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
2 # 春天168712636
這要根據自己得病原因來控制,每個病人發病原因,發病季節不同,春秋季節是發病高峰期,個人在什麼季節,什麼原因容易犯病,時間長了自己摸索,是能控制住的,也能擺脫精神分裂症復發。不論是什麼原因,自己在這春季遇事時,要控制自己,什麼都不要去想,不要想那麼多,自己想怎樣就怎樣,不要在意別人怎樣想,怎樣看你,因為別人都比你堅強,他們沒有這種病,你只需做好自己,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們不知道你的經歷,那些只看表面現象就妄加評論的人,又能好到哪去,自己活好自己,別人願意說啥,就隨他說去。做好自己,沒有傷害別人就可以了。這個世界無論你怎麼做,都會有人說三道四,我們不可能讓人人都滿意,我們不是太陽,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感覺到溫暖。很多事都應看開,實在想不開感覺寢食難安時就服藥,很多時候還是需要自己摸索。
-
3 # 我說精神
你好,還是由精神科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精神分裂症作為慢性精神疾病,雖然也有個別日後不會復發的病例,但對於絕大多數患者而言,復發是難以避免的。
那麼我們要怎樣避免精神分裂症的復發呢?就我多年的從醫經歷來談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必須堅持藥物治療。具我多年的經驗,臨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復發,90%以上原因都是未按時服藥,如果一個患者藥物依從性差很難在脫離監督的情況下堅持服藥。所以改善患者對自身疾病認識,加強家屬疾病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樹立長期鬥爭的信心。這個鬥爭物件就是患者的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我們都知道,精神分裂症對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嚴重,而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初都是因為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才影響到意志行為。所以,如果在患者出現幻聽或者被害妄想的時候,患者可以運用自身意志去抗衡幻聽和被害妄想,可以去辯證的對待幻聽或妄想,就不會對精神症狀聽之任之,進而減少對認知功能的損害。
相信科學,相信醫生。一些常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屬有病亂投醫,認為患者信個宗教,有個信仰就能夠擺脫精神病控制。甚至有些聽信所謂“神甫”的話,認為自己不是病,是身上有惡靈,因此停藥導致病情復發。有些家屬聽信他人建議到一些所謂軍區醫院進行精神外科手術,將神經垂體切下一片,這樣的結果往往只能使患者病情更加無法控制。所以相信科學,相信醫生才能戰勝病魔!
-
4 # 使用者6503856202
如何避免精神分裂症復發?
我們先看看精神分裂症的形成原因,以被害妄想為例,總覺得有人會害他,到了某些場合就回避,回家以後關門、鎖門,門後頂上糧食等重物,怕人家弄開門。有這種症狀的人,一般童年的家庭教育有問題,父母批評多,指責多,鼓勵少,形成個性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性格。另一方面,小的時候父母總會告訴孩子,到外邊,一定要小心,有的人很壞,他們會欺負你,算計你,琢磨你,要離他們遠點,等等。等大了,或大一點的時候,被人欺負了,想起父母說的話,他們要把我怎麼樣的念頭就出來,在這種緊張的情緒推動下,形成條件反射,以後遇到類似以前欺負他的人(長相、衣著、舉止等相似),就緊張焦慮,就覺得他會怎麼樣,然後更緊張,迴避逃跑。在以後就可能反覆發作。
所以說精神分裂的關鍵因素是焦慮,並且焦慮很高,在高焦慮下單向思維,放大危害,大腦裡出現一些不切實際的念頭,被常人不理解,甚至嘲笑。除了焦慮,還有在焦慮推動下的自動化思維,不受控制。如果我們透過學習,讓本人認識到問題不可怕,自己沒有得罪人,無權無錢,別人害自己沒意義,改變這些思維方式,改變認知結構,反覆練習在大腦鞏固住,復發大的可能性就不大。
-
5 # 大話精神
Baumel和他的團隊做了健一項康技術專案(HTP)的研究,旨在透過技術手段將精神健康技術教練(MHTCs)的援助、鼓勵和監督與尋證醫學結合起來,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護理條件並降低治療的成本。HTP的內容包括5個部分:(1)與MHTC制定一份專業的復發預防計劃;(2)一個互動式的智慧手機疾病自我管理系統;(3)一個對病人和家屬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網站;(4)基於web的對精神疾病進行的認知行為治療的技能模組;(5)基於循證醫學的精神藥理治療。
此項研究參與者的的平均年齡為35歲,男性參與者佔到59%,女性參與者佔41%;48%的參與者為白種人,31%的參與者為非裔美華人。93%的登記患者完成了為期六個月的研究專案,在這段時間裡,所有參與者與MHTCs平均取得28次取得聯絡,每個人平均得到持續38分鐘的治療(也就是每個周都聯絡一次多)。
針對以上資料,研究人員認為對於此項由專業教練協調、基於電子技術的精神分裂復發預防專案是有效且高效的,並得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他們同時指出,患者與MHTCs之間的大多數交流是發生在病房之外,並且透過電子技術的手段與MHTCs取得聯絡的超過了1/3(例如手機、資訊和電子郵件)。
回覆列表
影響精神分裂症預後的因素主要有發病早晚,起病急緩,有無明顯誘因,病程的長短,病前性格特點,有無家族遺傳因素,疾病的分型,患者服藥依從性,患者的社會支援如何。這些因素可以幫我們初步判斷一個患者經過規範的治療後可以恢復到什麼程度。這些因素中有些是我們可以透過干預從而改善預後,最常見的是服藥依從性。能夠遵醫囑服藥,在醫生的指導下減藥,進行維持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疾病復發的機率。
在臨床中復發患者中絕大多數是因為自己覺得疾病康復自行停藥,停藥數月至半年疾病復發。家屬對患者的支援和幫助對患者康復和預防復發也有重要意義,家屬對疾病越是重視和了解,越能在門診治療中給醫生提供有效資訊,獲得最佳指導。
細心的家屬甚至熟知患者復發的徵兆,合理避免復發高峰季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給患者過分的言語和事件刺激,也能減少疾病的復發。該指導意見由北京市朝陽區第三醫院柴珺醫生回覆的,柴珺大夫擅長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親子關係輔導,婚戀,青春期叛逆的治療,有關該類問題諮詢的可以透過好心情app跟柴珺醫生進行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