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春秋網

    《梁甫吟》:“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這是一首齊魯民謠,說的是春秋戰國時“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國的三個勇士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接為國家立下很多功勞,但皆個性高傲、狂妄,齊景公擔憂他們聯合起來威脅齊國王室的安全,於是齊相晏子獻計,賞兩個桃子給三個勇士吃,三人爭功,先後自殺。

    諸葛亮少有大志,在隆中種地時,其實就有志出門,只不過未逢明主。他自比管仲、樂毅,這二位都是春秋戰國時的將相之才,哪有隱士的一點點味道?諸葛亮好為《梁甫吟》,其實是可嘆為士、為相之道。保國安民,為士應該怎麼樣,為相應該怎麼樣,諸葛亮自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是不恥於當齊相晏嬰那樣的相的,他設了一個陷井殺了三個齊國的勇士,雖然解除了他們對齊國的威脅,但也同時除去了三個齊國的人才。做為一個合格的丞相,應該想辦法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不是殺了他們。如果遇到外患,是不是還用得著他們呢,讓晏嬰上陣殺敵行嗎?

    這三個勇士也是諸葛亮不敢恭維的,為兩個桃子爭什麼功呢,因爭功而取禍,愚蠢啊。諸葛亮的誡子書裡面,有“寧靜致遠”四個字,其實是他為人處事的精華。不爭其實就是最大的爭。後來諸葛亮做了蜀漢的丞相,果然提出了他自己認為的執政理念,得以三分天下有其一。

  • 2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史書記載,諸葛亮在隆中鄉下,喜歡一邊種田,一邊唱一首叫“梁父吟”(又稱“梁甫吟

    ”的歌。大家是不是覺得一邊勞動一邊唱歌乃放鬆心情之舉很正常呢,但問題是,這首歌不是一首普通的歌,這是一首輓歌,也就是一首送葬的歌曲。

    原來,所謂“梁父”乃泰山腳下的一座山,古代帝王封禪,有“封泰山必禪梁父”,封是祭天,禪是祭地,於是梁父山就被當作地府的所在。古人認為,人死後,魂魄要離開身體,去往不同的地方,其中魂去梁父山,魄歸蒿里山(嵩裡也是泰山腳下的一座山),故而在《漢樂府》中便有兩首輓歌,一首稱《梁父吟》,一首稱《嵩裡行》,曹操有一首經典詩篇《嵩裡行》,就是用漢樂府的舊題與舊曲填詞改編。

    歷史就是這樣的巧合,我以為三國之歷史,魂去諸葛亮,魄歸曹操,一如他們喜歡的輓歌,充滿了悲劇色彩。

    總之,《梁父吟》可不是一首勞動號子,而是一首流傳在諸葛亮山東老家、流淌在諸葛亮童年記憶裡(諸葛亮父親曾任泰山郡丞)的悲哀輓歌,其內容也是講述了一個關於死亡的悲劇故事,二桃殺三士。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身為一個搖滾青年,諸葛亮在哀嘆,身在亂世,就如同飄零的浮萍,毫無安全感可言,一個人,如果缺乏保全自己的謀略,缺乏對時局清醒地認識,即使“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也可能為他人所害。這種對於亂世的恐懼,在諸葛亮後來的《出師表》中也有表達:“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幼失怙恃,少年時代又隨叔父顛沛流離,連續經歷了老家琅琊(曹操屠徐州)與豫章的戰亂,在戰亂中他老家的小夥伴估計都死了,他的兄長諸葛瑾也與他們離散而不知流落在江東何處,他的叔父也在豫章戰死。也就是說,諸葛亮在少年兒童時期,就已經無數次的直面生離死別與戰爭創傷!一個人有多痛恨亂世,就有多渴望治世;諸葛亮有多痛恨曹操屠城,痛恨軍閥武夫爭權奪利,就有多渴望文景之治,渴望漢武盛世,渴望昭宣中興,所以他才會一次次地向劉禪呼喊:“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

    另外,諸葛亮的《梁甫吟》中的齊相晏子,不僅智謀高超,而且“以節儉力行重於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在朝廷上,國君說話涉及晏子,晏子就正直地陳述自己的意見;國君的話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辦事。國君能行正道,就順著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時,就對命令斟酌著去辦(注4)。諸葛亮後為蜀相,也是這條路子,可見這些政治的種子,在他年輕時早已種下。

    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搖滾青年。現代的唐朝樂隊唱《夢迴唐朝》,諸葛亮則“夢迴大漢”,所以他一次次不合時宜的在田野間哭喪,哀悼那早已逝去的大漢榮光,在憤世嫉俗的同時熱愛生命、尋求理想,而後又一次次地北伐中原,與命運抗爭!

  • 3 # 路尋寫作創富

    想知道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有什麼含義?那得先看看“梁甫吟”!

    《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緩步走出臨淄城的城門,遙望蕭瑟死寂的蕩陰裡。

    那裡有三座墳墓緊相連,形狀大小都非常的相似。

    請問這裡是誰家的墓地,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氏。

    他們的力氣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斷系大地的繩子。

    不料他們一朝遭到讒言,兩個小桃竟殺死三勇士。

    誰能夠設想出這個奇計?他就是齊國的宰相晏子。

    這首古辭從寫墳開始,所詠為齊景公用國相晏嬰之謀,以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諸葛亮好為“梁甫吟”的原因

    《梁甫吟》慷慨悲涼,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對《梁甫吟》中晏嬰的謀略是非常敬佩的,也希望自己能成就像名相晏嬰那樣的事業。

    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是他在抒發對春秋名相晏嬰的景慕之情。晏嬰“節儉力行”的做事方法、幫助齊國三代國君穩固霸主地位的功業、“三世顯名於諸侯”的無上榮耀,都是諸葛亮所無比景仰和羨慕的。諸葛亮一生的理想,的確也是像晏嬰那樣輔助諸侯,成就霸業。

    當然也不排除諸葛亮自我炒作,待價而沽。因為他一直想濟世立功,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三顧茅廬,都能自抬身價不是!

  • 4 # 九州歷史

    諸葛亮除了好為“梁甫吟”,還經常抱膝長嘯(類似吹口哨),我認為這兩者是一回事,因為諸侯都不來徵召,他覺得壯志難酬。“梁甫吟”單就內容來說,慷慨悲涼,吟起來慷慨有力,適合有大志者歌唱。

    好為“梁甫吟”也可能是諸葛亮故弄玄虛的手段,以此包裝自己。他在隆中,自詡管仲樂毅,非常狂妄,要知道管仲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樂毅幫助燕國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兩人一文一武。諸葛亮以此告訴天下人,自己能文能武,能出將、能入相。

    單就這些包裝還不夠。他積極結交荊州名門大族,與荊州四大家族都有親戚關係。在這種氛圍下,當地流傳“伏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幫助諸葛亮宣傳的,有他的岳父黃承彥,到處說諸葛亮有才;有黃承彥的好友司馬徽,“伏龍鳳雛”的說法就是他創造的;有跟諸葛亮齊名的龐統家族,諸葛亮的一個姐姐嫁到龐家;還有諸葛亮的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

    諸葛亮的這些行動表明,他雖然平時穿一身道袍,卻根本不想躬耕隆中、淡泊明志,而是想要吸引諸侯前來徵召。但是可能因為諸葛亮太年輕,在荊州一帶,提起諸葛亮,劉表等人都不感冒,“時人莫之許也”,找不到識貨的。

    因緣際會,經歷無數坎坷的劉備,廣求賢才,與諸葛亮成為君臣,這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君臣。諸葛亮不僅遇到明主,而且自己成了士大夫的千古楷模。

  • 5 # 吳君逸

    \梁父吟是喪葬時唱,淒涼悲傷。這他許是諸葛個性喜好。同時也預示諸葛的命運。註定跟失敗聯絡在一起。諸葛本性謹慎。說現實就是膽小,他看人不準,沒有識人用人能力。同時不能審時度勢!心胸較窄,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後內心也懊悔,心知肚明統一天下是王二麻子不可能的事。彝陵之戰能說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厲害的恐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