,孩子被大人批評了處於幼小思維下的自我保護模式開始被啟用,一般有幾種自我保護模式,1傷心欲絕的大哭淚流不止/2低頭不說話沉默無語/3順著大人的話語回答,比如聽不聽話*聽話,乖不乖*乖/4選擇一切有利方法與大人對抗,用淚水感化大人,用嘶吼征服大人,用自殘自虐威脅大人,用已知不多的道理說服大人/,以上都是和大人過不去的表現,孩子的世界裡充滿好奇與未知,大人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被他們吸收記憶模仿,當孩子和父母過不去時,大人都大腦需要平靜的確認事情的原由和確認過錯方,用一種公平的言語討論方式把錯對列舉讓孩子參與討論區分,把對錯兩種結果的假設擺出來,讓孩子知道對錯之間懂得了得與失,從小要引導孩子懂得了得與失,不斷成長的過程裡,他們才會不斷完善自己,有句話對每個人一直很受用~活到老學到老!
-
5 # awfynifk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能力和特點,而且參差不齊。父母不要過於要求孩子必須達到什麼樣的高度,那樣做只能加重孩子的壓力,達不到時容易產生絕望心理。要學會和孩子平等相待,要尊重孩子,但是並不是溺愛孩子。父母教育孩子,兩個人要意見一致。父母做好榜樣,孝敬自己的長輩,讓家庭充滿愛。父母只會以自己認為的對錯來要求孩子,怎麼能得到孩子的好感 你看我爽我讓你爽。你看我不爽我也不讓你好過。
回覆列表
每個人都從孩童時代過來,每位父母也都在打造自己的孩子成為於家,於國的棟樑之材。孩子天性玩、好奇、問題多,父母傳統思想與孩子相處,已不能跟與時俱進的孩子們相處融洽,滴露研珠的培養而收效甚微,適得其反!反觀是父母無能力來教育,來引導新一代人了,在沒有新的教育思想出來之前,市面上層出不窮的教育書籍千篇一律,東鱗西爪,我推薦大家看看《父子密碼》這本書,它會顛覆你的認知,讓你後悔前面的父母白當了,晚上看的備好紙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