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瀛史拾貝

    表面上看,是因為宇文贇早死,楊堅趁機篡位,坐享其成。宇文泰宇文護宇文邕三代打下了基礎,他再要取消西梁附庸國,滅南陳,不費吹灰之力。

    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楊堅被譽為一代明主,其開創的制度被唐朝繼承,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團結了關隴集團,又收攏了原北齊境內的文人才子如李德林等,學習北齊的先進制度和文化。最後滅了南陳,他又對南朝勢力頗為優待,安撫了江南的人心。楊廣的蕭妃就是來自南梁皇族蘭陵蕭氏,是關隴集團與江南士族聯姻的一大標誌。

    但是隋文帝到底得國不正,屠殺功臣,聚斂民財,刻薄寡恩,以及對關隴集團的暗中削弱,都為隋亡埋下禍根。隋朝速亡全因楊廣,只是小說家言。事實上李世民就指出了楊堅的過失,太獨斷專行了,什麼事都要親自判斷,日積月累錯誤太多。

  • 2 # 晨曦的曙光2000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和久必分,這是中國歷史的規律。北周不是沒辦法統一,只是時候未到。例如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但從三國的綜合國力和地緣政治來看,魏國遲早是要統一全國的,至於這個統一的時機何時成熟?那就要等待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出現,抑或敵國出現天災、內亂、暴君(昏君)等可以被利用的重大時機,魏國就是趁蜀國諸葛亮病逝、後主無能(當然個別噴子以為劉禪大智若愚,那只是為了譁眾取寵罷了)、蜀國無人力挽狂瀾的重要檔口一舉滅掉蜀國,蜀國一滅,吳國一己之力更難以抵抗魏國,可惜關鍵時候司馬昭父子篡位,又趁吳主孫皓暴虐、政治動盪的有利時機以魏國之力滅掉東吳,只是將國號改為晉而已。

    接下來,說說北周、北齊、南陳三國鼎立的局面,原本最有望統一全國的應該是北齊,因為高歡掌控的東魏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遠高於宇文泰掌控的西魏,但高洋建立北齊後放棄了先進的漢文化體制改用落後的鮮卑體制治國,即鮮卑化漢政權,幾十年後北齊逐漸衰落,被北周消滅。相反,北周宇文泰父子雖是鮮卑人,但卻執行的是漢化鮮卑政權,尤其是以八柱國為統領的府兵制(李淵的祖父李虎、楊堅的父親楊忠便是其中重要的漢人將領),大量吸收和重用漢人,以漢人的智慧和方式治國,導致北周與北齊的競爭中後來居上,最終構築了北周統一全國的大勢;尤其是一代雄主宇文邕出現後,這種統一之勢就更加明顯了,宇文邕透過15年韜光養晦一舉除掉權臣堂兄宇文護,同時透過15年勵精圖治將北周打造成國力、軍力碾壓北齊、南陳的“超級大國”,並率軍親征,一舉滅掉北齊統一北方,正準備北方征討突厥、南下消滅南陳之際,可惜天妒英才,一代雄主宇文邕於36歲的大好年華卻突然病逝,統一全國的重任只能交給後繼者,可是宇文邕做夢都不會想到這個後繼者竟然是年長他2歲的親家楊堅;由於宇文邕兒子宇文贇貪圖享樂、不理政事,過早將皇位傳給兒子宇文闡,並於兩年後早死(如果說他爹是累死,那他就是作死),留下孤兒寡母掌國,這就很容易被野心家篡位,果不其然,宇文贇的岳丈楊堅在半年內篡奪了北周政權,建立隋王朝,並以宇文邕留下的家底於公元589年一舉滅南陳,統一全國。

  • 3 # 澹奕

    陳朝是因為衰弱,北周是因為宇文邕死的早。魏晉之後南北對峙,按照當時的局勢發展,國力衰弱且沒什麼鬥志的南方陳朝的確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與可能。

    北方的北周,國力蒸蒸日上,若非宇文邕死得早,繼任的北周君王年幼無力,用不著楊堅,北周也不是沒有一統南北的可能。所以整體來看,楊堅只是做了宇文家沒來得及做的事情的人。

    北魏統一北方,劉宋取代東晉安定江南以後,魏晉以來天下紛繁殺伐的局面基本消失,形成了相對比較穩定的南北對峙。南朝先後出現宋齊梁陳四個朝代,而北魏分裂成了東魏與西魏,東魏西魏之後又演變成了北周與北齊。

    其實各方勢力一直比較均衡,直到北周雄主宇文邕出現後,宇文邕誅滅權臣宇文護,又進行強力改革增加國力,透過其皇后阿史那氏借突厥之力滅掉北齊,繼北魏之後再次統一北方天下。宇文邕後期,北周不僅僅控制了整個北方,還擁有了西南地區大面積地區,對江南的陳朝形成了包圍之勢。

    當時的陳朝國力衰弱,江河日下,而宇文邕其實也一直宅在準備南下滅陳,建立萬世功勳。不過很可惜,宇文邕英年早逝,留下了勢單力薄的孤兒寡母。南北朝時代仍舊強大的門閥士族開始對宇文氏虎視眈眈。

    作為八大柱國之一的楊堅,加上獨孤氏族的支援,成功如取得了周朝實權。當時的北周靜帝年幼,孤兒寡母很可能讓周朝錯失良機,楊堅乾脆取而代之。

    最終,楊堅強迫自己的外孫讓位給自己,建立隋王朝,利用周朝強大力量南下滅陳,一統天下。

  • 4 # 高宗1986

    如果不是楊堅篡周,我想最後統一全國的也是北周,這就類似於後世的後周,假如不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取代後周,憑後周的實力,它也可以統一全國。

    當時北周滅北齊,天下國土三分之二皆進入了北周版圖。我們說的南北朝,一般是南北兩方勢均力敵,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一般在淮河附近,甚至南方勢力範圍有時候能夠達到河南,所以南方才有和北方抗衡的實力,北方也無法做到一次性滅亡南方政權。

    可是到了南北朝後期,南方王朝的南梁由於內部的多次叛亂,也就是所謂的侯景之亂,折中南梁內部的消耗使得北方當時的北周北齊紛紛藉機佔領大片南梁國土。到了陳霸先建立南陳取代南梁,此時南陳幾乎淪為北朝北周的附庸了,南北分界線已經南移到了長江一線,南朝再也沒有能力與北朝抗衡了。此時南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個人覺得有一句古話說的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要不是北周給楊堅打下的偌大家業,楊堅不會那麼容易的就統一全國。這次統一多麼不容易,因為楊堅這次統一距離上一次統一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這三百多年無數英豪和有為的君主都嘗試過統一,比如苻堅南伐,率八十多萬軍隊,東晉當時只有八萬人軍隊,差點滅亡東晉,最終淝水之戰失利,強盛一時的前秦也就迅速瓦解。而南方北伐那就更是數不勝數,著名的北伐將領就有桓溫、祖逖、庾亮、謝安、劉裕…

    所以楊堅的這次統一確實不容易,因為等的太久了,三百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配的眼鏡看地面是凸的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