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722112564565
-
2 # 王小佳的慧慧
運動停止12小時以後,第二天變得更加歷害,然後逐漸緩解,4-6天以後症狀消失! 緩解肌肉痠痛大多采用伸展拉長肌肉的方法,這可能是由於在拉長肌肉時,刺激了肌肉的高爾基氏腱器官,使其發生抑制性衝動的結果。從中樞來看,牽拉肌肉可以改變相應中樞的興奮性,並透過負牽張反射的作用來阻斷由於肌梭興奮過高引起的痙攣,以及改善由痙攣引起的區域性組織缺血,從而改進肌肉的血流,促使受損組織的康復。 我知道的還有拿熱毛巾熱敷,最好拿那種很燙的~!! 還要手撮,把肌肉撮燙! 但是時間太緊了,希望對你有點幫助吧! 祝你好運!哦,另外,維生素e可以部分減輕鍛鍊後的肌肉疼痛! 在最新一期《梅奧醫訊》中,運動醫學專家指出,緩解肌肉痠痛應該採取先冷敷、後熱敷的方法。 為緩解因運動挫傷和拉傷所致的肌肉疼痛,第一個步驟應在最初的幾天,每隔4—6個小時對疼痛部位進行一次冷敷,每次堅持20分鐘。這樣能夠使肌肉從過度緊張的狀態中放鬆下來,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進行冷敷的工具可以是冰袋,也可以是一包冷凍蔬菜。 在冷敷前最好用乾爽的毛巾或衣物將冰袋裹起來,以免面板凍傷。 經過兩到三天的冷敷之後,肌肉的緊張狀態和疼痛感能夠得到較大緩解,這時就應該及時採取熱敷療法,以使肌肉徹底消除痠痛的感覺。 熱敷療法最好能夠做到1天3次,每次20分鐘。熱敷療法的手段多種多樣,可以用一小瓶熱水、一塊熱毛巾直接敷在疼痛部位,也可以採取烤燈、泡盆浴或衝熱水澡的方式。 專家同時指出,對於一些慢性病造成的肌肉或關節疼痛(例如關節炎),熱敷要比冷敷更有效。 避免肌肉痠痛的方法: *肌肉伸展運動(以靜態的方式進行)。 *漸增負荷原則:肌肉訓練的超負荷原則使得肌肉容易因此受傷,配合漸增負荷原則,慢慢提高肌肉的訓練的 質與量,才能有效避免傷害發生。 *適當的補充維他命C,唯仍需進一步分析證實。 遲發性肌肉痠痛則是指,在運動後數小時到24小時左右才出現的肌肉痠痛現象,通常肌肉痠痛的持續時間在 一至三天左右。遲發性肌肉痠痛的原因,不外是肌肉受傷、肌肉痙欒或結締組織異常所引起,不過,一般認為結 締組織異常是引起遲發性肌肉痠痛的最大原因。 一般大眾認為肌肉痠痛是乳酸堆積所造成的觀念,是不正確的。 較少使用或訓練的肌肉,突然進行激烈或過度反覆的活動,容易引起遲發性的肌肉痠痛,預防的最佳方法是 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肌肉活動,使肌肉能夠負荷將進行的繁重或多次反覆運動。如果已有肌肉痠痛現象,則應休息與熱療處理,不宜再過度活動,否則易產生更嚴重的傷害.
-
3 # 使用者2745788352080
言歸正傳,對於肌肉拉傷,在初期階段我們可以選擇使用涼毛巾進行冷敷,或者開啟自來水龍頭,用涼水進行沖洗。最後一點就是,如果受傷過重的話還是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回覆列表
不少運動員訓練都出現肌肉拉傷。不管怎樣來講,肌肉拉傷都是運動員訓練的大敵,往往讓你很長一段時間放棄該部位的肌肉訓練。 做好準備防止拉傷,對於任何一項運動來說,準備活動都是必須的,在任何季節都是應該注意的。專家指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和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因此在鍛鍊前如果不做充分的準備活動,都可能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因此,建議運動員一定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另外,避免拉傷還要注意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鍛鍊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鍊後感到輕鬆舒適為宜,這也能有效防止肌肉拉傷。 專家還介紹,肌肉的急劇收縮,造成肌肉纖維斷裂或肌膜破裂,這就是肌肉拉傷。傷者具體表現為拉傷部位疼痛、無力。如果懷疑肌肉拉傷或者已經拉傷,那麼首先用彈力繃帶或使用護膝固定患處,保持靜臥;其次在繃帶上放置冰袋或溼毛巾,進行冷敷。處理完這些後,將患者及時送至醫院。 還有,氣候乾燥時,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蘋果、乳類、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下面歸納了一下傷痛自我養治幾種方法,希望大家訓練時,避免受傷,受傷後都有效的儘快恢復。 ⒈休息 如果鍛鍊中身體某部位感到某種異常的疼痛,就別再做下去了,應該徹底放鬆和息。 ⒉弄清傷勢 將受傷部位輕輕轉動,隨便做一些輕柔動作以確定哪些肌肉,肌腱,韌帶疼痛或受了傷,這樣就能知道治療動作應該集中在何處,並在強烈鍛鍊時應該避開哪些動作。 ⒊不增加傷處的負擔 弄清受傷部位後,不僅僅不要做影響這些傷痛處的鍛鍊動作,就是在日常活動中,也須注意不給傷處增加負擔,例如,後腰疼痛就別去提起重物,腳疼就要避免跑步。 ⒋繞過傷處鍛鍊 採取“積極休息法”。人體有600多塊肌肉,因此,即使你傷了100塊肌肉,你還有500多塊肌肉可練,應該鍛鍊全部肌肉,才能改善你的健康,取得均勻發展,同時又能加強主要負重的股骨,傷處周圍會存在可作意中人活動的肌肉,,例如,受傷或接任脛部肌肉阻礙整個下蹲的動作,但還允許做到半蹲動作,但必需小心從事,若活動時,有所不適,就應該讓整個傷處肌群都得到休息。 ⒌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 必須很仔細的測定受傷的部位,尋找一種能很輕柔地活動受傷部位的動作,用這種動作促進血液迴圈,以補充新鮮養料,清除廢棄物質。 ⒍輕輕伸展 慢慢伸展傷處,直到一遇到有輕微牴觸處即停止,然後試著放鬆損傷部位。這樣做時,試試作進一步的伸展,當肌肉達到伸展和輕鬆時,起治療作用的血液會更多的流往該處,就能更快得到治癒,但如伸展過分,就會導致創傷的惡化,甚至甚至再受傷。 ⒎按摩 輕輕的按摩能直接增進血液流量,可以自我搓揉,但更有效的解痛辦法是自己放鬆,讓一位懂推拿術的人給你推拿。 ⒏熱力 熱力能憑藉人體自然的冷卻反應而促進血液湧向身體表面,熱力也能減緩受傷肌肉的緊張狀態,從而使血液迴圈加速,給肌肉帶來更多的營養物質。 ⒐冷敷 熱力作用往往用於長期的受傷後的養治,而不能用作臨場的急救,剛受傷即加熱能造成傷處腫脹而引起組織進一步損傷,一般受傷後的48小時內,用冰敷可減輕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