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劉公仲偃自河東河北宣撫使召歸,除京城四壁守禦使。與時相議不合,鐫官落職奉祠。京城既失守,敵欲得公,用事者詒公以割地遣詣敵營。敵得公喜甚,即館於僧寺,遣人為言國相知公名,將欲大用。公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可!”國相蓋謂粘罕,公守真定時,敵人攻城不能下。再入寇而公已去,真定遂陷,故以此知公也。車駕既北狩,敵復遣人謂公曰:“請以家屬北去,取富貴,無徒死。”公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召其指使陳灌謂曰:“國破主遷,乃欲用我,我寧死耳!”即手書片紙付灌持歸報其子,以衣絛自縊死。粘罕聞而嘆曰:“是忠臣也。”令葬之。公薨八十日,其子始克具棺斂,顏色如生,人以為忠節之氣所致雲。朝廷褒其死節,諡忠顯,又賜碑額為“旌忠褒節”之碑。
(選自《獨醒雜誌》)
【註釋】劉公仲偃:即劉仲偃。除:拜受官位。鐫官:削去官職。奉祠:指祭祀等,這裡指祭祀官。用事者:辦事的人,指後文的陳灌。詒:欺詐。館:住。粘罕:金朝名將,女真族,勇猛有謀。
譯文:
劉仲偃從河東河北宣撫使的職位上召回,被任命為京城城防的守禦使。與當時的宰相政見不合,罷官被貶為祭祀官。京城不久失守,敵人想得到劉仲偃,陳灌欺詐劉仲偃用割地(的條件)讓他到敵營。敵人得到了劉仲偃很高興,立即在寺廟裡給劉仲偃安排了住處。派人對(劉仲偃)說丞相知道他的名聲,想要重用他。劉仲偃說:“苟且偷生地來侍奉你朝,除非死了不然絕不可能!”丞相告訴粘罕,劉仲偃在守真定時,敵人攻城沒能攻下。(敵人)再攻城時,劉仲偃已離開,真定於是陷落了,所以以此知道劉仲偃的才能。皇帝就要到北方去了(皇帝就要被擄到北方去),敵人又派人對劉仲偃說:“請跟家屬往北離開,求取富貴,不要白白地死去。”劉仲偃仰天長嘆說:“有這樣的事情嗎?”於是招來陳灌說:“國家衰敗,皇帝北遷,就想重用我,我寧可死去(也不從)!”隨即寫下遺言交給陳灌讓他拿著回去交給自已的兒子,用衣帶自縊而死。粘軍聽說後嘆息說:“劉仲偃是個忠臣啊。”就下令埋葬劉仲偃。劉仲偃死後80天,他的兒子才能夠用棺木收殮,(收斂時)他的樣貌就像活著一樣,人們都認為這是忠節的浩然正氣所導致的。朝廷獎他的忠義,賜諡號忠顯,又賜給他寫著“旌忠褒節”的一塊碑。
原文:
原文:
劉公仲偃自河東河北宣撫使召歸,除京城四壁守禦使。與時相議不合,鐫官落職奉祠。京城既失守,敵欲得公,用事者詒公以割地遣詣敵營。敵得公喜甚,即館於僧寺,遣人為言國相知公名,將欲大用。公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可!”國相蓋謂粘罕,公守真定時,敵人攻城不能下。再入寇而公已去,真定遂陷,故以此知公也。車駕既北狩,敵復遣人謂公曰:“請以家屬北去,取富貴,無徒死。”公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召其指使陳灌謂曰:“國破主遷,乃欲用我,我寧死耳!”即手書片紙付灌持歸報其子,以衣絛自縊死。粘罕聞而嘆曰:“是忠臣也。”令葬之。公薨八十日,其子始克具棺斂,顏色如生,人以為忠節之氣所致雲。朝廷褒其死節,諡忠顯,又賜碑額為“旌忠褒節”之碑。
(選自《獨醒雜誌》)
【註釋】劉公仲偃:即劉仲偃。除:拜受官位。鐫官:削去官職。奉祠:指祭祀等,這裡指祭祀官。用事者:辦事的人,指後文的陳灌。詒:欺詐。館:住。粘罕:金朝名將,女真族,勇猛有謀。
譯文:
劉仲偃從河東河北宣撫使的職位上召回,被任命為京城城防的守禦使。與當時的宰相政見不合,罷官被貶為祭祀官。京城不久失守,敵人想得到劉仲偃,陳灌欺詐劉仲偃用割地(的條件)讓他到敵營。敵人得到了劉仲偃很高興,立即在寺廟裡給劉仲偃安排了住處。派人對(劉仲偃)說丞相知道他的名聲,想要重用他。劉仲偃說:“苟且偷生地來侍奉你朝,除非死了不然絕不可能!”丞相告訴粘罕,劉仲偃在守真定時,敵人攻城沒能攻下。(敵人)再攻城時,劉仲偃已離開,真定於是陷落了,所以以此知道劉仲偃的才能。皇帝就要到北方去了(皇帝就要被擄到北方去),敵人又派人對劉仲偃說:“請跟家屬往北離開,求取富貴,不要白白地死去。”劉仲偃仰天長嘆說:“有這樣的事情嗎?”於是招來陳灌說:“國家衰敗,皇帝北遷,就想重用我,我寧可死去(也不從)!”隨即寫下遺言交給陳灌讓他拿著回去交給自已的兒子,用衣帶自縊而死。粘軍聽說後嘆息說:“劉仲偃是個忠臣啊。”就下令埋葬劉仲偃。劉仲偃死後80天,他的兒子才能夠用棺木收殮,(收斂時)他的樣貌就像活著一樣,人們都認為這是忠節的浩然正氣所導致的。朝廷獎他的忠義,賜諡號忠顯,又賜給他寫著“旌忠褒節”的一塊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