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55456115012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此話出自: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傳習錄》。其含義:種樹木必須將樹木的根系培養好,修養品德的人必須先培養好自己的心性。告訴我們的道理:要想培育一棵大樹,要從樹根培育;要想教育一個人就要從德開始。即俗話說:澆花澆根,交人交心。

      作者: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代表作《王明陽全集》。【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都很顯著的有兩個半人,這兩個人是指諸葛亮、王陽明,另半個人是指曾國藩。】王守仁的主要思想成就有:心外無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唯求其是;士農工商;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傳習錄》是王守仁(王陽明)教育思想成就的集中體現,分上、中、下三卷。捲上是王守仁講學的語錄,內容包括他早期講學時主要討論的“格物論”、“心即理”,以及有關經學本質與心性問題;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寫給時人及門生的七封信,實際上是七封論學書,此外還有《社會教條》等。在卷中最有影響的是《答顧東橋書》(又名《答人論學書》)和《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著重闡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論;卷下一部分是講學語錄,另一部分是《朱子晚年定論》。《朱子晚年定論》包括王守仁寫的序和由他輯錄的朱熹遺文中三十四條“大悟舊說之非”的自責文字,旨在讓朱熹作自我批評與自我否定,證明朱熹晚年確有“返本求真”的“心學”傾向。卷下收錄的王守仁講學語錄主要是討論“良知”與“致良知”的。

      王明陽至理名言主要有: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心即理也。”

      “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教)

      “有志於聖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跨行轉賬1000要扣多少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