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將面臨很多種疾病,而中風就是其中之一。
中風,又稱為腦卒中,是腦出血和腦梗死的統稱。
其中,急性腦梗約佔全部中風的60-80%,是最常見的中風型別,且死亡人數超過了癌症,是致死華人的第一“元兇”。
研究顯示,中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卒中。
人到中年,不想中風,記住:4個習慣最好能改掉!
習慣一:經常熬夜
經常熬夜會使睡眠不足,降低身體免疫能力,更容易生病。
研究表明,不充足的睡眠會導致血管的內皮功能受損,久而久之,血管會慢慢受損,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實際上,偶爾熬夜幾次對身體沒太大礙,及時調整,休息好就行,但對很多人來說,不熬夜很難。這樣是為什麼半夜突發中風的這麼多原因之一。
習慣二:吸菸太多
吸菸,是一種讓人上癮的行為,會增加血管疾病的發生。
吸菸會使中風的風險提高3倍以上,容易導致面癱、視力模糊、行走困難等表現。
吸菸會促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加速動脈硬化,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腦卒中、冠心病的發生。
吸菸還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可能誘發腦動脈瘤的發生。
習慣三:長期久坐
下肢血管是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但對身體健康來說,也很重要!
長期久坐會使下肢血管流速減慢,降低新陳代謝,增加患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
久坐不動會使血管內廢物逐漸累積,使脂肪酸在血管壁上沉積,促使粥樣硬化提前發生,一旦斑塊脫落,會隨血液流向全身各處,堵在不同部位,會誘發不同疾病,如堵在腦部,誘發腦卒中,堵在肺部,誘發肺栓塞,堵在心臟,誘發心梗等。
習慣四:酒不離手
很多人認為喝酒有利於活血化瘀,若控制不好攝入量,也是一個誘發腦卒中的“催化劑”。
酒精可促使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從而導致冠狀動脈硬化;同時,血液中多餘脂質會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變小引起高血壓,血壓升高會增加腦出血的發生。
提醒:小測試識別中風,重要時刻能保命!
1,臉(Face):讓患者露齒微笑,看一看他的嘴歪不歪,若出現一側面部表情不正常,要小心了;
2,手臂(Arm):讓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10秒鐘,若無法順利舉起雙手或單手,或單手或雙手無力、麻木而動彈不了,要小心了;3,說話(Speech):讓患者重複一句話,檢視聲音是否清晰且完整,若說話含糊不清、語言表達困難,要小心;
4,時間(Time):一旦測試出現異常,抓緊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
若任何前三項有一個不正常,且第一次發作,中風有72%的可能,若三項都出現,中風的可能性會大於85%,要警惕了!
中風發生前,會出現幾個“突然”,一定要重視!
1,突然劇烈頭痛,或與平時不同的頭痛。
2,突然眼前一過性發黑,幾秒或幾十秒後看完全恢復正常。
3,突然頭部眩暈,走路不穩。4,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
5,突然昏迷,怎麼喊都喊不醒。
6,突然吐字不清,出現口角歪斜、流口水。
小中風,是一種預警,常預示著大中風的來臨,一旦出現以上徵兆,及時送往醫院,可保住生命!
切記,中風的最佳搶救時間是發病後6小時內,在此時間內接受及時且正確的治療,可減少後遺症。
生活中,保護好血管,預防中風,記住“二補、三控制”:
1,補α-亞麻酸,調節脂質代謝
研究發現,α-亞麻酸是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不能人體自行合成,需從食物中獲取,又被稱為必需脂肪酸。
相關研究表明,α-亞麻酸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可分解為EPA和DHA,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可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達到調節脂質代謝的作用。
平時可以每天食用5毫升青蘇子油,或每週吃2到3次深海魚,都能滿足人體營養需求。
青蘇子油富含α-亞麻酸,其含量大約66.7%左右,被譽為“陸地深海魚”,將其拌入200毫升酸奶中,或油淋菜即可。
2,補水分,改善血液粘稠
平時多喝水,補充水分,利於稀釋血液,改善血液粘稠狀態,減少血栓形成,對保護血管也有一定幫助。
記住,早起後,刷完牙,喝一杯溫水,補充水分,還能稀釋血液,改善血液狀態,預防血管疾病。
喝水時放些綠茶,有利於機體清除自由基,對血管有一定保護作用,還可延緩衰老。
1,控制血壓
血壓高,也會誘發中風,資料顯示,高血壓者患腦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4倍。
控制好血壓,平時少生氣,儘量不要喝酒、吸菸、熬夜,保持規律的作息,更要控制鹽分的攝入,每人每天鹽分攝入不超過4克為宜。
記得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的人,血壓控制在80-130mmHg即可。
2,控制血糖
血糖高,控制不良好,也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資料顯示,患糖尿病者與非糖尿病者相比,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
控制好血糖,還可預防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下肢血管病變等,平時飲食少食多餐、少肉多菜,不要喝高糖飲料、酒等,定期監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早發現異常、早接受相應治療。
一定管住嘴、邁開腿,按時服用降糖藥,尤其是有糖尿病史5年以上的人。
3,控制血脂
血脂高,會增加血液粘稠度,促使血栓形成,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誘發高血壓、腦卒中、心梗等突發疾病。
控制好血脂,平時飲食上控制好脂肪攝入,多菜少肉、控制油鹽糖攝入,避免脂肪、蛋白質、糖分過量堆積,保證熱量攝入與消耗達到動態平衡,預防肥胖。
最重要就是要適量運動,提高新陳代謝,控制好體重,還要遵醫囑服用降脂藥,並定期進行復查。
人到中年,將面臨很多種疾病,而中風就是其中之一。
中風,又稱為腦卒中,是腦出血和腦梗死的統稱。
其中,急性腦梗約佔全部中風的60-80%,是最常見的中風型別,且死亡人數超過了癌症,是致死華人的第一“元兇”。
研究顯示,中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卒中。
人到中年,不想中風,記住:4個習慣最好能改掉!
習慣一:經常熬夜
經常熬夜會使睡眠不足,降低身體免疫能力,更容易生病。
研究表明,不充足的睡眠會導致血管的內皮功能受損,久而久之,血管會慢慢受損,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實際上,偶爾熬夜幾次對身體沒太大礙,及時調整,休息好就行,但對很多人來說,不熬夜很難。這樣是為什麼半夜突發中風的這麼多原因之一。
習慣二:吸菸太多
吸菸,是一種讓人上癮的行為,會增加血管疾病的發生。
吸菸會使中風的風險提高3倍以上,容易導致面癱、視力模糊、行走困難等表現。
吸菸會促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加速動脈硬化,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腦卒中、冠心病的發生。
吸菸還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可能誘發腦動脈瘤的發生。
習慣三:長期久坐
下肢血管是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但對身體健康來說,也很重要!
長期久坐會使下肢血管流速減慢,降低新陳代謝,增加患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
久坐不動會使血管內廢物逐漸累積,使脂肪酸在血管壁上沉積,促使粥樣硬化提前發生,一旦斑塊脫落,會隨血液流向全身各處,堵在不同部位,會誘發不同疾病,如堵在腦部,誘發腦卒中,堵在肺部,誘發肺栓塞,堵在心臟,誘發心梗等。
習慣四:酒不離手
很多人認為喝酒有利於活血化瘀,若控制不好攝入量,也是一個誘發腦卒中的“催化劑”。
酒精可促使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從而導致冠狀動脈硬化;同時,血液中多餘脂質會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變小引起高血壓,血壓升高會增加腦出血的發生。
提醒:小測試識別中風,重要時刻能保命!
1,臉(Face):讓患者露齒微笑,看一看他的嘴歪不歪,若出現一側面部表情不正常,要小心了;
2,手臂(Arm):讓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10秒鐘,若無法順利舉起雙手或單手,或單手或雙手無力、麻木而動彈不了,要小心了;3,說話(Speech):讓患者重複一句話,檢視聲音是否清晰且完整,若說話含糊不清、語言表達困難,要小心;
4,時間(Time):一旦測試出現異常,抓緊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
若任何前三項有一個不正常,且第一次發作,中風有72%的可能,若三項都出現,中風的可能性會大於85%,要警惕了!
中風發生前,會出現幾個“突然”,一定要重視!
1,突然劇烈頭痛,或與平時不同的頭痛。
2,突然眼前一過性發黑,幾秒或幾十秒後看完全恢復正常。
3,突然頭部眩暈,走路不穩。4,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
5,突然昏迷,怎麼喊都喊不醒。
6,突然吐字不清,出現口角歪斜、流口水。
小中風,是一種預警,常預示著大中風的來臨,一旦出現以上徵兆,及時送往醫院,可保住生命!
切記,中風的最佳搶救時間是發病後6小時內,在此時間內接受及時且正確的治療,可減少後遺症。
生活中,保護好血管,預防中風,記住“二補、三控制”:
“二補”:1,補α-亞麻酸,調節脂質代謝
研究發現,α-亞麻酸是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不能人體自行合成,需從食物中獲取,又被稱為必需脂肪酸。
相關研究表明,α-亞麻酸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可分解為EPA和DHA,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可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達到調節脂質代謝的作用。
平時可以每天食用5毫升青蘇子油,或每週吃2到3次深海魚,都能滿足人體營養需求。
青蘇子油富含α-亞麻酸,其含量大約66.7%左右,被譽為“陸地深海魚”,將其拌入200毫升酸奶中,或油淋菜即可。
2,補水分,改善血液粘稠
平時多喝水,補充水分,利於稀釋血液,改善血液粘稠狀態,減少血栓形成,對保護血管也有一定幫助。
記住,早起後,刷完牙,喝一杯溫水,補充水分,還能稀釋血液,改善血液狀態,預防血管疾病。
喝水時放些綠茶,有利於機體清除自由基,對血管有一定保護作用,還可延緩衰老。
“三控制”:1,控制血壓
血壓高,也會誘發中風,資料顯示,高血壓者患腦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4倍。
控制好血壓,平時少生氣,儘量不要喝酒、吸菸、熬夜,保持規律的作息,更要控制鹽分的攝入,每人每天鹽分攝入不超過4克為宜。
記得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的人,血壓控制在80-130mmHg即可。
2,控制血糖
血糖高,控制不良好,也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資料顯示,患糖尿病者與非糖尿病者相比,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
控制好血糖,還可預防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下肢血管病變等,平時飲食少食多餐、少肉多菜,不要喝高糖飲料、酒等,定期監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早發現異常、早接受相應治療。
一定管住嘴、邁開腿,按時服用降糖藥,尤其是有糖尿病史5年以上的人。
3,控制血脂
血脂高,會增加血液粘稠度,促使血栓形成,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誘發高血壓、腦卒中、心梗等突發疾病。
控制好血脂,平時飲食上控制好脂肪攝入,多菜少肉、控制油鹽糖攝入,避免脂肪、蛋白質、糖分過量堆積,保證熱量攝入與消耗達到動態平衡,預防肥胖。
最重要就是要適量運動,提高新陳代謝,控制好體重,還要遵醫囑服用降脂藥,並定期進行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