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一個是主流音樂唱功的代表,一個是獨立搖滾圈口碑在外的名團。這樣的合作在如今的時代,倒也不能說絕無僅有,但從總量上來講,還是少之又少。畢竟,雙方各有各的江湖、各有各的天地。對大部分歌手和樂隊來講,都有自己的舒適區,如果要去舒適區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或許會很精彩,但或許……也會留下無奈。

    他們,一個是名叫劉惜君的歌手;一個是P.K.14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楊海崧。他們原本“各自生活的自在,毫無關聯的存在”,但卻因為《硬地之美》這張EP專輯,成就了一種意想不到的存在。

    這個存在的結果,就是音樂圈常常被提及的一個詞——可能性。所謂可能性,就是歌手和音樂人內在的一種潛能,只是因為缺少一個契機,沒有被完全釋放出來。這種可能性,有可能一輩子都被埋沒,卻因為某種機緣巧合,最終被呈現出來。

    比如《硬地之美》的三首作品。

    《硬地之美》這張EP專輯的三首作品,均為楊海崧完全詞曲創作、編曲和製作,並由文予真(鳥撞樂隊吉他手)、施旭東(P.K.14樂隊貝斯手)、李子超(The Molds和Sleeping Dogs樂隊鼓手)、Alpine Decline二人組(模組合成器、風琴、電鋼琴)完成演奏。從合作的表象來看,這更像是楊海崧和樂隊做了三首新歌的伴奏,並交給劉惜君演唱,這種操作和主流音樂圈的定製歌曲,很像是一種模式?

    事實證明,並不是!這一次劉惜君與楊海崧的合作,不僅是一次深度的音樂合作,甚至更像是一種全新的音樂共創。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無盡》更像是一張主唱與音樂都很鮮明的樂隊作品,就如同是楊海崧的又一支分支樂隊,也好比是劉惜新組的一支分身樂隊。

    雖然只有三首作品,但《硬地之美》這張EP專輯,卻像是用三個獨立的音樂文字,組成了一個指向明確的概念。《假如》就像是一個引子,這既是專輯的入口,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按鈕,讓人由思考開始進入《硬地之美》這個獨立的音樂世界,而不僅僅只是感官的聽歌而已。

    《無盡》和《長夜》,則像是硬幣的兩面,它們雖然呈現的都是“歡喜”這個命題,但使用的卻是兩個視角。《無盡》更像是在陷入中,表達順其自然的被動,那種被牽引的美感;而《長夜》又提供了一種微光的出口,呈現那種未盡的希望。而這兩首作品雖然音樂意識上很現代,但在概念思維的體現上又很東方、很哲學,很像是將“無為無不為”的意象,融入到了作品的創作裡。

    專輯於音樂上,亦有正向和反向的雙向操作。在音樂製作上,楊海崧無疑是逆時代而行的,摒棄現代的電子音色,在搖滾三大件的基礎上,只是採取模擬音色的模組合成器,進行音樂氛圍的渲染和鋪陳。再加上用開盤母帶和One Take的方式進行錄音,也讓整個的音樂流程,就像是回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

    事實證明,這種逆時代的技術,並不僅僅只是為了逆而逆的態度。模擬音色的質感,加上搖滾三大件野性但張力十足的密度,既復活了搖滾樂黃金時代的原始音樂質感,而且因為空間感的充盈,讓劉惜君的聲線,同樣有了更多共創和發揮的餘地,從而讓人聲和音樂真正起到了互補和互動的立體對應。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惜君這次和楊海崧的合作,並不僅僅只是侷限於復古和復刻,而是在傳統的精髓特質基礎上,重新尋找一種新的音樂碰撞,激發未知的音樂可能,從而成為一種全新的正向拓展。

    就像《假如》,劉惜君在急促的鼓點和吉他Riff中,依然表現出如指揮般的牽引力。空靈的胸腔和鼻音共鳴,卻依然帶來一種硬氣的質感,像一把刀子一樣唱出去想、去愛、去恨的固執和堅定。

    《無盡》作為這張EP專輯首發的單曲,則又有著和《假如》完全不同的音樂導向。因為主題表達的是一種“無為”般的墜落之美。劉惜君在音色輕重緩急上的把握力,不僅讓音樂表現力收放自如,而且因為這種舉輕若重的處理,最終也讓“刺穿這空氣”的意象躍然聽者眼前。

    同時也因為傳統錄音技術的那種質感,讓劉惜君的真聲和效果人聲,都帶有一種復古的迷幻美感。而且從聲到效果人聲的過渡處理,不僅突出了音色的虛實效果,也同步了作品“墜落進去”的表達,恰到好處做到了一種有涵義的歌聲效果。

    《長夜》更像是一首迷幻民謠作品,相比前兩首作品,音色透亮了、氛圍也就明亮了。就如同最深的長夜,往往意味著黎明即將到來一樣,整首歌曲都會給人一種破曉般的光亮。甚至可以說,這首歌曲的創作氣質,是楊海崧都很少有的嘗試。

    而劉惜君在這首歌曲裡,除了運用獨白處理歌曲之外,更用了難度很高的錯拍演繹。這種錯拍演繹,是劉惜君建立在自信基礎上的自我即興,在效果上也有著爵士樂中Shuffle演繹的那種破格作用。

    作為一個歌者來講,在《硬地之美》的三首作品裡,劉惜君無疑已經做到了用聲線去再創造作品,從而和楊海崧的詞曲,組合出一種既有個體、又有整體的藝術效果。吉他的Riff讓人過耳不忘,模組效果器的音色如滿天星斗,而劉惜君的聲線更是在若即若離、似近若遠間,唱出了最具生命力的律動和具有無限想象空間的藝術美感。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把“硬地“(Indie Rock)當成一種態度,而態度一旦固化,就難免生硬和模式化。而劉惜君這次和楊海崧的合作,則跳出了簡單的主流與獨立合作的框架。可以說,《硬地之美》這張EP專輯的神髓和重點,不是主流和獨立音樂開始合作了,如果只是停留在這個看點,就無法突出這張專輯在合作體系下的與眾不同。

    《硬地之美》更像是獨立搖滾美學和音樂人聲美學的一次化學反應。楊海崧在基於劉惜君聲線特點基礎上,進行音樂概念的塑造,以及音樂走向的把握。而劉惜君則反過來將原本Indie Rock的質感,用聲線釋放出口,拓展出聲線和音樂交融後的無限可能性。

    至少在聽完這張EP專輯後,你可以說這是一張很美的獨立搖滾專輯,而不像之前聽類似的音樂,只能用態度、精神之類的形容詞去概括音樂。

    是的,原來,硬地搖滾也是可以很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心情感悟人生短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