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欣等於一切

      即提肛運動:

      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一提一鬆就是提肛運動。  

    提肛運動的好處有如對前列腺進行按摩,可促進會陰部的靜脈血液迴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症消退。  

    提肛運動是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以及促進肛門手術後患者傷口和肛門功能恢復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運動過程中,肌肉的間接性收縮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迴圈,緩解肛門括約肌,增強其收縮能力。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於肛門括約肌痙攣引起的劇烈疼痛,使裂口難以癒合。相反,如果肛門括約肌過於鬆弛,對痔核和直腸黏膜的支援力不夠,就會導致痔核脫出和脫肛。肛門疾病術後的人,因肛門括約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有效的肛門功能鍛鍊,可以改善區域性的血液迴圈,減少痔靜脈的淤血擴張,增強肛門直腸區域性的抗病力,促進傷口癒合,以避免和減少肛門疾病的復發。  

    提肛運動的方法  

    在下列時間堅持提肛療效會更佳。晚睡前或起床前,躺在床上提肛56次,大小便後緊接著提肛16次;乾重體力活時也要注意提肛;性生活後亦應提肛16次。提肛時必須要用力,提肛之後最好馬上排便。

      撮穀道:即提肛運動,像忍大便一樣,將肛門向上提,然後放鬆,接著再往上提,一提一鬆,反覆進行。站、坐、行均可進行,每次做提肛運動50次左右,持續5-10分鐘即可。提肛運動可以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預防痔瘡等肛周疾病。

      提肛運動坐、臥和站立時均可進行。方法如下: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氣,同時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當肺中的空氣盡量撥出後,屏住呼吸並保持收提肛門2~3秒鐘,然後全身放鬆,讓空氣自然進入肺中,靜息2~3秒,再重複上述動作;同樣儘量吸氣時收提肛門,然後全身放鬆,讓肺中的空氣自然撥出。每日1~2次,每次30下或5分鐘。鍛鍊中要避免急於求成,以感到舒適為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提肛運動的功效  提肛運動能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1],改善肛門括約肌功能,預防肛門鬆弛,對防治期痔瘡和脫肛頗見功效。方法(作、臥、站立均可):吸氣時,肛門用力內吸上提,緊縮肛門,呼氣時放鬆。每次肛門放鬆、緊縮30次,早晚各一次。若能採取胸膝臥位(雙膝跪姿,胸部貼床,抬高臀部)做好提肛運動;則效果更好

    。  屈髖提肛運動的效果更好,方法是:仰臥床上,兩腿交叉上提屈曲髖部(使大腿儘量於腹部貼近),連做20-30次。屈髖時呼氣,放鬆肛門,每天早晚各一次。  提肛是一種即簡便、又實用的肛門功能鍛鍊方法,具有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的雙重作用,國內外都很提倡該方法。其基本的方法可採用站、坐、臥等多種姿態進行,使用意念及內功,將肛門上提至臍中,做肛門上收的動作,自然呼吸或吸氣時提肛縮腹,呼氣時將肛門放下。此法不受時間和場地等條件的限制,一提一收為1次,每遍20~30次,每日2~3遍。

      肛門的收縮與擴張是肛門的正常生理功能,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由內外括約肌、肛提肌等協調共同完成。健康者其肛門收縮有力,擴張有度,即可使較粗而乾燥的糞便排出,又可使肛門緊閉,不致使稀薄的大便外溢。肛門病手術以後,由於肛門面板、括約肌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可出現程度不同的肛門下墜感,甚至不能控制稀便及排氣等情況。

      另外,手術後由於疼痛、肛門緊閉收縮、括約肌痙攣、創面的引流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這些因素均不利於創面的修復。如果手術後以及及時加強提肛鍛鍊,可以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避免和預防組織水腫;減少痔靜脈的淤血和擴張,預防痔瘡的復發;增強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和舒張能力,減少不完全性肛門失禁;促進創面的引流,避免死腔的積液。

      目前,臨床上主張早期進行肛門功能鍛鍊,一般可在術後第三天起開始進行,逐漸增加鍛鍊的幅度,延長鍛鍊的時間。即使痊癒以後,也主張每天堅持進行鍛鍊,這樣便可避免和減少肛門直腸疾病的復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happy-麗安娜·劉易斯中文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