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古裡安:1948年―1954年、1955―1963年兩度出任總理,被譽為“以色列國之父”。他還是以色列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歷時14年。 夏裡特:著名外交家,以色列建國後的首任外交部長。1954年本―古裡安辭職後繼任總理,1955年本―古裡安復職後,他留任外長。 艾希科爾:1963年本―古裡安辭職後,推薦他接任總理,1969年2月他在任上逝世。他是第一位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會談的以色列總理,開創了美以關係的新紀元。 梅厄夫人:著名女政治家和外交家,1969年成為以色列第一位女總理,素以“不妥協”著稱。1973年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1974年6月被迫辭職。 拉賓:1974年―1977年、1992年―1996年兩度出任總理,使巴以和談取得突破,獲得199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1996年他被暗殺,成為以色列首位遇刺身亡的總理。 貝京:建立右翼利庫德集團,1977年在大選中獲勝出任總理。1979年因簽訂戴維營協議和埃以合約獲諾貝爾和平獎,1983年發動入侵黎巴嫩的戰爭,1983年因健康原因辭職。 沙米爾:1983年―1984年、1986年―1992年任總理。他的政府是以色列最極端的右翼政府。1990年成為以色列歷史上第一位被議會罷免的總理。1992年競選失敗後退出政界。 佩雷斯:政治家、外交家兼作家,1984年―1986年任總理,1996年拉賓遇刺後任代總理。1992年任外長時獲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1996年在大選中敗給內塔尼亞胡而下臺。 內塔尼亞胡:政治家兼外交家,曾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及副外長,1996年在大選中獲勝出任總理,被視為建國後出生的以色列人的代表。內塔尼亞胡於1999年在大選中敗在工黨領導人巴拉克手下。 巴拉克:參加過第三、四、五次中東戰爭,先後擔任過特種部隊指揮官、坦克旅旅長、裝甲師師長等職,1990年11月至1994年12月任以色列武裝部隊參謀長。1995年加入工黨,1997年6月3日當選工黨領袖。1999年5月當選以色列總理。2001年敗在沙龍手下。
本―古裡安:1948年―1954年、1955―1963年兩度出任總理,被譽為“以色列國之父”。他還是以色列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歷時14年。 夏裡特:著名外交家,以色列建國後的首任外交部長。1954年本―古裡安辭職後繼任總理,1955年本―古裡安復職後,他留任外長。 艾希科爾:1963年本―古裡安辭職後,推薦他接任總理,1969年2月他在任上逝世。他是第一位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會談的以色列總理,開創了美以關係的新紀元。 梅厄夫人:著名女政治家和外交家,1969年成為以色列第一位女總理,素以“不妥協”著稱。1973年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1974年6月被迫辭職。 拉賓:1974年―1977年、1992年―1996年兩度出任總理,使巴以和談取得突破,獲得199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1996年他被暗殺,成為以色列首位遇刺身亡的總理。 貝京:建立右翼利庫德集團,1977年在大選中獲勝出任總理。1979年因簽訂戴維營協議和埃以合約獲諾貝爾和平獎,1983年發動入侵黎巴嫩的戰爭,1983年因健康原因辭職。 沙米爾:1983年―1984年、1986年―1992年任總理。他的政府是以色列最極端的右翼政府。1990年成為以色列歷史上第一位被議會罷免的總理。1992年競選失敗後退出政界。 佩雷斯:政治家、外交家兼作家,1984年―1986年任總理,1996年拉賓遇刺後任代總理。1992年任外長時獲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1996年在大選中敗給內塔尼亞胡而下臺。 內塔尼亞胡:政治家兼外交家,曾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及副外長,1996年在大選中獲勝出任總理,被視為建國後出生的以色列人的代表。內塔尼亞胡於1999年在大選中敗在工黨領導人巴拉克手下。 巴拉克:參加過第三、四、五次中東戰爭,先後擔任過特種部隊指揮官、坦克旅旅長、裝甲師師長等職,1990年11月至1994年12月任以色列武裝部隊參謀長。1995年加入工黨,1997年6月3日當選工黨領袖。1999年5月當選以色列總理。2001年敗在沙龍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