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飲水君
    遠渡重洋做觀音!

    楊貴妃有沒有去過日本?你問問日本人,人家有楊貴妃墓,有專門供奉楊貴妃的寺廟,更離譜的是,日本人讓楊貴妃做了觀音菩薩。所以,日本人肯定說YES!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聲稱,自己就是楊貴妃的後人!山口縣還被稱為是楊貴妃故里!安倍晉三就是山口縣人,兩人還是老鄉呢!楊妃要是地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1200多年之後,會冒出日本的孝子賢孫來!看來,外來的貴妃格外美啊!

    唐朝文化的代言人

    楊美女是怎麼到日本的呢?當然不是漂洋過海來看你!而是藉助一個人、一首詩,這個人叫白居易,這首詩叫《長恨歌》!

    白居易在日本也是神一樣的存在。什麼詩仙詩聖在日本都不好使,因為寫的太好太深,日本人看不懂。倒是老白寫詩,淺白易懂,務求老嫗可解。文化程度一般的日本人一看,驚為天人!白詩在日本特別流行,幾乎會寫幾個字就能背白詩!因此,隨著《長恨歌》的傳入,日本人對楊妃愛的那是不要不要的。特別是白居易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日本人來勁了,你看看,老白說的多明白,人家楊妃沒死,馬嵬坡被賜死的是個替罪羊。而楊妃本人以鑑真大師為榜樣,東渡來了日本,做了政治難民。日本作家渡邊龍策還寫了一本《楊貴妃復活秘史》,把來龍去脈講的有鼻子有眼的。

    有情郎也靠不住

    日本人把楊妃捧上了天,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中國文人則理智很多(白居易除外),比如詩聖杜甫先是寫了《麗人行》,極大諷刺楊氏兄妹的飛揚跋扈;後作《北征》,直接把楊妃比作妲己、褒姒,禍國殃民,紅顏禍水!

    按照正史(比如《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楊妃的確是在馬嵬坡被玄宗賜死,只是死法有出入:有說縊死的,又說吞金的,又說被亂軍砍死的。不管哪種形式,楊妃香銷馬嵬驛是沒有疑問的,而且,玄宗的意思,哪怕是被逼的!

    看來,男人也很不靠譜啊!哪怕山盟海誓,只要關係到個人生死,就“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 2 # 蔡駿

    應該沒有。

    楊貴妃作為唐玄宗統治危機的犧牲品,死於馬嵬坡軍隊譁變之中,在《唐書》《新唐書》均有記載。不管在哪個朝代,軍隊譁變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更不要說此次譁變還是唐玄宗在逃亡的路上。

    唐玄宗的處理稍有不慎,肯定是自身難保。

    安祿山謀反驚醒了大唐盛世的美夢,誰都知道第一責任是唐玄宗。在皇權至上的社會里,將軍和士兵們都清楚不能把責任歸罪於皇上,只能歸罪於他身邊的奸臣與寵妃。

    楊貴妃讓唐玄宗“從此君王不早朝”,丞相楊國忠則專權誤國、敗壞朝政,所以兩人都死於馬嵬坡軍變。楊貴妃的死亡,是唐玄宗給軍隊的一個交代,平復士兵們的憤怒之情。

    那為什麼會有人認為楊貴妃逃往了日本呢?主要原因在於白居易的《長恨歌》。唐朝時期,是歷史上中日文化交流最為頻繁的時期。日本派遣大量的使臣和僧侶來唐學習制度與文化。白居易的詩歌主要是由他們帶回日本,自此風靡日本。

    《枕草子》作者清納少言、《源家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對白居易的詩歌都有深入的研究,更在著作中引用過唐詩。《長恨歌》的故事性、楊貴妃的悲劇性,都能引起日本文人的遐思。

    在平安時代文人大江維時編輯一部《千載佳句》中,收錄一千多首中日詩歌,其中白居易一人獨佔五百餘首,佔據大半。

    因此,日本會出現“楊貴妃沒有死而逃亡日本”的說法,也就順理成章。這是文學想象,不是歷史真相。

  • 3 # 看鑑

    楊貴妃去了日本,楊玉環早就死了,怎麼可能去日本,她不可能去日本,那個年代交通不方便,對啊,她都死了,除非她死而重生。我哪兒她知道去沒去。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聲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引起一片譁然。給楊貴妃的失蹤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並且,在日本山口縣還有一座楊貴妃的墓,使得楊貴妃逃亡日本的這個說法,演變得愈來愈真實,關於楊貴妃,我們都知道,《舊唐書傳》就曾記載,禁軍首領陳玄禮殺了宰相楊國忠後,,以後患仍存為理由,強迫唐玄宗賜死楊貴妃。後世的《資治通鑑》對此還有更為詳細的記載,按說,楊貴妃到這裡就死了,可怎麼又會衍生出東渡日本的傳說呢,這還要從《舊唐書》說起,馬嵬坡政變的第二年,唐玄宗決定偷偷地派幾個小太監改葬下楊貴妃,對於這次神秘的挖墓事件,《舊唐書》聲稱楊貴妃:,肌膚已經腐爛,只剩下一個香囊,而到了《新唐書》裡卻只有香囊猶在的記載,從埋藏到改葬,僅隔一年的時間,屍體按說還應該存在,可這兩本史書卻對此產生了天壤之別,兩者自相矛盾的說法,不免讓人們對楊貴妃的屍體是否存在,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同時人們也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楊貴妃到底有沒有死,如果沒死,那她會不會就如同傳聞那樣,來了個日本大移民呢,那真相真是如此嗎?自日本平安時代開始,白居易的詩歌就在日本非常的流行,其中就包括《長恨歌》,宇多天皇還曾命畫師將《長恨歌》的人物故事,繪在屏風上朝夕賞玩,並且,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被譽為日本文學高峰的《源氏物語》,直接引用、化用了《長恨歌》的辭句,述及了李、楊故事,可以說,《長恨歌》故事在日本自古至今,一直都是一個歷久不衰的創作題材,成為了其文化的一部分,而日本也為楊貴妃塑了像,修了墓,也由此衍生了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傳說,並且,安史之亂髮生後,長江以北的地區主要被叛軍所控制,而長江以南則是對皇位垂涎已久的太子李亨的軍隊,是馬嵬坡的始作俑者,像楊貴妃這樣一個絕代佳人,要想從這兩片嚴防死守的區域透過,卻不被發現是不現實的,也許在機緣巧合下,楊貴妃還活在世間,但東渡日本這個說法,實在無法令人信服,各位看官,您以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職後已經交接了,業務有問題總是被前同事推卸責任說是我走之前的問題,還來問我,該怎麼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