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
2 # 萃辰天心書院
大家好!
我接著說:“一個完整的生命,一定是一半時間在吸氣,一半時間在呼氣,沒有任何一個生命可以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的,因此佛說: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這便是‘半’字的玄機,也是中道的根本內涵!”
當今天看到陳老師這個“半”字的妙理玄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清代李密庵寫的《半半歌》了。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閒,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餚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這首《半半歌》簡直是妙極了,它也被近代的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收錄在他《人生的盛宴》中,在談到《子思的中庸哲學》時,便引用了這首《半半歌》。
當極高明的,曾經在我們心目中玄妙無比、高深莫測的中庸、中道思想變成《半半歌》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很親切呢?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聖人才能達到的境界,而是我們百姓日用的點點智慧盡在其中,其實這就是中道思想。
所謂道不遠人,我們的生命本該就是一半是清淨如水,一半是炙烈如火;一半是一本正經,一半是有那麼一點玩世不恭,這樣才能構成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生命狀態。
中道思想,絕不是死板的、教條的、靜止的、概念化的說教,而是生動的、致廣大盡精微的、極高明的、離我們很近的、處處皆在的智慧。
中道思想,就是讓我們擁有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人生境遇下,我們知道以怎樣的心態展現出不同的人生狀態。我們該豪邁的時候就要盡情的豪邁,該婉約的時候就要充分的婉約,需要嚴肅認真的時候就要不苟言笑,想要放縱釋放一下自己的時候就可以像孩子那樣撒點野。
人生沒有一定之規,只要你能夠在適當的場合扮演好適當的角色,不要讓人們認為不合時宜就是最好的、最符合中道的人生態度了。希望《半半歌》的智慧,“半”字的玄機,能夠給你一些生命的啟示。國學智慧,就是這樣生動活潑的、離我們很近的智慧呀!
-
3 # 鵜鶘心理陳小康
我自己本身接納自己是在自己放棄當科學家的夢想的時候,我接納了自己就是個普通人,並不是無所不能,我接納自己擁有性格上的缺點,也接納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上身邊的人,我接納自己的工資沒某些同學高,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自我接納則是指個體對自我及其一切特徵採取一種積極的態度,簡言之就是能欣然接受現實自我的一種態度。自我接納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能確認和悅納自己身體、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正面價值,不因自身的優點、特長和成績而驕傲;二是能欣然正視和接受自己現實的一切,不因存在的某種缺點、失誤而自卑。
而為什麼一個人要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其實也沒有什麼原因,事實上你可以選擇不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但是往往這類人會走向極端,思維會變得僵硬不可調節,情緒變得抑鬱,最終很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我想這個是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至少是我不願意看到的,是家人不願意看到的,是朋友不願意看到的,是你的另外一半不願意看到的。
回覆列表
各種心理學文章都在教育我們要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但為什麼我們要接納他?
有的人解釋說:“如果不接納,難道我們要放棄他?不可能放棄嘛,所以就一定要接納啊。”這樣的解釋聽來有一種很勉強的語氣,似乎我們是因為沒的選所以只能接納這樣的自己。如果有的選……哼,我才不接納呢!
有的人解釋說:“因為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所以我不完美也是正常的,所以我要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但是,這個解釋聽起來也很怪。有沒有完美的人和我接不接納這樣的自己有什麼關係?這就像說,如果這世界上有個最漂亮的人,那我就一定要愛他一樣。有沒有這個人,和我愛不愛他,這根本沒有因果關係。
有的人解釋說:“因為只有接納了自己,你的內心才能平靜。”這聽起來有點靠譜了,但真正操作起來,又覺得不對了:接納這樣一個不完美的自己,我好痛苦啊!而且我生怕這一接納,自己就懈怠了,不會再進步了,我就永遠都會是這個樣子了,那該怎麼辦!
那麼,到底人為什麼要接納自己?
讓我來打個比方。如果我們想當一名出色的鋼琴家,那麼在正式的音樂訓練中肯定要包括學習識譜,練習音階,進而更好地掌控手速與彈奏時的輕重來演繹歌曲……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肯定得深入地瞭解、研究、練習後,才能很有章法地把彈鋼琴這件事做好。如果僅僅是憑著一股熱情和本能來彈鋼琴,那麼不排除我們會有良好的表現,但這表現必然會相對不穩定,而且其進步和發展也相對有限。神童如莫扎特,也是在父親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培養與監督之下,才能在音樂上有如此之高的造詣和成就。
要想讓自己變得更好,那就得深入地瞭解、體會、研究自己,而這種深入的前提就是對自己的接納。如果我們不接納自己,就相當於在自我之外築起了一道高高的牆,抑或是面對自己時滿面憎惡,看都不願意多看一眼——試問,隔著一道牆,如何看清牆內的事物?連看都不願多看一眼這個人,如何能夠深入地瞭解他?但是,沒有看清,沒有了解,就根本談不上改變,正如我們難以想象一個既不懂識譜,也不會彈音階的人可以成為偉大的作曲家那樣。
所以,我明白大家都很想要改變自己,讓自己離完美更近一點,再近一點。但是,這一切都得建立在你對現在的自己的接納之上。接納不是姑息也不是妥協,它是一種勇敢,一種接受了現實的同時又決定要努力改正缺點,絕不讓自己停留在原地的信念,而這才是我們能夠變得更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