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機圖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航空力量在軍事打擊行動中的運用,或許是改變二十世紀戰爭形態最主要的因素。

    相比於地面作戰力量,航空作戰力量由於具有速度快、機動性強、不受地形影響以及攻擊高度的優勢,因此在攻擊效率上遠比地面作戰力量更強。但同樣由於航空作戰力量的這些特性,也導致了其無法替代地面作戰力量的劣勢。

    一是難以用於佔領行動,無論是何種目的的作戰,為確保作戰成果都不可避免涉及佔領這個問題,而由於航空作戰力量無法利用地形盤踞在需要佔領的地域、又具有續航時間上的限制,因此無法持續對一個區域進行控制,故不能執行佔領任務;二是航空作戰力量存在作戰死角的問題,對於航空作戰力量來說,速度既是優勢也是劣勢,由於飛行時速度、高度都與地面目標存在差距,因此航空作戰力量對於一些特殊地形地貌和環境之下的地面目標難以辨別或進行有效攻擊,這種情況下仍然需要出動地面作戰力量進行打擊和清剿。

    從任務和作戰方式上來看,地面作戰力量和航空作戰力量互相之間沒有替代關係,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互補而非互斥。至於設想中的類似於高達一類的可“全領域作戰”的武器裝備,在現實中並非完全沒有可能,但絕對沒有必要,哪怕研製出來也是樣樣通樣樣松、且成本高得嚇人的雞肋。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飛機的出現將戰爭立體化,人類將地面的戰場延伸到天空,敵方可以透過天空跨越最前端的防線對敵後目標進行轟炸,在戰爭防線後方的土地變得不再安全,一方可以對敵對國家國土後的工廠以及其他戰爭機器進行摧毀,戰爭不再是士兵的事情,而是變成整個國家甚至全民族的事情"。以上是義大利著名將領杜黑在《制空權》裡表達的思想,並將其命名為"戰略轟炸"。而在二戰當中,美國用實際行動實踐了這一理論,便是對德國後方的兵工廠進行轟炸,從而削弱德國的綜合國力。

    而核武器的出現更是讓空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因為核武器這種毀天滅地級別的武器的出現打破了人類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規矩,所以在戰後50、60年代在核大戰的背景下,陸軍和海軍的地位降到了歷史最低。特別是在美國,當時關於空軍和海軍的互懟不比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小,當時空軍甚至揚言只要是天上飛的的都歸空軍管,當時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差點也被納入空軍的作戰序列。但是到了北韓戰爭的時候,美國才發現核武器這種重鎮國級的東西在常規戰中根本用不上,最後還得靠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上去推,而在戰鬥中,戰鬥機也還是起到了巨大的支援作用。

    步兵,這個古老的兵種是人類誕生以來就已經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想要攻城拔寨、毀城滅國,還是得老老實實用步兵去推,而天上飛的無論是海軍的還是空軍的飛機,起到的還是支援作用,在現代有人化的地面作戰當中,人還是戰爭中最為關鍵的要素,沒有人操作的武器裝備就是一堆廢鐵,哪怕在未來幾十年裡這一趨勢仍然不會改變,就算武器再怎麼自動化、無人化,仍然取代不了人的地位。畢竟戰爭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最為關鍵的還是人。

  • 3 # 不正經的軍棍

    術業有專攻,軍事上同樣如此,而且更加嚴格。

    七十年前的戰爭和現在不一樣,其實直到1991年,都還不一樣,1991年,美華人才告訴人們現代戰爭該咋打,啥叫精確制導。在這之前,空軍玩的不大一樣,而70年前的空戰更不一樣。但是,同樣是空對地,空中力量還是無法取代地面部隊。

    70年前呢,那會兒空戰方面其實剛剛起步沒多久,更多的是摸索階段。一戰就不提了,直接說70年前的二戰。那會兒空中打擊主要是為了奪取制空權,奪取制空權的目的是給地面部隊清除威脅和障礙。這個就比如德國的閃電戰,斯圖卡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給德軍裝甲部隊清除威脅,然後裝甲部隊開進。

    還有一種打擊呢,則是那種戰略轟炸,打擊的是敵方的工業中心、經濟中心、大城市這種,目的在於削弱對方戰爭能力。這就好比盟軍當年對德國、日本的大轟炸。但是你轟炸結束了呢,最後解決戰鬥的,還是要地面部隊推進,然後才能解決對方。

    現在的空襲呢,其實也是需要地面部隊配合,為了給地面部隊推進才進行的。海灣戰爭當中,美軍出動幾千架次飛機的空襲,這些空襲打擊的是伊拉克軍隊的雷達、導彈基地、軍事基地等,每次空襲結束之後,美軍都會做一個評估,評估伊拉克軍隊的剩餘力量,以及這些力量對於美軍地面部隊的威脅有多大。最後美軍的地面出兵,僅僅打了100個小時。這100個小時幹嘛去了?清掃殘餘,抓俘虜,你薩達姆不是不投降麼,我飛機在天上不能抓你,我地面部隊能不能過來?

    也就是說,空襲還是打擊你有生力量,而你要去佔領,你要去清繳,就必須用地面部隊,你可以有無人機,有直升機。但是你站崗放哨巡邏抓俘虜這些事,你無人機能幹麼?戰鬥機能幹麼?不能。這就是一個互補的過程,地面部隊的作用,空襲是不能替代的。

    其實倒是有一個戰例,空襲代替了地面部隊,那就是科索沃戰爭。科索沃戰爭中,聯軍空襲持續了78天,南聯盟方面宣佈停火,而且南聯盟軍隊撤出的時候軍容齊整。聯軍在這空襲當中呢,摧毀一部分南聯盟軍隊,南聯盟軍隊跑大山裡藏起來了。但是藏起來之後,聯軍打擊目標就變了,打擊他的發電廠、水庫、雷達站、公路、鐵路、橋樑等設施,這些打沒了,這仗就沒法打了。南聯盟宣佈停火了,這種就屬於,徹底透過空襲給炸服了,直接投了,而且戰略需求上,也不需要地面出兵了。

    但是,不同的戰略需求,不同的目標,使用的部隊是不一樣的。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這會兒美軍要的不是你薩達姆停火就完事了,美軍要的是徹底解決掉薩達姆,扶植一個新的政權。你不可能透過F16的空襲就把薩達姆逮到吧?你需要地面出兵,你要徹底打殘廢薩達姆,你要清繳所有忠實於薩達姆的部隊和殘餘力量。你要扶植政權,只能地面出兵,總不能你們在天上建立政府吧?這就是地面出兵的必要性。

    至於題主所說的土耳其襲擊庫爾德武裝,這種就是典型的低端局玩法,玩家也是玩的特別菜的那種,他們的戰略層面也沒達到大國戰爭的標準,庫爾德武裝的檔次也是非常低的那種。土耳其打庫爾德,也就是一個比較強的菜雞打另一個菜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許家印,把一線隊球員全部下放預備隊,由主教練重新選拔符合要求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