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569289110958
-
2 # 使用者7169188564904
唐宋詞的藝術魅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的,獨特的形體便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唐宋詞形體美的特徵有一個基本的體認和揭示。
早在宋代,詞就出現了“長短句”的別名,表明宋人已經對詞以長短句為主體的形體特徵有所體認和揭示。又如清人亦有“詞之為體如美人,而詩則壯士也”之類的比喻(清田同之《西圃詞說》),以壯士比詩,以美人喻詞,不僅是就風格意境而論,也是就形體特徵而言。的確,詞以長短句為主體的形體特徵,比之以齊言句為主體的古體詩尤其是近體詩而言,猶如美人之比壯士,具有一種窈窕嫵媚、嫋娜多姿的形體之美。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和描述唐宋詞形體美的特徵。
一、標題形式更豐富多彩
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又稱“詞調”、“詞牌”。一首詞的調名,與一首詩的詩題並不相同,詩題是詩的內容題材的規定與揭示,詞調則是樂曲內容及其性質的標誌。唐五代人填詞,詞的內容往往與曲調內容相符合,古人稱之為“賦詠本調”或“緣題而賦”,這種情況下,詞的調名實際上具有代詞題的作用。後來,詞的內容與曲調內容逐漸分離開來,調名則只表示它的音樂性質與格律特徵,於是有些詞人便在調名下另加題目或小序,以揭示創作緣起及其所表現的思想內容。北宋中前期詞壇,從張先到蘇軾,詞題、詞序的運用開始逐漸增多,至南宋才進一步流行起來。
這樣,一首詞在標題的形式上有調、有題、有序,比之傳統的詩歌較單調的標題形式(極少數詩篇題下有序)顯得更為新穎多姿;比之大多數詩題(尤其是宋代詩題)的冗長乏味來,詞調大多以三字為題,而且優美動聽,也能令人產生更豐富的審美聯想;同時,詞序的寫作(如蘇軾、姜夔等人的詞序)也更注重藝術性和抒情性,與詞作本文的配合更密切,頗具相映成趣之美。
二、體制結構更搖曳多姿
詞在外在形體上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片、段的劃分,這與齊言的古體詩及近體詩凝固的單調的板塊形體形成鮮明的對照。
詞屬單獨一段的,稱為“單調”或“單片”;有多至三段、四段的,稱為“三疊”、“四疊”;大多數的詞分為兩段,稱為“雙調”或“雙疊”。作為入樂歌唱的歌詞,詞的分片,主要是依據樂曲的分段而來的。唐宋時代,樂曲的一段叫一“遍”。“遍”又作“片”,也稱“闋”。樂曲有幾遍,歌詞也就相應地有幾片。唐五代人填詞,大多選用單遍的曲調,即“小曲”、“雜曲”,因為它們特別適合於酒筵娛樂歌唱。樂曲分兩遍的最多,故詞中的雙片體或雙疊體也最多。兩遍的樂曲在演奏和演唱時以暫時休止來表示,而歌詞的上下片之間在書寫和刻印上則以空格為標誌。三疊、四疊的詞調不多見,這主要是因為曲調太長,不便於歌唱和流行的緣故。
如此,詞的片段的劃分,不僅打破了齊言詩凝重方板的主體結構,使得中國古代的詩體走上了解放之路,而且創造了更靈活更多樣的形體結構方式,豐富了中國古代詩歌形體美的內涵。
三、句式句法更參差多變
詞在形體上還有一個一眼就能看出的最重要的形體特徵,即長短錯落、參差不齊的雜言句式,故詞又有“長短句”之稱。
唐宋詞中雖然也有少量整首詞全為五言或全為七言句式的齊言體的作品,但長短句已佔據詞體的絕對主導地位。唐宋詞中的句式,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應有盡有。而且句法也更加靈活多變,突破了一般詩歌的節奏和句法,可謂長短並用,奇偶相生,極盡錯綜跌宕之姿。據電腦統計,《全宋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句式依次是:四言句、七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三言句。可見宋詞的句式已打破了長期以來五、七言的奇言詩歌一統天下的傳統格局,堪稱中國古代詩體演變的一大進步。唐宋詞的長短句式,雖極盡參差變化,但又不是隨意為之,而是“依曲拍為句”,有具體的法度規範可以依憑。樂句有長短,節拍有急慢,因調而異,各調不同,那麼依調填詞,隨物賦形,詞也就自然形成了長短不齊、參差多變的句式特徵。據清人所編《詞律》、《詞譜》等書來統計,唐宋金元各代所用詞調約有800多調、2300多體。不僅各調體制不一,而且一調多體。調和體的區分,既有篇段體制上的差別,也有平仄音韻上的不同,而句式句法的變化更是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
詞的參差多變的長短句式,與搖曳多姿的篇段結構、乃至新穎多樣的標題形式等因素的結合,共同構成詞體的外觀形象,給人以超越凝固方板的傳統詩體的嫋娜之美;再加上豐富多彩的韻聲韻位的變化、精嚴多樣的字聲配合,唐宋詞於是形成了成百成千的“調”與“體”,真是琳琅滿目,各具風采,構成中國古代詩歌美學畫廊中一道綺麗的風景。
回覆列表
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始於隋,定型於中晚唐,盛於宋。 隋唐之際,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並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於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詞最早起源於民間,後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臺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於北宋中葉以後,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最長的詞牌《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