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福歌
-
2 # 左文右武320
過年我們這裡是臘月二十三打掃除,黑天送灶王昇天,臘月二十七趕年集買菜,買肉,買新衣服,買過年用的東西,臘月三十上午燉雞,煮肉,炸魚,包水餃,下午貼春聯,請天地三界神牌位,請財神,宅神,灶王牌位,快黑天請祖先三代宗親牌位,晚上吃團圓飯,午經夜裡上大供祭天,祭祖,正月初一早晨起來先給祖先叩頭,給父母叩頭,在去家族中拜年叩頭,中午吃過團圓飯下午玩,初二先走近親戚,初三黑天祭祖昇天,正月十五年以過晚上上大供祭天(天爺爺,財神,灶王,宅神)祭祖昇天,放燈,十六趕廟會,以後就是外出打工掙錢。
-
3 # 八桂第七碼
小時候很早就期盼著過年 ,那時候年味很足。
現在長大了,年味越來越淡了,真擔心到了我們的兒子那一輩,年味更淡。
小時候過年的風俗是:年前家家戶戶掛臘肉、臘腸,臘豬頭;大年二十九或者除夕夜要包粽子、做爆米花、做蘭花根、做饃粑粑等等小吃美食,一家人一起動手,其樂融融,那時候的年味真是讓人懷念;除夕那天要去拜社王,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大年初一去拜年領紅包,我們那時候叫小孩“領工資“,得到5元10元的紅包都高興得要命了,然後就是會買火柴炮、買玩具過年玩,那時候的我們單純的快樂;然後大年初二開始出去拜年,外婆家、親戚家的走,一起吃喝玩樂,聯絡感情,那時候車馬慢,一天只夠走一家,但那感情是真的比現在好;然後春節期間一直走親戚到初十左右,我們這裡就開始有廟會,初十、十三、十五都分別有一個廟會,我們小孩子就成群結隊地去趕廟會,廟會那是相當的熱鬧,每個廟會都有1萬人左右的人到場,有搶花炮、舞獅子、各種民俗表演和各種美食、各種娛樂活動,那時候娛樂活動少,沒有那麼多手機低頭族,大家都參與活動,那是相當的好玩。
但是,現在,工作了,放假很少,也就幾天時間,匆匆忙忙就過了個年。年味淡了很多,現在生活好過了,天天都可以吃上肉,所以現在臘肉、臘腸都很少見了,各種美食也很少做了,很少再有一家人一起動手其樂融融的場面了;到親戚家拜年也是一天趕幾場;廟會也不再那麼熱鬧。
唉!漸漸消失的年味,只能在記憶裡尋找了。什麼時候再能感受那時候的美好?
-
4 # 不吃窩邊草小劉
謝謝邀請,鄭州已經沒啥過年氣氛了,東開發區還可以,太遠了,會有像去年那樣大玉米搞個燈光秀,倒是十五城隍廟會有廟會,開封清明上河園會有活動,公園有個燈展啥的,小時候不要錢,我都看夠了,現在就想在家和家人一起看看晚會,說說笑笑休息一下,農村一般還比較熱鬧,放炮之類,我是沒去都是朋友發圖看到的。
-
5 # 使用者何生華
提起過去過年,是我的鄉愁,也是值得我懷念的,成了我永難莫滅的記憶。莫名的鄉愁常常使我喚起一陣陣兒時的回憶,又要過年了,兒時那些節日的記憶永遠在我的腦際間縈繞著自己靈魂深處,兒時是天真無邪的,記得那時好希望過年呀!不僅可以向父母大人討要壓歲錢,而且,還可以無拘無束玩草把龍,調皮的我們,不僅能夠大搖大擺走進電影院看電影,還去那些怕的、險的喀喀角角,躲夜貓貓,正月初三是趕娃娃場的好時候,我們清早一起床,就被當人們喊著,拉著去趕娃娃場,到處都是各地湧來的娃娃,女娃娃,男娃娃自成一邊做作各種各樣的姿式,跑著擁擠成一個大肉團,這時候有的娃娃遭不住了,他們家長就找到他們,把他們牽往高處觀看,這時候一個裝成武大郎賣燒餅的樣子,也來說四言八句,那邊又了孫悟空,豬八戒,唐三藏,沙和尚。只攪得娃娃們大聲呼喊著他們的名字,惹的娃娃們鬨堂大笑,文化表演,加上又有吃的,娃娃們只玩到天漸漸地黑下來,才不情願的慢慢散去。那時候我們還是幸運的,要是沒有組織活動,我們還在大娃娃帶著我們玩遊戲,三節街打下節街的娃娃,衝啊殺啊!只到殺得天昏地暗的時候,大娃娃們才鳴鑼收兵,明年再戰。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在人生路上慢慢的長大成人,一輩子都是這樣好玩好事,一個春節就是這樣度過的。
-
6 # 滄海92959451
三十晚放煙花初一早放鞭炮~最隆重的是年三十中午一頓飯了,初一早上吃餃子,給長輩拜年㊗️,初二給老丈人拜年。
-
7 # 葉佳亮
我們這過年比較感單,在三十晚辦一桌豐盛的,一家快快樂樂-食一餐等到晚12點燃炮接年就可以了,年初一貼對接福,給家人老小一個紅包,初二開始走親戚,要走多少天看你自已的親戚而定,謝謝各網友對我支援,順祝新年愉快,美滿幸福,好啦我們準備過年啦…
-
8 # 東方國學
過年大家回家都幹嘛呢?除了吃喝玩樂,走親訪友外,我想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與神靈進行精神上的溝通,聽著有點恐怖,但其實就是這樣,我們在祭祀祖先,前往寺院跪拜佛祖祈求安康的時候,口中喃喃細語說個不停,可不是就是在跟神靈溝通嗎?我想這是全國大多數地方最有年味的風俗了。
年,在古代是一種怪獸,也可衍生為一種障礙,所以“過年”的涵義就不僅僅是放鞭炮驚嚇怪獸了,而是又度過了人生的一道關坎,也意味著一個全新的開始,於是人們新年伊始在祖先、佛、菩薩面前設下目標,許下願望,希冀家庭美滿幸福,事業有成。
於是在大年三十,人們帶上餃子、水果、大魚大肉以及酒類約同宗族之人前往祠堂或墳地上香磕頭,向已故的先輩說說這一年的喜怒哀樂,雖然聽者已故,但訴說心事的人們卻好像他們還在一樣。
在大年初一,人們便競相前往寺廟上香禮佛,聽說很多地方大年三十晚上就去當地香火最興盛的寺廟排隊上香,剛敲完新年鐘聲就開始魚貫而入進行寺院上香並供奉祭品,以祈禱新年平順安康,想想看,初一凌晨,千年古寺,夜半鐘聲,紅色燈籠高高掛起,星星簇簇的香火映照著黑暗又朦朧的夜色,伴隨著人們口中祈求佛、菩薩保佑的輕聲細語,一時間不管惡者、痞者、氓者、怒者在這一瞬間皆搖身變為善男信女,我想這就是“過年”的功效吧。
-
9 # 老四雜談
在我們中原過年,有這樣一段俗語:二十三炕鍋邊,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買花花,二十九去灌酒,三十熬年。
這段俗語生動的描述了中原大地過年的風俗習慣。
只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過去的土坯草房已經不存在了,房子每天都收拾的乾乾淨淨,也不用打掃了,過去蒸饅頭磨豆腐現在都是用錢買的,過去每天步行去幹集備年貨,現在開個電三輪一次就能買好。人們開始懂得享受了,這樣是現在農村過年沒有過去熱鬧的原因。一切生活節奏都變快了,人們不在為過年忙碌了,平常的生活就象過去的過年。吃著白麵饅頭,大米飯,燉著排骨,吃著炒雞蛋,四季都有新衣服穿,這種日子誰還會嚮往過年?
現在的過年,除了內心對過去的回味與嚮往外,現實已變得太冷淡了。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們,過年對他們來說就沒什麼好玩,他們內心就沒有年的味道。過去的風俗在孩子們的身上已經慢慢的消失了。
社會發展太快,各種風俗都在慢慢消失,淡化,而留給人們的將會變成一種回憶。
-
10 # 金通硬1
我家鄉年味很噥但貧富相差很大。有錢的建造祠堂他一人出一百多萬,也有請二百桌酒席不收錢的,貧困的與各地一樣。有錢的年夜飯後放煙花幾幹塊,初二、三有客來請移動廚房一直到十六,還要鬧元霄出走古事有騎馬坐橋舞獅舞龍採茶燈花燈大鼓腰鼓洋哥(就是水滸一八零八將),只要說得出的就有。一般的地方就春節花錢,我那裡要一個鬧元霄和春節一樣花錢。 沒錢花會被人看不起。
-
11 # 阿桃語手工
在粵西地區,過年期間有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就是“年例”,一直盛傳這一種說法“年例大過年”,尤其是以我們茂名這邊較為重視,有的人可以不回家過年,但是在年例的時候,也會想方設法趕回來的。
這一天是過年期間最熱鬧的一天,不過每個村莊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是年初二,有的是年初四,有的年初六......只要到了那一天,大家都會說:“去吃年例咯”,於是人人手提一箱水果或飲料意思下,到主人家做客。
這一天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會過來,整個村莊都是熱熱鬧鬧的,比擺婚宴的場景還要大呢,一般會在下午入席,吃完飯後到了晚上村子裡還搭了舞臺,有雜耍或者其它的一些歌舞看,自然而然的有很多人就開始在這一天擺流動攤,不僅自己賺到了錢,還豐富了大家,年味十足。
-
12 # 醉美夕陽紅18
我是山東農村的,我們這裡初一不到天亮就要在本村去各個長輩家裡去拜年,然後同輩或者比較要好的夥伴們互相走動一下,要麼娛樂要麼嘮嗑要麼聚在一起吃飯喝酒等等,初二開始就走親戚了,初二一般走姥孃家或者丈人家,初三初四一般走姑家姨家,初五初六一般走親朋好友,表兄弟姐妹們。以前都是在親戚家吃飯了,下午才回家的,現在改革都縮減了,走親戚成了任務,一般三天左右就全部走完了。有的一天走七八家,一天完成,一年就很少來往走動了。當然也是現代社會生活高節奏造成的,也是人們的觀念改變了。
回覆列表
敬答:拜謝遠方的摯友,美美噠!華人最喜慶是過年好!賀喜新春國泰民安,家家幸福快樂,人人開心發大財!紅燈高掛樓門上,五福貼門窗,喜賀春聯門兩旁,雄雌石獅戴紅花佩帶,放煙花禮炮,邀請親朋好友歡聚酒宴嬉笑滿堂,鶯歌燕舞競爭麥霸秀歌喉,熱吻愛人嬉鴛鴦,人人喜笑壓歲錢,心裡甜蜜吆吆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