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鎮
-
2 # 小刀三國
讓大夥熟知的往往是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大將軍,比如關羽張飛趙雲等等,而往往忽視掉一個集團中文臣的重要性,亂世之中,也需要文臣來治理的。
顯然,劉備集團的簡雍、糜竺、伊籍和孫乾便擔任著輔助政事的文臣職責。別小看他們,至少他們也是功臣,比我們普通老百姓強!
一個個簡單來說說。
首先說簡雍,他可是劉備最早的追隨者,年少時就和劉備相識,常常以說客的身份出使,其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勸說劉璋獻降。
勸降也不是個簡單的活,簡雍一見劉璋,劉璋打心眼裡喜歡他,和簡雍同坐一車而出城,可見簡雍是很有學識的文人。
一個從小玩到大,對劉備不離不棄的文臣。
再說糜竺,糜家家財萬貫,絕對是老闆,徐州被曹操佔領後,他大可以為曹操效力,謀個一官半職,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看中了劉備這個“屌絲”!
給了劉備他的妹妹糜氏,給了劉備銀兩買軍隊,賣光了家財鐵了心跟劉備混,圖啥?
糜竺為人文雅大方,也常常是劉備的賓客,乾乾出使各地的工作,然而因為他弟弟糜芳投降孫權的緣故,糜竺心裡過不去這道坎,抑鬱而死,令人惋惜。
一個救劉備於苦難,很有節操的文臣。
接著說孫乾,孫乾是當時的名士,也是挺早跟隨劉備的,曾為劉備出使袁紹,和袁紹結盟。
之後又為劉備提前聯絡劉表,好讓劉備暫時依靠劉表,劉表格外喜歡這個孫乾,可見孫乾確實是挺有學識的。
劉備佔據益州後,孫乾不久後病逝了。
一個忠心耿耿隨劉備流浪的說客文臣。
最後說伊籍。這幾個人中,伊籍是最晚跟隨劉備的,伊籍是荊州人,本來效力於劉表,劉備來到荊州後,就“喜歡”上了劉備。
曹操吞下荊州,很多文臣都依附曹操,比如蒯良蒯越等等,伊籍不一樣,跟著劉備吃苦。
伊籍主要的貢獻還在於他參與蜀國法律總綱《蜀科》的制定。
一個效忠劉備,勤懇做事的文臣。
這四個人大致便是如此,你要是說沒了他們,劉備就不可能成事,這話到有點嚴重了。但是,他們對於劉備集團確實很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3 # 文谷坊
不過使臣,說客耳。《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 玄德公南漳逢隱淪 徐元直新野遇英主 中 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劉備聊天,問:玄德公身邊都是些啥人?
劉備說: 我這些年就是命不好,我武有萬人莫敵的關張趙,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但就是立足不了。唉,好氣。
司馬徽:關羽張飛趙雲個個都很能打,但就是沒有指揮他們打哪的人;孫乾糜竺簡雍,都是些白面書生,沒有啥韜略的。
演義中或志中他們也確實只有此用。
我是大師兄,
回覆列表
《三國志·孫乾傳》:“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
這幾個人也是劉備政權體系中的有功之人,而且在劉備在世的時候,都像趙雲一樣得到了將軍的稱號。不過這個將軍稱號有點不倫不類,不三不四,趙雲得到的是翊軍將軍。糜竺是安漢將軍、簡雍是昭德將軍、孫乾是秉忠將軍,伊籍則為昭文將軍。
這幾個人跟趙雲一樣位為將軍,但是功勞跟趙雲相比顯然不是同一檔次。
糜竺這個人我之前回答過,詳見本人回答的《糜竺是誰,在劉備陣營起了什麼作用?》連結在此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99721594800177421/。我說過,糜竺基本上算是劉備集團的投資人,他既是富豪出生,又擁有海上大島,有成萬的家僮。在劉備被呂布襲擊,失掉家眷之後,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給予家庭支援,還送給他兩千個家奴作為陪嫁。等於是送個劉備一個完整的豪華的家。
後來他就做了劉備的從事中郎,又叫做左將軍從事中郎(劉備自己是左將軍,左將軍從事中郎就是劉備這個左將軍的從事中郎。從事中郎是官名,也就是省中之郎,為帝王近侍官。 戰國始設,漢代沿置,俸祿為六百石,其職為管理車、騎、門戶,擔任皇帝的侍衛和隨從。)在拿到了益州之後,做了安漢將軍,雖是將軍,但是並沒有部隊給他指揮。只是個名號。
可見,所謂的“安漢將軍”說明在劉備的心裡,確實是從後方給與了很大的支援,相當於給劉備政權機構穩固無憂的後方,算得上名副其實。
簡雍是涿郡人,劉備的小同鄉,從少年時候就在一起。他也當了左將軍從事中郎。他第一次立功,應該就是在奪取益州的戰場上。正是他做了劉備的說客,冒險進入被包圍的成都城,勸說劉璋投降。劉璋接受了他的勸告,和他一同乘同一部馬車開了城門,來到劉備營中投降的。於是任命為“昭德將軍”。
顯然,劉備對簡雍的這次功勞給予高度評價,對於益州一役的重要性也是一個肯定。
孫乾這個人嘛,是青州北海華人,是劉備當徐州牧之時的從事,後來跟著劉備投靠袁紹,投靠劉表,算是劉備的忠誠粉絲。主要作外交工作,孫乾出使過與袁紹結盟;投靠劉表的時候孫乾出使與劉表過招。後來也跟糜竺、簡雍一樣,做了左將軍從事中郎。後來等益州一到手,就做了秉忠將軍。
也等於說,劉備認為他一路追隨,表彰他的“忠心可嘉”,是為“秉忠”。
伊籍,兗州山陽郡人,三國時蜀漢文臣,口才很好,史稱“有急才”。我理解為應變能力強,辯才好。他年少時便依附於同鄉劉表。劉備落難到荊州時,伊籍時常拜訪,託請劉備照顧。劉表死後,伊籍隨劉備南渡長江,從入益州。益州既定,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其見待僅亞於簡雍、孫乾等。後奉遣出使於東吳,孫權聽說其才辯了得,便想挫一挫他的才氣。當伊籍入拜的時候,孫權一副同情的樣子問他:“要侍奉無道之君,先生辛勞嗎?”伊籍當即應對道:“一拜一起而已,不足為勞。”相傳伊籍的機捷基本上都屬於這種情況,以至於“孫權甚異其才”。(這是大家都喜歡的口才極好的型別,對外交接待的時候形式上絕不吃虧的案例。)伊籍後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所制。
看看,劉備對伊籍的功勞也是對他文采的肯定啊。
劉備這個人自己沒什麼文化,看人識人確實有他的一套。這四個人,糜竺的投資功勞最大,簡雍跟老闆關係最鐵,伊籍能力最強,孫乾為劉備服役時間最長。
當然,有史學家認為這幾位將軍,跟趙雲比起來,只能算是幫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