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正因這個朝代的存在,使得今人得以一窺封建王朝的真實面貌,從詩歌繪畫,到織造文學,這個時代保留著之前各朝代的特色以外,也融入了屬於自己的特色,使得這個朝代的很多藝術都是有著其特殊的味道,而這份味道,除了體現在這些高雅藝術之上,也體現在宮廷筵宴之上。
清朝的宮廷筵宴,無論是在菜餚還是在筵席禮儀之上,都屬於既保留了封建王朝幾千年的傳統的同時又增加了自己本民族飲食文化進去,造就了不一樣的清宮筵宴形式,尤其是清朝的宮廷筵宴禮儀更是如此,可以說是十分的繁雜,但是卻獨具特色。
清朝的宮廷筵宴如果要追溯源頭的話,那應當要追溯到努爾哈赤時期,當時的努爾哈赤建立了女真族,並且在1616年的時候建立了政權,這便是“後金國”。
民以食為天,士兵們也不例外,食物是犒勞士兵們最好的獎賞,連年征戰的勝利使得軍中經常會舉行一些慶功宴,用以犒勞士兵穩定軍心。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的其他部落的人前來投誠,面對這樣的情況,努爾哈赤必然是要舉辦筵席的,而且越盛大越好,以此達到讓更多部落前來投誠的目的。
這個時候的女真族的經濟並不算髮達,甚至可以說有點短缺,因而這樣的筵席可以說是十分的簡陋,根本比不上之後的宮廷筵宴,對於這些刀尖舔血的人來說,有肉就已經是最高規格的獎勵。
除了筵席簡陋之外,這時候的宴會也沒有什麼規矩可言,大家圍坐在炕上,各自吃喝,沒有等級區分。但即便如此,這樣的宴會和後世奢侈且規矩繁多的宮廷筵宴的本質也是沒有什麼差別的——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籠絡人心,鞏固政權的穩定。
如果說努爾哈赤時期,清朝的筵宴已經有了一個雛形, 那麼皇太極時期,清朝的宮廷筵宴禮制才開始了真正的形成。1636年,皇太極繼位,原本的“後金”也變為了我們更加熟悉的“大清”,女真族也改了名字變成了“滿洲”,也就是現在的滿族,在皇太極手中,一個封建國家的各個制度開始逐漸的建立並且完善,其中就包括了宮廷筵宴禮制。
1636年正月,皇太極便舉辦了清朝第一次正式的宮廷筵宴,這次舉辦在祭天大典之後的筵宴也有著祭天大典同等的威嚴——人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圍坐在一起無大小尊卑之分了,皇太極作為皇,作為最尊貴的人物,獨自一張桌子,坐北朝南,而其他的王公貴族們根據品階依此落座。而筵席也不再像之前一樣簡陋,而是十分的豐富,除卻山珍野味外還有許多精緻糕點、水果等等。自此後,清宮的宮廷筵宴制度開始了逐漸完善的過程。
清朝入關之後,除了思想之上受到了中原漢文化的影響以外,飲食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甚至於宮廷筵宴都有了所謂的漢席和滿席之分,而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宮廷筵宴的制度已經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除了先前的三大節宴以外,還增加了很多不同的宴會。
清朝的宮廷筵宴可以說是其飲食文化的最高層次,同時其也是整個皇家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筵宴的禮制方面是十分有講究的。
第一點便是嚴格遵循禮制,禮儀繁瑣複雜,清宮筵席嚴格的遵守定下來的規矩以及皇家的禮儀規範,就連所謂的家宴也是如此,皇帝坐中間,兩側是頭桌、二桌、三桌,以此類推,左尊右卑,參加宴會的人按照自身的地位落座,不能隨意坐下,先上冷膳再上熱膳,進膳後便是湯和飯,等到吃完會上奶茶,奶茶喝完轉宴等等,規矩繁多,錯一不可。
第二點便是宴會上的美食和承載美食的器具。首先要說的是餐具,清宮的餐具無一不精美絕倫,說是藝術品也毫不過分。這些餐具一般是用金、銀、銅、錫、玉、瑪瑙等為材質,除了實用之外,單單擺出來也十分的精美。而食物更是如此,每餐必備山珍海味,什麼燕窩鮑魚是常客,而且這些食材可不是隨意挑選的,每一種食材都有著其特定的產區,甚至連大小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第三點就要說到節日了,自古以來,節日都是各種宴會的“由頭”,清宮也不例外,雖然說滿族的節日和中原漢族的節日並不相同,但是隨著漢文化的逐漸影響,也有著統治者穩定國家的考量,節日筵也成為了清宮筵席上的一大分類。
除了與民同樂一起過節外,清宮的飲食也有著節日特有的味道,比如說臘八喝臘八粥,元宵節吃元宵,端午吃粽子等等,這些也是宮廷筵會里必有的一部分,這使得清宮的佳節宴也有著佳節特有的味道,而不是單純的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和其他宴會一樣的普通宴會。
元旦宴:這是清宮三大節宴之一,也是一年之中最早舉辦的宴會。元旦可謂是全民狂歡的日子,清宮也不例外,這是整個宮廷一年裡最為隆重的節日,一般會在太和殿舉行,除了在太和殿宴賜百官外,後宮還會在乾清宮內舉辦各類家宴,用以慶祝一年伊始。
節令宴:這就是上文所說到的佳節宴,固定的年節時令舉辦對應的筵席,比如說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等等。
萬壽宴:這就是為了慶祝皇帝的壽辰而舉辦的宴會,一般會在太和殿舉辦,如果是大壽的話,則更為隆重,需要派遣專門的人去籌辦。清宮歷史之上也是中國歷史之上最豪華的萬壽宴要數慈禧的六十大宴,整個宴會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極度奢華。
千叟宴:千叟宴可以算得上是整個清宮規模最大的宴會了,畢竟看名字就知道人數眾多。同樣的,千叟宴也是整個清宮歷史之上舉辦次數最少的宴會,一共就舉辦了四次,康熙和乾隆兩代皇帝各自舉辦了兩次。
當然,清宮的筵席並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類似於鹿鳴宴、外藩宴等等宴會,在此便不一一贅述。
清朝的筵宴制度可以說是集中體現這清朝皇家的禮儀規範,但是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為了政治,比如說外藩宴就是為了聯合其他部落,鹿鳴宴是為了籠絡學子,千叟宴是為了彰顯國家富強百姓安樂,這些宴會其本身是服務於其封建統治的,而不僅僅是一場宴會。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正因這個朝代的存在,使得今人得以一窺封建王朝的真實面貌,從詩歌繪畫,到織造文學,這個時代保留著之前各朝代的特色以外,也融入了屬於自己的特色,使得這個朝代的很多藝術都是有著其特殊的味道,而這份味道,除了體現在這些高雅藝術之上,也體現在宮廷筵宴之上。
清朝的宮廷筵宴,無論是在菜餚還是在筵席禮儀之上,都屬於既保留了封建王朝幾千年的傳統的同時又增加了自己本民族飲食文化進去,造就了不一樣的清宮筵宴形式,尤其是清朝的宮廷筵宴禮儀更是如此,可以說是十分的繁雜,但是卻獨具特色。
1、 清朝宮廷筵宴的形成清朝的宮廷筵宴如果要追溯源頭的話,那應當要追溯到努爾哈赤時期,當時的努爾哈赤建立了女真族,並且在1616年的時候建立了政權,這便是“後金國”。
民以食為天,士兵們也不例外,食物是犒勞士兵們最好的獎賞,連年征戰的勝利使得軍中經常會舉行一些慶功宴,用以犒勞士兵穩定軍心。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的其他部落的人前來投誠,面對這樣的情況,努爾哈赤必然是要舉辦筵席的,而且越盛大越好,以此達到讓更多部落前來投誠的目的。
這個時候的女真族的經濟並不算髮達,甚至可以說有點短缺,因而這樣的筵席可以說是十分的簡陋,根本比不上之後的宮廷筵宴,對於這些刀尖舔血的人來說,有肉就已經是最高規格的獎勵。
除了筵席簡陋之外,這時候的宴會也沒有什麼規矩可言,大家圍坐在炕上,各自吃喝,沒有等級區分。但即便如此,這樣的宴會和後世奢侈且規矩繁多的宮廷筵宴的本質也是沒有什麼差別的——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籠絡人心,鞏固政權的穩定。
如果說努爾哈赤時期,清朝的筵宴已經有了一個雛形, 那麼皇太極時期,清朝的宮廷筵宴禮制才開始了真正的形成。1636年,皇太極繼位,原本的“後金”也變為了我們更加熟悉的“大清”,女真族也改了名字變成了“滿洲”,也就是現在的滿族,在皇太極手中,一個封建國家的各個制度開始逐漸的建立並且完善,其中就包括了宮廷筵宴禮制。
1636年正月,皇太極便舉辦了清朝第一次正式的宮廷筵宴,這次舉辦在祭天大典之後的筵宴也有著祭天大典同等的威嚴——人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圍坐在一起無大小尊卑之分了,皇太極作為皇,作為最尊貴的人物,獨自一張桌子,坐北朝南,而其他的王公貴族們根據品階依此落座。而筵席也不再像之前一樣簡陋,而是十分的豐富,除卻山珍野味外還有許多精緻糕點、水果等等。自此後,清宮的宮廷筵宴制度開始了逐漸完善的過程。
清朝入關之後,除了思想之上受到了中原漢文化的影響以外,飲食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甚至於宮廷筵宴都有了所謂的漢席和滿席之分,而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宮廷筵宴的制度已經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除了先前的三大節宴以外,還增加了很多不同的宴會。
2、 清朝宮廷筵宴的禮制特點清朝的宮廷筵宴可以說是其飲食文化的最高層次,同時其也是整個皇家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筵宴的禮制方面是十分有講究的。
第一點便是嚴格遵循禮制,禮儀繁瑣複雜,清宮筵席嚴格的遵守定下來的規矩以及皇家的禮儀規範,就連所謂的家宴也是如此,皇帝坐中間,兩側是頭桌、二桌、三桌,以此類推,左尊右卑,參加宴會的人按照自身的地位落座,不能隨意坐下,先上冷膳再上熱膳,進膳後便是湯和飯,等到吃完會上奶茶,奶茶喝完轉宴等等,規矩繁多,錯一不可。
第二點便是宴會上的美食和承載美食的器具。首先要說的是餐具,清宮的餐具無一不精美絕倫,說是藝術品也毫不過分。這些餐具一般是用金、銀、銅、錫、玉、瑪瑙等為材質,除了實用之外,單單擺出來也十分的精美。而食物更是如此,每餐必備山珍海味,什麼燕窩鮑魚是常客,而且這些食材可不是隨意挑選的,每一種食材都有著其特定的產區,甚至連大小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第三點就要說到節日了,自古以來,節日都是各種宴會的“由頭”,清宮也不例外,雖然說滿族的節日和中原漢族的節日並不相同,但是隨著漢文化的逐漸影響,也有著統治者穩定國家的考量,節日筵也成為了清宮筵席上的一大分類。
除了與民同樂一起過節外,清宮的飲食也有著節日特有的味道,比如說臘八喝臘八粥,元宵節吃元宵,端午吃粽子等等,這些也是宮廷筵會里必有的一部分,這使得清宮的佳節宴也有著佳節特有的味道,而不是單純的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和其他宴會一樣的普通宴會。
上面說了這麼多,下面來列舉下清朝常見宴會種類元旦宴:這是清宮三大節宴之一,也是一年之中最早舉辦的宴會。元旦可謂是全民狂歡的日子,清宮也不例外,這是整個宮廷一年裡最為隆重的節日,一般會在太和殿舉行,除了在太和殿宴賜百官外,後宮還會在乾清宮內舉辦各類家宴,用以慶祝一年伊始。
節令宴:這就是上文所說到的佳節宴,固定的年節時令舉辦對應的筵席,比如說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等等。
萬壽宴:這就是為了慶祝皇帝的壽辰而舉辦的宴會,一般會在太和殿舉辦,如果是大壽的話,則更為隆重,需要派遣專門的人去籌辦。清宮歷史之上也是中國歷史之上最豪華的萬壽宴要數慈禧的六十大宴,整個宴會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極度奢華。
千叟宴:千叟宴可以算得上是整個清宮規模最大的宴會了,畢竟看名字就知道人數眾多。同樣的,千叟宴也是整個清宮歷史之上舉辦次數最少的宴會,一共就舉辦了四次,康熙和乾隆兩代皇帝各自舉辦了兩次。
總結當然,清宮的筵席並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類似於鹿鳴宴、外藩宴等等宴會,在此便不一一贅述。
清朝的筵宴制度可以說是集中體現這清朝皇家的禮儀規範,但是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為了政治,比如說外藩宴就是為了聯合其他部落,鹿鳴宴是為了籠絡學子,千叟宴是為了彰顯國家富強百姓安樂,這些宴會其本身是服務於其封建統治的,而不僅僅是一場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