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曆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這是紀念百花的生日。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開、綠枝紅葩的時節,為花朝節的活動提供了繁麗豐碩的天然背景。這一天花販在出售蒔花時,照例用紅布條或紅紙束縛花枝,許多養花人家亦將彩帛紅紙等懸掛在花枝上,謂之"賞紅"或"護花"。詩云:"春到花朝碧染叢,枝梢剪綵嫋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正是此俗的寫實。眾多的花農花販及從事其他種植業的農民,率於此日會集花神廟前,殺牲供果以祝神誕,或演戲文娛神,引得成群結隊的遊客前來觀看,形成熱鬧的廟會場景。好事者或擇園亭勝地舉辦類似今日花展的"鬥花會"、"撲蝶會",或於夜晚聚眾提燈遊行,謂之"花神燈"。在廣西龍州、寧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節這天聚集平壩對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頌百花仙子的內容,迄情深意濃處,則互拋繡球,流連忘返。 據《廣群芳譜》所引《翰墨記》、《秦中歲時記》,過花朝節的習俗在唐代已經流行於長安、洛陽等地。《博異記》、《鎮洋縣誌》還為其起源提供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唐朝天寶年間,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遠近聞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變的豔麗女子入其花園,對他說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風神)出頭阻撓,故請他幫忙解難。崔氏遵彼指教,置備彩帛,畫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說十二日)五更時分,他將彩帛懸於園中的花枝上。屆時果然狂風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護持,一朵也沒被吹落。喜愛花卉者爭相仿效,因以成俗。由於懸彩護花的時間必須安排在五更,故稱"花朝"。按上述解說,花朝應屬追述崔玄微懸彩護花的紀念性節日。但是在宋元以來的一些史地風俗記載中,花朝卻是慶賀花神誕辰的祭祀性節日,就是說懸彩花枝的意義並非護花,而是祝誕。如《鑄鼎餘聞》卷四引《崑山新陽合志》雲:"二月十二日,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賞紅。"《清嘉錄》雲:"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廟擊牲獻樂以祝仙誕,謂之"花朝"。蔡雲《吳歈》雲:"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三章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