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半晨光稻花清天藍

    《千與千尋》的劇情說的是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

    千尋的父母出生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代,對金錢物質有強烈的嚮往和控制慾,他們在幻境裡觸犯規則而變成了豬,千尋孤獨的留在幻境裡。支配城鎮的魔女強行改掉了千尋的名字,這更讓她感覺到自我喪失的恐怖。

    在這部“宮崎版愛麗斯奇遇記”裡,現代日本第一次作為宮崎動畫的舞臺出現。千尋在幻境裡遇見的各類精靈,無不在現今的日本有著寓意式的指向———魔女湯婆婆是迷戀金錢的溫泉經營者,對自己的子女放縱不加管制,是個失職的母親。任意揮霍金錢不尊重他人的存在,性格如同小兒缺乏思考理性。性格複雜的少年小白兼備聰明和冷酷的雙重人格。

    日語“神隱”的意思與廣東話“鬼掩眼”類似。日本有句古話,有時找不到的東西,其實只是給神魔隱藏起來,待一會自然出現眼前。

    有人說宮崎駿在他的新片《千與千尋》中傳遞他對“生活”的定義。他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訪問時說,他未刻意借作品傳達任何環保或反戰的訊息與思想,他只是一個“搞娛樂”的人而已。

    宮崎駿曾對記者說:“我拍這部電影時,就希望看了這部電影的孩子們長大了、老了,還會想帶自己的孩子重看這部電影。其實,我本來也想,讓現在的老公公老婆婆看了,也會情不自禁地建議他們的孩子去看,不過這樣講是有點厚臉皮,所以還是把希望放在下一代吧。”

    製作:徳間書店吉卜力

    原作;指令碼;監督/宮崎駿

    製片人/鈴木敏夫

    音楽/久石譲

    製作/スタジオジブリ

    作畫監督/安藤雅司;高坂希太郎;賀川愛

    美術監督/武重洋二

    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映像演出/奧井敦

    數字作畫/片塰満則

    錄音演出/林和弘

    整音/井上秀司

  • 2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千與千尋》,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又一傑作,吉卜力工作室製作,久石讓配樂,斬獲獎項無數,票房全球飄紅。宮崎駿的動畫,少女總是主角,這種純純的美好、緩緩的節奏、積極的思考是大師要在影片中潛移默化讓觀眾接受的。

    10歲的小學四年級生,隨父母搬家到新城鎮,然而事與願違卻進入了一個神秘的城鎮,為了拯救變成豬的父母,她留在澡堂“湯屋”工作,逐漸成長。湯婆婆為了控制來到這裡的人,將她名字改為小千。在她忘記原本的名字(荻野千尋)後白龍幫她找回並說回家時要用。這個角色跟宮崎駿以往動畫中的女主角相比,顯得相貌平平,是被刻意塑造成這樣一個鄰家女孩的形象的。

    千尋從一個撒嬌、任性、稚氣的孩子,在神秘的城鎮之旅後成長為一個心地Sunny成熟的女孩。影片借場景表現了日本民族傳統文化,並讓千尋在這個場景中成長與洗禮,不僅是對身體的洗禮,更重要的是對人類靈魂的洗禮。湯婆婆拿走了千尋本來的名字,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誰,沒有最初的定位,那麼他將像是在迷霧深林裡,找不到來路,看不去去路。浴場在我來看來,是千尋自我成長的第一關,她沒有像其他迷失了的孩子一樣,剛獨立面對社會就被金錢、慾望所矇蔽,放棄自己的純真,忘記來時的目的。

    在見到湯婆婆、腐爛神、河神等人之後,在她身上沉寂已久的“生命力”被冷酷的生活喚醒了,“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用善意的心情去理解別人的話,會讓世界單純美好容易。世界如此之大,我卻能幸運地遇見一些人。”原來人可以實際地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千尋經歷了蛻變,第一次有了這樣的體驗。影片中孩子透過成為了拯救“世界”的英雄 。生而為人,本是獨立的個體,不能長久的依靠任何人,就像湯婆婆對千尋說“我也很想幫你,可是我無能為力,這是這個世界的規矩,不管是你是父母或男友,都要靠你自己去解決。”曾經,在熟悉的環境,父母的庇護下,所有的選擇都身不由己,被成人世界的法則所禁錮,爭著做大人口中的乖孩子。而陌生的環境、路途中,我們學會認識自己,學會直面自己的內心。

    劇中另一主角救算是小白了。千尋與小白的“愛”是指一種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給予彼此鼓勵堅強活下去勇氣的朋友,也代表了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相互依賴!“愛”具有極廣的定義,就是善待他人急人所難。千尋用丸子救白龍是因為愛,給無面男吃也是出於同樣的真摯的愛。若見到“愛”只能想到男女之間的愛情,則是對“愛”這個字眼的矮化。愛不但產生於男女,也產生於親人、朋友、同事、同鄉、同類,真正偉大的愛甚至包括敵人,非同類,生存環境。

    片中對人類的慾望,人性,社會更是進行了形象的比喻和闡釋,源於食物的慾望,父母觸犯了規條而被變成了豬,影片中的湯屋被比喻成現實社會,雖充滿骯髒與混亂,卻也能讓我們在當中找到生命的真善美。“吃”在這部動畫片中的寓意似乎與貪婪的慾望有關,妖怪無臉男在澡堂子裡越吃越多,而變得越來越邪惡。千與千尋是主人公在兩個世界的不同名字。喻示著兩個不同性格的千尋。現實中,她懶惰,膽小;在另一個世界中,她堅強,勇敢,激發出無限潛力。影片中的河神形象一直是大家所討論的話題——為什麼河神是那麼骯髒,渾身充滿垃圾,以至於被誤認為腐爛神。也許,這正象徵著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對江河的汙染,而要千尋去淨化他,也是說明人類所造成的結果,需要人類自己來解決。而千尋也從中學到了“生存法則”——“沒有工作的人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要在這裡生活只有工作,自己選擇的工作,再累再辛苦也要完成。

    從宮崎駿的所有作品可以看出他和迪士尼、夢工廠不同,雖然都是動畫,卻不僅僅適合兒童觀看,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之分,沒有主角力挽狂瀾的最後3分鐘逆襲,而是多了一份東方色彩的隱喻。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的人,視角不同卻都能有所思。導演用童話給忙碌、忘記停下來思考的成年人講述最樸實的道理,不要害怕成長、不要失去童真。這也許是宮崎駿之所以能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一涼,總手腳冰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