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車友好

    滅菌原理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滅菌過程屬生物化學氧化反應。臭氧滅菌有以下3種形式:

    1.臭氧能氧化分解細菌內部降解葡萄糖所需的酶,致使TCA迴圈無法進行,從而導致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ATP無法供應,使細菌滅活死亡。

    2.直接與細菌、病毒作用,破壞它們的細胞器和DNA、RNA,使細菌的新陳代謝受到破壞,導致細菌死亡。

    3.透過細胞膜組織,侵入細胞內,作用於外膜的脂蛋白和內部的脂多糖,使細菌發生通透性畸變而溶解死亡。

    臭氧殺菌

    滅活機理

    臭氧對細菌的滅活反應總是進行的很迅速。與其它殺菌劑不同的是:臭氧能與細菌細胞壁脂類雙鍵反應, 穿入菌體內部,作用於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從而導致細菌死亡。臭氧還作用於細胞內的核物質,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壞DNA。

    滅活機理

    臭氧對病毒的作用首先是病毒的衣體殼蛋白的四條多肽鏈,並使RNA受到損傷,特別是形成它的蛋白質。噬菌體被臭氧氧化後,電鏡觀察可見其表皮被破碎成許多碎片,從中釋放出許多核糖核酸,干擾其吸附到寄存體上。

    臭氧殺菌的徹底性是不容懷疑的。

    臭氧殺菌原理

    臭氧滅菌或抑菌作用,通常是物理的、化學的及生物學等方面的綜合結果。其作用機制可歸納為:(1)作用於細胞膜,導致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細胞內物質外流,使細胞失去活動;(2)使細胞活動必需的酶失去活性;(3)破壞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或使其失去功能。臭氧殺滅病毒是透過直接破壞核糖核酸或脫氧核酸完成的。而殺滅細菌、黴菌類微生物則是臭氧首先作用與細胞膜,使細胞膜的構成收到損傷,導致新陳代謝障礙並抑制其生長,臭氧繼續滲透破壞膜內脂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通透性,導致細胞溶解、死亡。

    臭氧滅菌

    人類自發現並使用臭氧以來,一直對臭氧的滅菌效能進行試驗,這方面的試驗報告很多,以下從幾個方面進行綜述。

    臭氧-細菌繁殖體

    李懷恩等觀察了臭氧氣體對空氣中綠膿桿菌的殺滅作用。在15℃,溼度73%,臭氧濃度0.08-0.6ppm時,30分鐘內殺滅率達到99.9%以上;伍學洲等試驗臭氧對大腸桿菌殺滅率為100%,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率為95.9%,對綠膿桿菌殺滅率為89.8%,顧士圻等試驗,臭氧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率分別為99.7%、99.9%。居喜娟等試驗用臭氧可殺滅空氣中的白色葡萄球菌99.99%;Burleson等試驗將臭氧氣體通入染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熒光假單胞菌、鼠傷寒沙門氏菌、福氏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的磷酸鹽緩衝液中,作用15秒後,以上細菌全部殺滅;白希堯等發現臭氧水溶液殺菌作用強大,且速度極快,濃度為0.3mg/L的臭氧水溶液作用1分鐘,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殺滅率均達100%。

    細菌芽胞

    瞿發林等報告,以5.5mg/m?的臭氧作用下45分鐘,可將100mL塑膠瓶內滴染的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100%殺滅;居喜娟等報道,在1m?試驗櫃內,開啟500mg/h的臭氧發生器60分鐘可對空氣中的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殺滅率達 99.95%;歐陽川等在動態試驗條件下,將臭氧氣體通入染菌井水中,臭氧濃度達3.8-4.6mg/L時,作用3-10分鐘,水中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殺滅率達99.999%。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氣概和意志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