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唐風骨

    潮姓,潮,讀chao二聲。潮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始於巢父,與姬姓、周姓同郡望,人口數量很少,多分佈在陝西、河南、安徽、福建、臺灣等省。全國姓氏排名1103位。

    潮姓的起源,最早源於有巢氏,出自舜帝時期有巢父,屬於以先祖稱號避難改為姓氏。

    第二種起源,源於姬姓,出自黃帝曾孫帝嚳之子棄,屬於以先祖名號為姓氏。

    潮姓起源三,源於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鮮卑族及北魏皇族普氏家族等多改為漢姓潮姓。另外傣族、白族、滿族、雲南基諾族也多有改為潮姓。

    潮姓堂號

    古皖堂、汝南堂、沛國堂、陳留堂、潯陽堂、泰山堂、河間堂、華陰堂、武功堂、長安堂、淮南堂等。

    潮姓名人

    潮處亦稱周處,著名東漢大臣,官至御史中丞。年輕時以除三害名滿天下。

    潮興亦稱周興,長安人,武周時期著名的酷吏,官至尚書左丞。

    潮彥亦稱周彥,杭州人,宋朝著名詞人。南宋格律詩詞的開創者。

  • 2 # 媽媽製造V愛

    第一個淵源

    源於有巢氏,出自帝堯時期有巢父,屬於以先祖稱號避難改姓為氏。潮氏原本為北方巢氏一族,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南渡,才在江南落居。目前安慶潮氏多為同一支,先祖居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原為巢氏。相傳,潮氏上祖為有巢父,堯帝時期是一位隱士,久居深山老林,有大智慧。他倚樹築巢而寢,後因拒絕堯帝讓位而出名,被稱作有巢父。其後裔子孫以先祖名號為姓氏,稱有巢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巢氏。南宋時期,為避戰亂紛擾,江西洪都的巢氏族人避入長江岸濱,分別改姓為“潮”、“晁”二氏。其最初移民至安徽安慶的時間,約在明朝洪武初年,移居起始地點也同其它安慶移民一樣,由江西瓦屑壩走水路離開老家。安慶潮氏的一世祖潮善長,攜家眷橫穿鄱陽湖直入長江,順流而下,過雁汊鎮後,江面豁然開闊,木桅帆船借四月輕輕風力,漸漸駛近安慶西城外白雲繚繞的萬松山。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潮善長遠遠看見老城門巍峨壯觀,心當時就動了一下。這一動,就為潮氏在安慶七百餘年的發展,寫下了深刻歷史的一筆。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曾孫帝嚳之子棄,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黃帝軒轅氏有一曾孫名帝嚳,帝嚳的夫人姜尤(女修)外出遊玩時,因踩了野人的腳印而懷孕,十月後生下一子。姜尤曾幾次將這個孩子拋棄,但孩子都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於是姜尤又抱回家中精心撫養,取名為“棄”,以紀念他被遺棄的經歷。棄長大成人後表現出超群的才智,他讓部落的人結束了流動不定的遊牧生活,教他們種植莊稼,開荒種田,成為遠古時代最著名的農業神。虞舜見棄功勳卓著,便讓他擔任稷官,主管農業,並封他於邰(今陝西武功),史稱“后稷”。后稷在邰邑積極發展農業,使自己的部落成為一個著名的農業部落。后稷的裔孫發現了公雞叫更與時辰的關係,合理安排人們的勞動作息時間,因此叫𣶃太王,即周太王古公亶父,後為狄族所逼,率領族人遷到陝西岐山下的原,從此稱為潮族。“”就是一種土雞,傳說其名叫“伺𣶃”,會在河流將要漲水時提前鳴叫,令人們提前預防洪水,在上古讀音作zhōu(ㄓㄡ),即“周”,因此其族人改稱周族。由於后稷開創有功,後來便被周族人尊稱為始祖。今位於陝西武功縣的教稼臺,就是後人為紀念后稷而建立的。

    周族後來分衍為姬周和周兩支,姬週一族建立了周王朝,家族顯赫,而週一族一直默默無聞。“”字就是“潮”的古體字,後稱潮氏,世代相傳至今。姬姓潮氏族人皆尊奉后稷為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北魏皇族普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的記載,北魏皇族普氏家族、普乃氏、普屯氏、普周氏等,多改漢姓為周氏、潮氏等。

    第四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唐朝時期周赧王後裔,屬於以避諱改姓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有上古東周末代君王周赧王姬延(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的姬姓後裔子孫,居潮陽縣(今廣東汕頭潮陽區),為了避唐玄宗李隆基名字的音諱,遂以居邑名稱改姓為潮氏,其後裔子孫因襲潮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唐朝末期荊南節度使成汭,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據史籍《五代史》記載:“青州人成汭,被賜潮氏。”成汭,曾因在家鄉殺人亡命,更其姓名為郭禹。唐僖宗李儇光啟元年(公元885年),郭禹加入割據復、嶽二州、自稱刺史的原淮南軍主將張瑰部下,為其牙將,作戰十分慓悍。後來張瑰懼怕其過於驍勇,欲殺之絕患,成汭遂自率親兵千人離開張瑰,襲佔歸州(今湖北秭歸),之後據之自稱刺史。當年農曆4月,歸州刺史郭禹擊破荊南(今湖北荊州、秭歸、宜昌一帶),驅逐了軍閥王建肇。唐僖宗詔令以郭禹為荊南留後,以其名“汭”之意賜姓潮氏。唐末籓鎮各務兵力相殘,莫以養民為事,當時荊南地區兵荒之餘,止有十七家人戶。獨有荊南留後郭禹厲精為治,撫集凋殘,通商務農,晚年殆及萬戶。另有華州(今陝西關中地區)刺史韓建二人積極招撫流散,勸課農桑,數年之間,所轄之境民富軍贍。時人謂之“北韓南郭”。後來,秦宗權的別將常厚佔據了夔州(今重慶奉節),郭禹與其將汝陽許存攻奪之。久之,朝廷以郭禹為荊南節度使,郭禹遂上奏恢復姓名為成汭。

    在成汭的後裔子孫和族人中,有以先祖受賜姓氏為榮者,仍稱潮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海佳氏,亦稱珂里葉特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Haigiya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海氏、潮氏等。該支潮氏鼻祖為海潮龍,滿洲蒙古鑲藍旗人,初隨平西王吳三桂入雲南,後吳三桂叛清,海潮龍以偽鶴麗將軍率先投誠,累官至貴州大定總兵。在海潮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行輩字為姓氏者,稱潮氏,世代相傳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表防不勝防,如何才能辨別真偽,避免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