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頭梁講肛腸
-
2 # 萬古長夜孤燭微茫
一般來說,古代有視力問題的人不多,由於古人生活方式不同於現代,過度用眼和不正當用眼問題都比較少。
個別先天視力有問題的人?
只能說沒辦法,比如算命瞎子(有些是真瞎)等。
個別後天問題導致眼病的人?
比如苦讀的秀才。
我們的國粹中醫在治療眼疾上有一定的方法,中醫認為肝主眼,治肝就是治眼,少吃辛辣食物也對眼睛很好。
看這眼睛精神不!
-
3 # 跪射俑
1.製作“護眼燈”
讀書人就直接從燈油上入手,宋代的《養病漫筆》中寫道:枸杞子榨油,點燈觀書,能益目力。
將燭光變為柔和的綠光,能讓眼睛久視而不乏,這大概是如今市場上各種護眼燈的鼻祖了。
2.外洗
根據史料記載,大文豪蘇軾曾因寫作過勞患上了目痛,透過用熱水或者藥水外洗的方法而得以痊癒。
這實際上和如今的一些眼藥水舒緩眼睛乾燥,減輕疲勞如出一轍嘛。
3.中藥調養
《景嶽全書》中記載:不能遠視者,陽氣不足也。也就是說古人也經常用藥補的方法來調理眼睛。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多種有明目功效的藥材,比如蕪菁花“主治虛勞眼暗,久服長生,可夜讀書”,槐實“令人可夜讀書,延年益氣力”,蒼朮“治目盲,燥脾去溼宜用”等等。還可以藥補加上食補。各種醫學典籍中也記載了不少方劑用於治療眼疾。
4.養目
劉禹錫在《閒坐憶樂天以詩問酒熟未》詩中提出:“減書存眼力,省事養心王。”就是多多讓眼睛休息,也可以減輕眼睛勞累的症狀。
但其實,上面這些方法只是適合一些眼睛疲勞的人,當近視之後,這些方法,見效並不明顯。
從放大鏡到近視眼鏡
其實在眼鏡出現之前,華人民已經發明瞭讀書必備利器:放大鏡。
國內現已發掘的最早的鏡片是東漢王室劉荊的墓中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鏡,該鏡直徑1.3釐米,嵌水晶直徑1.1釐米,邊厚0.2釐米,中間厚0.3釐米,可以放大物體5倍。
可這放大鏡,終究是不方便,對於近視來說,只適合看書,而看稍遠的地方,依然無濟於事。
而近視眼鏡,最早是英國學者發明,大概在元明兩代年間傳入中國。
在萬曆年間,開始有了眼鏡的記載,田藝蘅在《留青日札》中說:
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此靉靆也。
近視眼鏡的雛形便有了。
眼鏡成為身份和時尚的象徵
直至清代,眼鏡開始大量流入中國,但卻並非尋常人家所能買得起,一度成為了身份的象徵,從下面這劇照中也可看出來。
清代的《閱世編》中詳細記述了當時眼鏡的價格:
眼鏡,餘幼時偶見高年者用之,亦不知其價,後聞制自西洋者最佳,每副值銀四、五兩,以玻璃為質,象皮為幹,非大有力者不能致也。
除了近視眼鏡,也開始衍生出了老花鏡、墨鏡等,宮廷裡面也會安排工匠專門為眼鏡製作華美貴重的匣子,後來還設定專門的機構來修理和製作眼鏡,以滿足日益增多的需要。
雍正對眼鏡可謂是愛的深沉,他的眼鏡無處不在,每到一地都隨手可取,他不僅將眼鏡作為封賞大臣之物,還指示工匠為宮廷內的工人特製防灰塵的保護眼鏡。
到了乾隆時期,眼鏡已經頗為普遍,但乾隆一直堅持不佩戴眼鏡。他對眼鏡的效果十分清楚,“能助目昏備……老年所必須,佩察秋毫細”。但他堅決排斥眼鏡的原因,一是因為材料,他認為西洋的玻璃眼鏡對身體有所損害,不如傳統的水晶鏡片:“玻璃雲害眼,水晶則無弊”,“玻璃者過燥,水晶溫其性”;二是因為習慣佩戴之後,就難以擺脫,人為物役:“一用眼鏡,則不可舍,將被彼操其權也。”
這或許折射的是當時社會的一般心理及對於未知尤其是西洋器物的態度。
但其實,從康雍時期開始,在當時文人和官員的群體,以及後來在大眾群體之中,眼鏡已經逐漸成了一種實用又時尚的物品。嘉慶、道光時期,文人和官員中流行在身上佩戴眼鏡盒,可見眼鏡在個人用品中的重要性。
起初,戴眼鏡者多是讀書人,時間既久,眼鏡也就成了讀書人的標誌。當時文人風氣漸盛,不少人戴上眼鏡裝斯文:眼鏡戴來裝近視,學他名士老先生。
眼鏡也是時尚的象徵,年輕人逐漸成為佩戴眼鏡的主流群體:近視人人帶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
回覆列表
哈哈,偶然看到了這個很有趣的問題,提供一下自己的拙見。
首先,網上有人說古代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更沒有ipad,患近視的人不多。
而在我看來,恰恰相反,古代因為沒有電力技術,照明水平還停留在蠟燭和煤油燈這種原始工具上。而古時候因為娛樂方式的單一,人們不管是想考官從政還是自娛自樂,都離不開書。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古代有很多人都患有近視。
其中,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讓小廝念字的歐陽修都是古代出了名的近視眼。
而史書中記載的關於眼疾治療的手段也是花樣繁多。
第一、決明子泡水,青皮水洗眼。
第二、針灸治療(現在已經演變未我們熟悉的眼保健操)
第三、放大鏡,早在東漢,就有用放大鏡看細小物件的記載,雖然那時候不叫放大鏡,就是一種晶片,但客觀上起到了輔助視力的效果。(過了1400年,列文虎克才發明了真正意義上的放大鏡)
第四、古代人的戶外活動很多,騎馬射箭,踏青爬山。這些活動都對視力恢復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不像現在,大家都宅在家裡,其實所有的醫生都是建議病人要多出去走走。
總之,咋們老祖宗還是很有智慧的,我們最該操心的,還是自己這一代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