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五後的大叔

    我是兩個娃的爸爸了,老大九歲,老二兩歲,一般小孩兩三歲以後都能聽懂大人說什麼了,,以我目前的經驗就是,先禮後兵,先講道理,告訴寶寶這樣是不對的,輕言細語加以引導,但是有時候就不行,那怎麼辦呢?如果在家裡我就會抱到臥室一頓胖揍,不許他媽媽插手,打服為止,讓寶寶長記性。如果是在公共場所我會帶到衛生間,人少的地方給予適當教訓!

  • 2 # 拾貳是隻貓cat

    家長首先要意識到,孩子大吵大鬧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家長難堪,也不是故意刁難家長。多數時候,他們是藉此滿足自己的某個訴求。此外,他們還有可能是因為過度疲勞,導致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畢竟他們還是孩子。

    家長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大吵大鬧其實是溝通方式的一種,很大程度上,這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

    一個孩子,如果經常性地大吵大鬧,這通常是因為家長在孩子最初大吵大鬧的時候,給於了孩子足夠正向和積極的反饋。這麼說可能比較拗口,簡單點說,就是當孩子最初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嚐到了甜頭,所以孩子會認為這是一種高效且有結果的溝通方式。

    當孩子在潛意識中擁有了這種想法之後,那麼孩子自然就會偏向於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溝通,畢竟孩子可以迅速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所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對這個現象的一個通俗描繪。

    當家長知道孩子為什麼習慣性吵鬧之後,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孩子的這種習慣進一步發展。就算一時半會無法讓孩子不吵鬧,但至少不要讓這種吵鬧變的更嚴重。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改變孩子大吵大鬧的習慣呢?下面是我給家長的一些建議:

     

    1

    不要讓步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如果你不願意和我好好溝通的話,那麼你的訴求是永遠也無法實現的。這一條聽起來似乎非常簡單,但其實大部分家長都沒法做到這一點。

    不管是出於對孩子的同情,還是出於避免讓自己尷尬,多數家長雖然在孩子剛開始大吵大鬧的時候,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但很快家長們就無法忍受現場的狀況,進而要麼採取暴力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的哭鬧,要麼達成孩子的訴求。其實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最終都會對家長和孩子的關係造成傷害,這顯然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

    2

    相信孩子

    對於比較心軟的家長,他們不願意見到孩子難過,擔心孩子的哭鬧有可能對孩子自身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這部分的家長,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而且要明白孩子有情緒問題是很正常的。

    如果家長總是想要替孩子解決所有的問題,每當孩子剛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打算幫助他們,家長其實在無形中讓孩子失去了很多鍛鍊自己的機會。這隻會讓孩子更加依賴家長,因此當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除了不會自我調節之外,還會將憤怒發洩到家長身上。因為過分依賴家長的孩子,也沒有其他渠道可以發洩憤怒。

    3

    安慰孩子

    當孩子大吵大鬧的時候,在情緒沒有那麼激烈的時候,要適時地安慰孩子。這裡的安慰孩子並不是說家長要滿足孩子的訴求,而是指家長要向孩子表達自己對孩子行為的理解。比如“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要緊,等你沒那麼生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好好聊聊。”

    通常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提出自己對孩子表達方式的期待。比如“我明白你很想要那個東西,你可以提出需要它的原因,你其實可以透過更友好的方式來達到你的目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長在對孩子表示了關心和安慰之後,孩子就會立馬明白事理。這時候家長只要在孩子身邊給予孩子足夠的注意就行了,並不一定非要強行讓孩子接受家長的想法。

    4

    置之不理

    有時候,一句話不說也是一種選擇,就靜靜地站在那裡看著孩子就行了。因為,在某些情況下,當家長對孩子的哭鬧有反應之後,孩子會哭鬧的更起勁。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不用刻意地要和孩子進行溝通,站在孩子身邊,只要留意孩子不作出過激行為就可以了。

    不過,這對家長的心理素質要求比較高,因為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哭鬧的時候,家長還能保持淡定地站在一旁,這是非常難以做到的。一般家長對孩子的行為置之不理,過一會兒,孩子的情緒就自然平復了,因為孩子會發現自己的行為並沒有任何幫助。

    5

    別翻舊賬

    當孩子的情緒平復下來之後,家長不應該盯著孩子哭鬧的行為來責罵或者教育,而是應該和孩子交流問題的解決辦法。比如,孩子如果想吃雪糕,但家長不買,孩子哭鬧。

    當孩子不哭鬧的時候,家長不應該指責孩子哭鬧的行為不對,或者指責行為幼稚,或者指責孩子讓家長丟臉。而是應該將問題的關鍵聚焦在為什麼不讓孩子吃雪糕,吃雪糕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孩子可以吃雪糕。

    有問題了解決問題,這才是關鍵所在。

    有問題了卻糾結於孩子的態度,那麼下次出現了類似情況,依然會導致情緒的爆發。因為人在非理性的狀態下,並不會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良好的控制,而且糾結孩子的態度,對未來解決類似問題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除了應對孩子行為,對自己的行為也要有所注意,因為有些時候,孩子大吵大鬧的原因是被父母的行為激怒了。

    不要總是刺激孩子,有些家長會無意中激怒孩子,可能在家長看來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東西,其實對孩子而言是很難堪的。比如,孩子考試成績沒有達到孩子的預期,家長卻偏偏在生活中總提考試成績的事情,在這種揭傷疤情況下,就是成人有時候都難以忍受,更別說孩子了。

    此外,一些溝通方式上的問題,也有可能激怒孩子,比如總是命令孩子,總是試圖控制孩子,這些都是可能刺激孩子的原因。

     

  • 3 # 精粹劇集

    家長要堅持原則,在孩子大吵大鬧時更要堅持,孩子是想透過自己的胡鬧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碰壁了自然就回換方法,建議教孩子與家長溝通,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可以說服家長要及時滿足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人為了降血糖要做什麼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