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聊聊歷史上的那些事

    歷史上唐朝如此強大最終覆滅的原因是:1.安史之亂;2.藩鎮割據;3.朋黨之爭;4.宦官專權

    唐朝618年建立,907年滅亡,唐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統一時間較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和唐玄宗時期,政治清明、軍事強盛、萬邦來朝,開創了全盛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日趨衰敗。唐王朝享國289年,共歷21為皇帝。再強盛的封建王朝終有亡國之日,那唐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從以下方面分析一下:

    1、安史之亂及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後期,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的反唐叛亂,唐朝從此由盛轉衰。這場戰爭使唐朝實力大為下降,人口大量流失,給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破壞。農民起義接踵而來,唐王朝已無力控制全國了。

    2、唐朝後期的宦官擅權

    唐德宗時期,宦官開始顯露勢力,有的執掌軍中大權,有的在朝廷上呼風喚雨,許多宦官成了統治集團的核心人物。晚唐時期,唐憲宗李純竟是宦官所立,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位宦官所立的皇帝竟然是死於宦官之手,作為當朝天子,被身邊太監所殺,實在是聞所未聞的事情。此時唐朝的宦禍嚴重程度已經超越了東漢的專權局面。唐朝乘著宦官的東風快速駛向滅亡。

    3、唐朝士族與庶族的鬥爭

    唐朝中期,文人集團中士族與庶族的鬥爭稱之為“朋黨之爭”,顯示出士大夫集團內部矛盾重重。唐朝的官員主要由兩類人組成,一是門蔭入仕的官宦貴族子弟;二是透過科舉出身的的官員。這兩類官員明爭暗鬥,其中歷時最長、鬥爭最為激烈的為“牛李黨爭”,這些毫無意義的爭鬥,嚴重削弱了唐朝的政治統治力量。

  • 2 # 場主大叔

    唐朝之亡,究其原因來說是很複雜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出在政治制度上~

    自秦朝以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政國家的政治形態儘管已經建立了起來,但並沒有得到鞏固,其間多有反覆。從理論上說,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中央政府對地方上有絕對的排程控制能力,但事實上,自兩漢以來,卻很少有真正的中央集權和君主專政.

    兩漢四百多年裡,外戚一直是最大的政治勢力,其次是從東漢中期才興起的宦官勢力,同時,士大夫也在逐漸得到一部分政權,這些其實嚴重的影響了君主專政制度。在地方上,兩漢時代儘管儘可能的削減封國的力量,但是封國還是有著一定的勢力基礎,更別說地方上的將領有割據一方的潛在危險。在東漢末年,這些矛盾有過一次集中的爆發,就是因為黃巾民變而引起的連鎖反應,於是天下大亂。而後幾百年的大分裂時期,地方上的將領一直保持著很大的兵力和權勢,這在兩晉表現的最為突出~

    同時,在魏晉時代,隨著門第世家的興起,士大夫集團逐漸走向墮落,而外戚和宦官卻始終沒有真正的退出政治舞臺,只是在表現上大有差別,這種現象一直維持到隋朝的統一和唐朝的建立。應該說,儘管從政府機構和行政制度上唐朝在此前歷朝歷代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完善和修正,但在立國方針策略上,唐朝並沒有什麼突破,以前的矛盾根源不但繼續還在,而且甚至更加表象化

    唐朝的輝煌,主要體現在其文治武功上,但其內在的隱患是很劇烈的。武則天稱帝,這是至漢以來外戚政治發展到極至的一個體現;中唐以後的宦官逐漸掌權甚至掌握軍權,這是自秦漢以來宦官政治發展到極至的有個體現,中唐時的牛李黨爭,這是士族與庶族鬥爭的一個集中體現,顯示出士大夫集團內部矛盾重重;而最致命的矛盾還是在地方上,自安史之亂後,以河朔四鎮為首的地方藩鎮們逐漸取得了割據的地位,這也是因為自兩漢以來,中國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中央政府基本上都沒有完全的對地方進行有效的行政控制,所以還談不上實際意義上的中央集權。

    唐朝建立之初,以其生龍活虎的活力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自秦漢以來的又一個黃金時代,但一旦上層建築出現了動搖,所有的潛在矛盾難免不一併爆發,而安史之亂就是這樣的一個導火索。最終,老態龍鍾的李唐又苟延殘喘了一個半世紀以後,終於被藩鎮之一的朱溫所推翻。

    到了宋朝建立以後,宋太祖趙匡胤吸取了李唐和五代的經驗教訓,廢除門第世家,空前強化君權,並將地方上的軍事財政等大權完全收歸國有,於是才徹底的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政國家,宋朝也沒有重蹈李唐敗亡的覆轍,當然,這是以犧牲軍事力量為代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製作木糖醇的原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