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東三農

    問題:竹蓀菌栽培技術好學嗎?需要注意哪些?

    答案:只要懂得或者瞭解一部分食用菌栽培技術的人,竹蓀菌栽培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第一,要了解竹蓀菌的生理特點。竹蓀菌種生長迅速,原種滿管僅需10~13天,母種45天長滿瓶,栽培種30天左右長滿瓶或袋,若是生料制種,僅需20天左右。竹蓀喜高溫高溼食用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15~33℃,最適溫度為22~32℃,子實體生長溫度為22~32℃,最適溫度為27~29℃,培養料含水量以68~70%為宜,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溼度85~95%。短期旱澇不會影響產量。竹蓀抗雜菌能力非常強大,適應性廣。對光線反應不敏感。生活力旺盛,栽培容易,菌絲不容易老化衰退,栽培種菌絲長滿瓶後放置4~6個月,播種後萌發正常。產量高,效益高。室外生料栽培,每平方米用料20千克,菌種4瓶。3~4月播種,5~10月份採收,當年每平方米可收幹品0.2~0.3千克,最高產量可達0.4千克。子實體朵形大,鮮菇長15~38釐米,直徑3~6釐米,裙與柄長度相近,曬乾率約8%

    第二,竹蓀菌種的常用的培養基有哪些。原種培養基配方:去皮土豆250克,葡萄糖20克,麥芽糖5克,維生素(B1)20毫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1.5克,瓊脂17~20克,pH5.5,水1000毫升。母種和栽培種配方:雜木屑70%,麩皮23%,粗米糠5%,石膏1%,蔗糖1%。

    第三,竹蓀菌種轉接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竹蓀菌種轉接後,經常發生不萌發也沒有汙染的現象,在制種過程中,只要稍加註意便能克服。①竹蓀對福爾馬林得敏感。接種前1天對接種箱或室燻蒸滅菌,接種時改用紫外線、石碳酸或來蘇兒消毒。竹蓀菌絲萌發與生長對培養基的含水量要求高,通常是70%左右,在裝瓶時,不可壓得太緊,否則影響通氣。培養基幹燥也會造成接種塊不萌發。菌絲受到嚴重的機械損傷後也會影響萌發。母種最好選用麥粒培養基或竹塊培養基。

    第四,竹蓀生料栽培常用培養基配方有哪些。竹蓀生料栽培的原料不限於竹類。各種雜木的根莖葉枝和竹木加工廠的下腳料,以及農作物秸稈和野草都可做為栽培竹蓀的原料。用竹、木作培養料,播種1次,可收穫2~3年。常用配方有①竹碎30%,木屑40%,木片30%;②玉米稈70%,木屑20%,竹葉10%;③竹料50%,雜木枝椏30%,豆稈20%等等。

    總之,竹蓀栽培不是一件難事,只要認真學習,掌握了食用菌栽培基礎知識,是水到渠成的事。

  • 2 # 鄂硒農技

    竹蓀雖然好吃,但掌握栽培技術比較難。竹蓀狠其它菌類一樣,需要培養製作菌種等複雜工序。由於竹蓀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比較嚴格,在栽培竹蓀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用料要充足:每667平方米用料(乾料)3000~4000千克,這是高產的基礎。儘管投料少也能正常出菇,且生產週期短,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在培養料不足的情況下,要高產幾乎是不可能的。

    2.用混合料:目前許多菇農採用純穀殼栽培竹蓀,其產量往往較低。以穀殼為主要栽培原料,可以考慮新增木屑、創花竹屑、竹絨等含木質素較高的原料。有條件的可以新增香菇、木耳、杏鮑菇、茶薪菇的廢棄汙染料或者栽培後菌糠。

    3.增加培養基的含氮量:氮素不足是竹蓀低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加培養基的氮源是提高竹蓀產量的有效措施。具體方法是在培養料中新增牛糞、雞糞、鴨糞或者尿素。但新增這些物質的培養基必須經過發酵。單獨新增尿素,新增量不超過總乾料1.5%;單獨新增禽畜糞,新增量不超過總乾料的20%。也可同時新增禽畜糞和尿素,但要按上述比例嚴格掌握,不可超出。另在發酵過程中應新增1%左右的碳酸鈣或者石膏粉。

    4.改生料栽培為發酵料栽培:經過發酵的培養料更利於竹蓀菌絲分解,可以促進菌絲體養分的積累,進而提高產量。同時發酵過程還可以殺滅培養料中的蟎類等各種害蟲和一些競爭性雜菌,保障菌絲的正常生長。特別是新增禽畜糞、尿素的培養料,發酵為必需程式,否則,培養料中氨氣含量過高,會導致菌絲生長稀弱,甚至死亡。一般需要發酵30~40天時間。發酵結束後要確認培養料無氨味後方可進行播種。

    5.提高覆土質量:實踐證明,竹蓀子實體生長與覆蓋土的關係密切,沒有覆土的培養料,即便菌絲生長得很好也無法生長竹蓀,而土壤的優劣對產量的影響極大。栽培竹蓀的覆蓋土最好選用腐殖質含量高的壤土。腐殖質中含多種竹蓀生長需要的養分,還具有使黏土疏鬆、沙土黏結、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的功能。因此,若在栽培場地就地取土覆蓋的,在選擇場地時必須注意場地的土質,若無法找到土質好的場地,最好另選腐殖土覆蓋或者燒製一些火燒土,然後澆些人糞尿堆制一段時間後再做覆土使用。

    6.管理要精心:三分種,七分管,要獲得竹蓀優質高產,要抓好栽培地的溼度管理和溫度管理。

    對竹蓀栽培而言,溼度管理包括培養料溼度、覆蓋土的溼度和空氣相對溼度三個方面。在發菌管段,要控制好培養料的溼度,這樣才能促進菌絲正常生長,為高產打下基礎。

    土壤溼度一般控制在用手捏土粒能捏扁而不黏為度。出菇階段則應側重於畦面空氣相對溼度的控制。一般雨天不淋水;連續晴天時要在畦面澆水,但氣溫在25℃以下時噴水次數要少,量要足;30℃以上時噴水宜少量多次。

    栽培竹蓀主要透過合理安排季節,在自然溫度條件下生長髮育。溫度管理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若在低溫季節播種,應在畦面覆蓋一層稻草和薄膜保溫,保持培養料溫度在15℃以上;二是在高溫天氣要及時遮蔭,避免菌種或菌絲被曬死;三是在出菇階段,若遇上高溫天氣,要加厚遮陽物,避免菌球在高溫下萎縮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洗掉沾上腳踏車鏈上油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