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見微知著侃歷史
-
2 # 甬城阿斌
歷史上成大事立大功的,有兩種情況:
一、整個集團人才濟濟,都是精英,領袖只不過稍勝一籌。那麼成大功立大業是早晚的事,即使失去了一二個領袖人物,也很快會有人出來填補,對事業沒有什麼影響,國外如蘇聯十月革命成功後不久,列寧就去世了,但對蘇聯沒有產生什麼影響;國內如秦統一六國,經過六代人努力,每一代君主逝世,新君繼位都會堅定地繼續推行既定政策,文武人才也很多,即使白起被殺,範睢辭官,也不愁無人可用。這個精英集團齊心努力,最終實現了統一中國的偉大目標!
二、一個領導集體內只有一個優秀人物主持大局,其餘人很平庸,只是被動聽命的,而且相互之間還不服氣,只是礙於領袖的威望,不敢造反,那麼,只要領袖一死,就互不買賬,公開分裂,事業也完了,國外如亞歷山大一死,馬其頓帝國即崩潰;匈奴王阿提拉一死,帝國也瓦解了;帖木兒率領五十萬大軍向東進攻明朝,中途死去,部下就撤退並散夥了;國內如管仲死了,齊國的霸業很快也完了;王猛一死,前秦的衰亡就不可避免;薛舉在,可以打敗李世民,並想乘勝進攻長安,薛舉一死,他的勢力迅速被李世民消滅了。
很不幸,鄭國就屬於第二種情況,只有鄭莊公這一個雄主支撐局面,看起來搞得風生水起,實則危機暗伏。他一死,幾個兒子(子忽、子儀、子突)互爭國君之位,幾個大臣(祭足、高渠彌)各樹門戶,彼此傾軋,幾個大國又插手干涉,霸業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
3 # 博古論今00
回答之前,先看一下時間吧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鄭國: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
鄭莊公在位時期: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
從時間上來看鄭國經歷了春秋時期,戰國初期的100年,後被南韓所滅,鄭莊公在位時間在春秋初期,鄭莊公死後鄭國又存在了三百多年,所以鄭國滅亡與鄭莊公基本沒有關係,至於莊公死後鄭國迅速衰落,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地理位置
鄭國北面是晉國,南面是楚國,東面是衛,宋,陳,蔡等國,西面是周王室,鄭國處於四戰之地,並且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之地。而南北的楚,晉兩大國家琢鹿中原時,鄭國首當其衝,反觀戰國七雄恰恰相反,所以大爭之世,鄭國要想生存只能對外擴張,以攻為守,很遺憾鄭國沒有抓住這個歷史時機。
二,無休止的內亂,
鄭莊公雄才大略,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憑藉保衛周室東遷的功勞,使鄭國一躍成為春秋時期一個強大諸侯國。但好景不長,莊公死後,鄭國進入無休止的內亂時期,國家動盪不安,國力衰弱,戰國初期鄭國只能苟延殘喘,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三,機遇,
春秋戰國史就像一場世界盃球賽,優勝略汰,此時禮崩樂壞,殘酷的現實面前,各國都在忙著增強國力,或變法,或招攬人才,或對外擴張,政治聯姻,交換質子,為了求得生存,無所不用其極。而鄭華人才稀少,國土狹小,既沒有依附於大國也沒有變法強國,浪費了大好的機遇。
-
4 # 不書公子
“天下諸侯,莫非鄭黨”——鄭莊公治理鄭國43年,使鄭國強盛一時,其本人被譽為“春秋小霸”!
鄭莊公名叫姬寤生,是鄭武公與夫人武姜的長子。公元前743年,鄭武公去世,太子姬寤生繼承君主之位,稱“鄭莊公”。
鄭莊公執政前期,主要是平定其弟叔段的叛亂:
叔段是鄭武公與武姜所生的小兒子,姬寤生的親弟弟。因為武姜生姬寤生時難產,所以母親不喜歡他,而非常喜歡小兒子叔段。鄭武公在位時,武姜就曾請求丈夫將太子之位留給叔段,但鄭武公沒有答應。
姬寤生繼位後,母親不斷來為弟弟討要地理位置優越的封地,鄭莊公為了緩和與母親的關係,只好答應將重鎮京邑劃給了弟弟做封地。叔段依仗母親寵愛,不斷與哥哥交惡,他明目張膽地整頓軍備,企圖取代哥哥成為國君!
鄭莊公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卻苦於師出無名,只好等著叔段先動手!後來,叔段果然以母親武姜為內應,揮師攻打鄭國國都。但鄭莊公早有準備,很快便派兵平定了弟弟的反叛。叔段兵敗逃亡他國,母親武姜被莊公幽禁!
將鄭國鐵板一塊後,鄭莊公將鬥爭的矛頭指向了國外:
周王室衰微,群雄並起。鄭國西接東周、南望荊楚、北鄰晉國,國小民寡,向西、向南、向北發展都很困難,只好向東爭霸。當時,鄭國東邊有宋、魯、曹、衛、陳、蔡等國,其中,宋國最為強大,成為阻礙鄭國發展的一顆硬釘子。
鄭莊公採取措施,先聯合齊、魯兩國共同壓制宋國,再以宋國不向周王朝貢為名,聯合諸國攻打宋國,並對沒有參與出兵攻宋的小國予以制裁。在鄭莊公的苦心經營下,宋國終於成為了鄭國的跟班!
鄭莊公以周朝卿士身份,對周王室和鄰國又打又拉:他一面以維護周王室權威為名出師攻打鄰國,一面帶頭破壞周王室的統治地位。如果鄭國是大國,一切還好說。無奈鄭國太小,只能以聯盟他國策略爭霸。鄭莊公權謀老到,尚有迂迴之地。但莊公寵子,因其去世引發的諸子爭位,大大削弱了鄭國實力。與此同時,齊、楚、秦、晉等大國的崛起,也使地處“四戰之地”的鄭國再無崛起之機遇!
回覆列表
莊公死後,長子忽繼位,即鄭昭公。鄭昭公這個人威望是有的,也很能帶兵打仗,可惜政治方面不夠成熟。當初齊僖公很喜歡他,幾次提出想讓他做女婿,他卻以“齊大非偶”為由拒絕了。若有了齊國這個靠山,昭公不僅君位坐得更穩,而且可以繼承莊公的事業,與齊國聯合向東擴充套件。另外昭公在國內和大臣高渠彌交惡,卻心慈手軟,甚至仍然重用他,渾然沒有意識到危險,高渠彌卻總是擔心昭公什麼時候會對他下手,所以一直找機會先下手為強。
結果鄭昭公兩次失位。一次是宋國插手鄭國內政,要挾大臣祭仲另立公子突為國君,即鄭厲公,迫使昭公出逃。第二次是昭公靠祭仲幫助復位後,被高渠彌趁打獵時候偷襲,把命也丟了。
後來鄭國又歷經鄭子亹、鄭子嬰兩位君主,最後鄭厲公再次奪位成功,這樣鄭國持續二十年的內亂才告一段落,國家實力大為削弱,而此時國際形式也已經風雲突變,鄭莊公留下的霸業已經所剩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