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想換個活法的依然

    我想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但我個人的觀點是大多數的父母尤其是母親都是願意為子女付出一切的。母愛的偉大毋容置疑,只有做了母親才深有體會。人心尖朝下,疼愛孩子勝過自己的父母,也許這就是人性使然,做父母的我感覺也沒那麼挑剔,這就是父母,他們可以原諒孩子的一切過錯,父母的家就是子女的避風港,大門永遠為子女敞開。對於子女來說我的觀點是大多數都不能為父母付出一切。因為他們還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生活,有她的孩子要撫養,有自己的事業工作要做,如果她要為父母付出一切,她們將失去這些。這也是父母不願看到的。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一個30左右的男孩,為了家裡的媽媽,姥姥,奶奶三位老人,辭去了工作全職在家照顧三位老人,三位老人很長壽都活了八九十歲還健在,這個男孩始終沒有成家,三位老人急的直哭。但因為他要照顧三位老人沒人願意嫁給他,50多歲了還是單身。當時我就在想,為什麼他不顧人照顧三位老人那?也許他有他的理由或原因,但這不是父母願意看到的,父母不願意為了自己讓孩子付出一切。這也是人性使然,是自然規律,終究一切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只要父母子女都做到尊老愛幼互相扶持走過一生就是幸福的。

  • 2 # 日久見真心

    朋友好!

    十分有幸來回答這個問題,中國的父母為兒女可以付出一切。這源於華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美德,根深蒂固,不容置疑。

    從一個比例且可以看出,世上父棄兒女的有多少,不養不父母的有多少,一目瞭然。週日到父母家去吃喝,可又有多少兒女把父經常請到家裡去吃喝。但每件事不是決對的,也有孝順兒女,但相對來說,父母所付出的比較多,這是普遍現象。

  • 3 # 哈爾濱崔志明

    有孝心兒女的父母,沒有孝心父母的兒女。從孩子呱呱墜地父母就開始忙活餵奶洗尿屎布,一口又一口餵養兒女,上了幼兒園為孩子買各種玩具,甚至上早教學習班,兒女會說話要吃的,恨不得半夜三更為孩子去做,孩子上了小學父母為孩子背起沉重的書包領著兒女去上學,生怕一撒手兒女有絲毫閃失,兒女長大上了大學,父母傾其所有為兒女擔負起學費和生活費,看著兒女學業不上進花銷每月加大,欣喜孩子在大學搞物件了,在外面租房居住了,父母基本無力承擔如此負擔了。大學畢業後找工作結婚買新房給就嫁妝無不盡力,沒等父母喘口氣兒女又為你填了孫男外女,接著繼續扶養第三代,第三代長大了,父母馱著背急匆匆去養老院等死去了。到了養老院還要告訴兒女們你們忙吧,出門戴口罩,遠離疫情,我們您們千萬不要有絲毫掛念,我們有退休金,唯一一點資產已經公證到您們名下了,您們照顧好自己,這輩子孝敬您們我們很知足,我們靜等在養老院等死了,您們得知我們死訊也不要在您們百忙之中來送我們,千萬不要耽誤您們寶貴時間。作者:崔志明備註:我們哪個人對父母做到了孝敬孩子這些了。

  • 4 # 半胖

    謝謝你的邀請,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不可以一刀切,現實的社會就是這樣,特別是在這個市場經濟執行中,很多孩子都在為工作壓力大而到處奔波勞碌,要想讓孩子們對我們有什麼付出,也不現實,因為我們這代人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從學校走出來後,都是出去打工,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很多孩子都與父母住在一起或者是將孩子交給我們帶,有些子女連自己都養不活,拿什麼的付出,拿什麼來回報父母?子女們對父母的付出或者回報完全要根據子女們的現實情況來選擇,我們還是要過後自己的晚年生活才是最真實的想法。

  • 5 # 蘭草草

    凡事不能太絕對!

    依我看來,父母願為子女付出一切,子女也願為父母付出一切!

    我的母親,自我出生,就有嚴重的心臟病。聽我父親說,在我十歲時,她本有一次重生的機會,齊魯醫院給她做手術,當時需交三百塊錢!我母親因錢放棄了!她怕拉下賬,父親和我們姐妹四人受連累,結果,在我十二歲時,她因病離開了我們!父親因為怕我們姐妹四人落入後孃懷抱,他等我們四姐妹結婚後,我們都默許的情況下,他才再婚!父母為了我們姐妹四人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成人後,也願為父親付出一切!想為父親所想,做為父親所做!

    我待我的兩個孩子,也是這樣!願為她們付出一切!

    我的兩個孩子,也是這樣待我們!關心我們,體貼我們!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願我們把此代代相傳下去!

    當然,無論做父母的,還是為人子女的,要多為對方著想,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都想著為對方多一些付出,少一點索取,就不會抱怨自己付出一切,對方未必了!

    你畢竟不是對方,不瞭解對方的處境,心境,不可妄加斷想!

    無論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子女,做好自己,盡好自己的角色中,應盡的責任,盡力多為子女,父母付出,才是重中之重!

    以上是孩子為我們買的!

    以上是上班的孩子要來吃飯,我們用心準備好的。

  • 6 # 詩詞惠

    如果問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人是誰?那毫無疑問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我相信沒有哪個比父母更無私的為子女奉獻了。但子女對父母能做到無私奉獻的畢竟佔少數,自古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最好的詮釋!

  • 7 # 阿哥芭芭拉

    這是一個千古不變永恆討論的話題,說明這種現象的存在由來已久。可是,做父母的卻從來沒有降低過自己心甘情願付出的標準和條件。這也是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的基礎。雖然我也提倡兒女要孝順,但是你付出了就一定要回報?可能嗎?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兒女都做得不好。有了問題還是應該多從自己找原因。以發文方式指責兒女的方式本身就不妥當!

  • 8 # 匯侃

    這是真實的社會現象,從古至今,歷來如此。農村有句老話:藤牽籽,牽到死。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真誠無假,且不求回報的。而子女對父母恩情的回報,卻是參差不齊的。孝順兒女懂得感恩父母,但也有少數不肖子孫只知啃老卻不知感恩。所以說父母愛子女是具有普遍性的,很少有例外,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卻是千差萬別的。

  • 9 # 奇龍28

    父母的心在兒女上,兒女的心在孫子女上,這是人生的必須不是迴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活在世界上他的時光和日月星辰一樣從小到大從大到老,老了就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活的夠本了,小的才開始,大的還要有一定的責任心需要活著是為了小的成長壯大,老了按道理來說隨心所欲能活多久就多久,活不了就自行滅亡吧,從頭再來。

  • 10 # 百川王佔功

    其實現在社會上與題主看法相同的人還不在少數,因此,有些老年人對自己的老年生活產業了憂慮,究竟自己的老年生活靠誰?國家政府部門和全都社會在探討社會養老問題,難道真的是象題主所說子女不願為父母付出為父母擔責了嗎?為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出現象題主所說情況,並非今天的子女對父母尊孝之心淡化了,是社會進步和發展帶來的效應,就我們農村情況來說,年輕人成家後都在城裡買房,所以還房貸成了他(她)們生活中的最大壓力,有了小孩培養受教育的費用很高,家庭生活也要順應城裡人的消費,能夠應付了這些,對於一個普通打工的農村青年人已經是很優秀的了,對父母的回報自然就有心無力了,難已避免在父母回報上出現大打折扣的現象,從表象上看是乎是為兒女冷淡了父母,其實是兒女的一種無奈,他們也拼了努力了,此責不應該歸罪於子女對父母的不肯付出,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已被社會共目,政府和社會以理解的態度積極的研究探索多種適合時代的敬老養老新模式。從另一方面講,現在由於社會的發展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生活也提出新的要求,試想,過去在艱苦奮鬥的歲月裡,我們的老人也未顯出子女回報不夠,今天生活好了各方面條件優良了好多,反而感

    到兒女回報不如從前,這也說明老人生活也有了新的要求。見於此,願天下父母、兒女之間,多些溝通,多些理解,多些包容,願全社會都為老年人生活多些支援關懷,使每個家庭更和諧溫馨,把社會主義制度國家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祖國在安全健康文明中發展。

  • 11 # 言之有悟

    俗話說:世上“只有瓜連籽,沒有籽連瓜。”意思是說,只有父母心甘情願為子女付出,而子女呢,卻不一定願意回饋給父母什麼。

    這跟人的本性有關,同時也跟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有關。

    說到人性,必須要提到的是,有一種愛叫“心尖是朝下長的”

    小時候我奶奶常說的一句話是:“人心尖都是朝下長的,自古以來人都是上往下親”。

    小時候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也由媽媽的孩子,成了孩子的媽媽,隨著身份的變化,才逐漸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沒孩子之前,我差不多每個雙休日都要回去看望父母,給父母買點好吃的,陪父母說說話,幫父母洗洗衣服。

    等到有了孩子後,我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看望父母的頻次也由原來的每週一次,到每月一次,甚至忙起來時差不多兩個月一次。

    我看望父母次數少了,可父母對我的牽掛著依然沒有改變。

    那個年代家裡沒有電話也沒有手機,腿腳不太方便的媽媽,知道我帶孩子忙沒時間回家,就託父親來看我,來的時候給我帶好多她親手蒸的包子和醃製的小菜。

    每當父親來看我,都讓我心生愧疚。因為相比父母給我的愛,我回饋給父母的愛太少了。

    到了母親晚年癱瘓,自己親力親為伺候了兩年,才稍稍彌補了一點我對母親欠缺的愛。但跟母親對我的撫養和愛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提起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不得不提一個割肝救子的故事

    2009年,中國十大感動人物中,有一位叫做陳玉蓉的中年母親,她被社會人士親切地稱呼為"暴走媽媽"。

    為什麼大家把她稱為"暴走媽媽"呢?原來是因為她兒子患有重病,需要肝臟移植才能救命。

    陳玉蓉雖然跟兒子配型成功。但是因為體重超標和脂肪肝,不能進行捐肝手術。

    為了能夠早日治好兒子,她每天暴走十公里來減肥,以使自己的肝臟達標。

    最後她的偉大無私的母愛感動了上蒼,捐肝手術很成功,她用自己的肝臟給了兒子第二次生命。

    “暴走媽媽”陳玉蓉的這種對兒子的付出,可謂做到了極致!

    可如果把事情反過來,如果是母親患有同樣疾病,又有幾個兒女能做到像母親這樣呢?!

    就是真有兒女願意給,母親也不捨得要啊?

    在當今社會高房價的今天,更有無數父母傾其所有為子女買房買車,為子女結婚打造一個安樂窩。

    可是,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但兒女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即使父母全款買的房子也不行。

    因為父母給了兒女就屬於兒女的了,讓不讓父母住,全看子女心情和良知,以及媳婦或者女婿是否高興。

    這就是客觀存在。

    這就形成了你給兒女再多都是應該的,而兒女給不給你看運氣。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時常發生父母把幾個兒女養大成人,可到了晚年卻落得子女推諉扯皮不願意贍養父母的案例。

    我孃家的鄰居吳大娘,一生養育了7個兒子,在含辛茹苦把7個兒子養大成人,並娶妻生子後,吳大娘也落得了一身疾病。在吳大伯去世後,沒有工作也沒有養老金的吳大娘成了手心跟兒子要錢的人。

    有的兒子孝順願意給,有的兒子說,我下崗了自己還沒錢花,哪裡有錢給你。

    就這樣, 時間長了,因為給贍養費的問題,7個兒子兒媳之間產生矛盾,最後弄到了居委會來調解解決。

    最後吳大娘也因心情抑鬱,得了癌症痛苦而終。

    這真是一母養七子,七子卻養不了一母,這是一種人性的悲哀,也是人道德的淪喪。

    總結:

    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莫過於父母對子女的愛。

    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但孩子很少會把最好的留給父母。

    這是人性自私的一面,也是人性的本能。

    我想可能因為要彌補人心向上的缺失,中國才有了把贍養父母納入到了法律和道德的範疇,用強制手段促使一部分不孝順父母之人,來承擔對父母的贍養責任。

    最後提醒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在給子女付出的同時,也要給自己留一手,不能傾其所有,免得晚年落得一身淒涼。

    同時也要教育子女懂得感恩,懂得回饋。

    烏鴉尚知反哺,何況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月3日,NBA專欄作家曝光快船今夏將跟湖人爭奪倫納德與杜蘭特,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