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漫畫我做主

      福禍相依,處之泰然   【原文】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入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劌,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大意】 一國的政治寬容,其人民便純樸敦厚。一國的政治明察秋毫,其人民便尖刻澆 薄。 禍患啊,帶來福份;福份啊,隱含著禍患。誰能知曉其中的奧秘呢? 本來正常的,又變得荒誕。以為良善的,又成為邪惡。這種現象令人迷惑不解,已經很深 很久了。 所以,聖人行為方正,卻不以此審判別人;心思銳利,卻不因此傷害別人;品性絹直而不 放肆;明亮如光卻不炫耀。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即:災禍中總有幸福隱藏,禍是福的先行憑據;福裡不免潛伏著災禍、危機,福是禍的潛在前提。  老子認為,福禍相依,變化莫測。這就告誡我們,身當鴻運時,應當謹慎,因為福中也許包含著禍的種子。倒運時應當保持一顆平常心,笑對人生。  人類嚮往“福祿壽”,幸福、官位、長壽,獲得這些東西,就是美滿的人生。“福祿壽”成為春節廣貼的聯語,進入千家萬戶,可見是大眾的普遍心理。同時,也許正是由於這三樣東西是十分難得的寶貝,人們才如此渴求吧!  福,人們求之不得;禍,人們又避之不及。福禍經常和人們捉迷藏開玩笑,令人踏破鐵鞋無覓處,有時候當你已經累得筋疲力竭,驀然回首,得“福”全不費功夫。你跑得慢時,怕趕不上福;你跑得太快時,又可能撞禍。福兮禍兮?命運像皇帝的臉說變就變,神秘莫測。  人人都面對這個問題,但並非人人都瞭解福與禍的關係。老子深入思考過這個人生難題.得出了精闢的結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相反相成,福也會變為禍,禍也能變為福。就是說,一個人福禍是相連的,不會一生全倒黴,也一定不會一輩子走好運。處於逆境惡運的人,時過境遷,時來運轉。處於順境,也會禍從天降,而且禍不單行。因此,不走運的人不應心灰意冷、萬念俱灰,禍中正潛伏著福。走運的人卻應當小心謹慎,福中也許就含著禍的種子。走運時切莫得意忘形,倒黴時也當笑對人生。 《淮南子》記載的“塞翁失馬”的故事,形象地揭示福禍相依相生的哲理。  中國北方邊塞的一位老翁走失了一匹馬,鄉鄰們都來安慰他莫要傷心,老翁說這也許是好事。不久,馬跑了回來,而且還從胡地引來了一匹駿馬。鄉親們又來向他道賀,但老翁認為也許是壞事。時隔不久,兒子騎馬摔斷了腿骨,鄉親們都來慰問,老翁說這件事也許會因禍得福。過了一年,邊境發生戰爭,他兒子因為腿跛而免去了徵兵,鄰居家的青壯年都徵調去當兵並大多戰死沙場,老翁的家庭卻是安然無事。世人常以“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比喻好事壞事的相倚相生。  這個故事中塞上老翁的禍福都是靜中等來的,好像他並不是主動積極地避禍求福,只是樂觀地承受命運恩賜予他的一切,福禍的轉機全依自然的安排。不過,這種做法顯得有點消極等待,在生活中一個人完全有可能也應當洞察福禍轉化的情況,用平常的心態去對待禍與福。當災禍到來時,不是等待,要想辦法避免災禍,努力把壞事轉變為好事;積極促成福的光臨。人是萬物之靈,心智的力量能夠適應自然規律,轉敗為勝,逢凶化吉,化禍成福。  孔子周遊列國,行至滄浪水邊,聽到一個小孩在那裡唱歌。歌中唱道:“滄浪的水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啊,可以洗我的雙腳”孔子大為感慨。他對他的學生們說:“學生們聽著,水清可以洗帽纓,水濁就只能用來洗腳,這都是由水本身決定的啊。”這話很有嚼頭。水的舍取用度,全由水本身的質量決定,人的得福與招禍,取譽與遭辱,也全都由人自己的行世所決定。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這話有道理。即便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也仍然無法準確無誤地知道雨來雲去、雪落霜降就是證明,天有天道,許多時候實在不是人可以奈何的。世間萬物皆有其法則,強奪不來,巧取不得。人之福禍,有時同樣是難以預料的。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這其間實在道出了人世吉凶禍福的辯證。憂喜本是一家,吉凶本是同根。自然界中常有不測之事發生,人生之中常有旦夕禍福出現,因而須有“禍來不必憂,福來不必喜”的豁達胸襟。  在福與禍這對矛盾中,須明白不論福也好;禍也好,均是由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鑄成的。禍患來時要經受得起,把持得住,順其自然,幸福降至時要冷靜對待,淡然處之,方能樂極不生悲。  亂生於泊,危生於安,井以其甘冽清純而易竭,李以其苦澀難嘗而可存。美玉藏之深山,因其珍貴卻免不了會遭斧鑿錘擊而破,蘭生於幽谷,雖無人觀賞卻能持有自己的芬芳。木秀於林,本可得雨露潤溉之便,領Sunny沐浴之先,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吉凶禍福,其實總是相互包容,福中有禍,禍中有福,或者總能相互轉化,福能至權,福可生禍。  這有點類似飲酒。酒能活血順氣,能活絡舒筋。節假閒暇,二三同道,三兩親朋,相聚會飲,還能助談興,融洽感情。飲到極處,便能致禍:壞胃傷肝,麻痺神經,舉止失度,傷己傷人。因酒而壞事者生活中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人說的,“酒極則亂,樂極生悲。”事不可極,極之而衰。萬事皆如此。  過於喜歡錢財的人,肯定要傷害自己的身體;肯把錢財分散給大家的人能得到眾人的擁護。幸福乃人人所期望、所追求的;災禍卻是人所厭之、惡之、避之的。可世間哪有單純的福、純粹的禍呢?福禍總是相伴相生。不論福至還是禍降,我們所需要的是一顆“平常心”,一種“順其自然”之念,方能超然於物外,“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動”。心境能順其自然,待人處世方能顯己之真性,圓潤得體,曉是非,明利害,“一毫不湊世惰案臼”。     所以,世有毋望之福,人有毋望之禍。人之視吉凶禍福,最好的態度還應該是禍至不懼,福來不喜,特別是不可得意忘形。君子生活在世界上,做的是他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做他不應該做的事。  在福與禍這對矛盾中,須明白不論福也好,禍也好,均是由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鑄成的。禍患來時要經受得起,把持得住,順其自然,幸福降至時要冷靜對待,淡然處之,方能樂極不生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重和減脂的根本區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