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這種平時嘴裡總有甜的感覺,叫做口甜,又稱“口甘”,指口中自覺有甜味,未進糖類食物、或即使飲白開水亦覺口甜。

    有口甜時,應注意除外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或糖尿病等情況:

    1、消化功能紊亂,可引起消化酶的分泌異常,使唾液中澱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覺口甜。

    2、由於胰島腺分泌功能降低、失調,使血液中糖含量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也會覺口甜舌甘,見於糖尿病等。

    防治方法:1、應注意除外病理原因,如有無消化功能紊亂,檢查血糖有無增高等。

    2、緩解心理壓力,保持生活、飲食規律、食物結構合理,多吃水果、蔬菜,注意口腔衛生等。

    2、適當運動,從而促進消化功能的正常運轉。

    味覺異常辨病

    俗話說,“鼻聞香臭,舌嘗五味”。酸、甜、苦、辣、鹹五味的資訊,是靠舌面上密佈的細小乳頭,稱為舌蕾的味覺細胞來傳遞的,再經大腦皮質味覺中樞產生興奮,由反饋環路神經體液系統完成整個味的分析活動。但是有的人在進食時,口中會有異味感,或者不進食口腔內也覺得有異常味道。這常常提示可能得了某種疾病。

    (一)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見於急性炎症,以肝、膽炎症為主,這常與膽汁的代謝有關。口苦還可見於癌症。美國醫學家德維斯醫生還發現,癌症病人喪失對甜味食物的味覺,而對食物發苦的感覺與日俱增,這與病人舌部血液迴圈障礙和唾液內成分改變有關。中醫認為,口感苦者,常兼有頭痛眩暈、面紅眼赤、性急易怒、大便乾結、舌質偏紅、苔薄黃、脈象弦數等症,多為肝、膽有熱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熱往來,心煩喜嘔、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黃等症,多為膽熱上蒸所致。

    (二)口甜

    口甜,指口中自覺有甜味,又稱“口甘”。此時即使飲白開水亦覺甜,或甜而帶酸。口甜常見於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為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引起各種消化酶的分泌異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澱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覺口甜,後者則由於血糖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覺得口中發甜。中醫認為,口甜多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臨床上分為脾胃熱蒸口甜和脾胃氣陰兩慮口甜,前者多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內熱或外感邪熱蘊積於脾胃所致,表現為口甜而渴、喜飲水、多食易飢,或唇舌生瘡、大便乾結、舌紅苔燥、脈數有力等;後者多由年老或久病傷及脾胃,導致氣陰兩傷、虛熱內生、脾津受灼所致,表現為口甜口乾而飲水不多、氣短體倦、不思飲食、皖腹作脹、大便時干時軟。

    (三)口鹹

    口鹹,是自覺口中有鹹味,猶如口中含鹽粒一般,多見於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症或口腔潰瘍。中醫認為,口鹹多為腎虛所致。如伴有腰膝痠軟、頭昏耳鳴、五心煩熱、盜汗遺精、苔少、脈細數等症狀,屬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稱之為“腎陰虛口鹹”;若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頻長、陽痿帶下、舌胖脈沉細等症,屬腎陽不足,腎液上乘,稱之為“腎陽虎口鹹”。

    (四)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覺有酸味,多見於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醫認為,口酸多為肝膽之熱侵脾所致,常伴有胸悶脅痛,噁心、食後腹脹、舌苔薄黃、脈弦等症狀。

    (五)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覺有辛辣味或舌體麻辣感。常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及長期低熱者。因為辣味是鹹味、熱覺及痛覺的綜合感覺,所以自覺口辣的病人舌溫可能偏高,口辣的病人舌粘膜對鹹味和痛覺都較敏感。中醫認為,口辣多為肺熱壅盛或胃火上炎所致。常伴有咳嗽、咯痰黃稠、舌苔薄黃等症狀。

    (六)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覺減遲、自覺口內發淡而無法嚐出飲食滋味,多見於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腸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為多見,還見於大手術後的恢復階段;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為這類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無味。另外,口淡無味、味覺減弱甚至消失,還是癌症病人的特徵之一。因此,中老年人發生原因不明的味覺突然減弱或消失時,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當然,這要同老年人味蕾退化、牙齒殘缺不全(即使裝了假牙,也因頜骨有不同程度的萎縮)使咀嚼不充分,甚至囫圇吞嚥,食物不能和味蕾充分接觸導致食不知昧的情況區別開來。中醫認為,口淡無味,飲食不香,多屬病後脾胃虛弱,運化失健。常伴有食慾不振、四肢無力、胸皖脹滿、舌淡苔白等症狀。

    (七)口澀

    口澀,指口中自覺有一股澀味,常見於神經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調整好睡眠時間,必要時用點鎮靜劑即可消除口澀。但須注意,有些惡性腫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覺苦澀。

    (八)口香

    口香,指口中自覺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多見於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應即刻進醫院檢查,明確診斷,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透過味覺這個視窗來辨別和觀察健康狀況。但是,在分析味覺異常與疾病的關係時,還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味覺變異常與年齡、性別、情緒、溫度等因素有關,只有排除這些因素後,才能將它與疾病聯絡起來。例如,味覺的靈敏程度固人而異,兒童比成人強,青年比老年強,女性比男性強;同一個人,晚上比早晨強。情緒與味覺亦有關係,在憤怒、恐懼、焦慮、悲傷,或疲勞時,味覺會降低;較長時間的飢餓會使味覺暫時失靈,對食物的味感差;溫度對味覺也有影響,在20—30℃之間人們的味覺靈敏度最高。此外,吸菸或過量飲酒,睡眠不足等,也會導致味覺異常。

    第二,味覺異常有時與口腔衛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質的暫時作用而發生的味覺變異有關。這些不屬於味覺變異的範圍。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鈉可使桔汁中的酸味嚐起來是甜味。四環素藥片在嚼碎後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變為金屬味而持續一段時間,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百病自測秘

  • 淘寶怎麼錄播?
  • 地質工程和資源勘察哪個更好一些?2020即將選專業了,好糾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