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鳶飛九天2018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相繼佔領了中國大部分精華地區、整個東南亞及太平洋諸多島嶼。雖然日軍在中國遭遇了激烈的反抗,陸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日本對佔領地區的資源利用,也低得令人髮指。

    當然有的人還會問,如果日本沒有侵略他國,那麼,用於維持數百萬規模的陸軍的資源就可以節省下來,而將這部分資源用於擴充海軍,日本是否有獲勝的可能的?答案依然是沒有。

    顯然,日本本土的資源遠遠不足同時維持龐大的海軍和陸軍。更別說橫跨整個太平洋,維持龐大陸軍在美國本土的作戰了。因此,從日本對美國掀起戰爭的那一刻開始,就決定了日本必敗的命運。

  • 2 # 青春不將就523

    如果二戰中,日本不侵略其他國家,全力攻打美國的話,日本只會死的更慘,也會更快,因為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他的資源很匱乏,所以他才想要擴張自己,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前期日本在各個戰場還能應付,到了戰爭後期,隨著中國戰場的失利,還有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導致美國海軍損失慘重,後面美國才對日宣戰,如果說他全力進攻美國的話,只會死的更慘,更快,因為美國的資源很豐富,就算耗,也能耗死他了,還有日本的武器和美國的武器沒有可比性,在武器裝備上,美國能碾壓日本,所以我認為不可能,而且只會死的更慘,更快。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 3 # 金色漁鉤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繼續攻擊美軍,會怎麼樣呢?如果日本不侵略其他國家,全力進攻美國的話,那麼日本會輸得更慘。

    正常情況下,國家在打仗,那麼國內的經濟和生產多少會出現衰退現象,但是日本卻不一樣,日本越打仗,他們國家就越有錢,而且國內的工業發展也越快。日本經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常情況,那是因為日本將從他國掠取來的金錢和物資運回本土的緣故,1938年的時候,日本的年GDP是75億美元,可是到了1944年,日本的年GDP達到了175億美元,增長了一倍多。二戰的時候,子彈大約每千發50美元,炮彈每發大約30-50美元,一場戰爭下來,消耗掉的子彈和炮彈不計其數,如果日本不掠奪其他國家的財物,他們打不了多久就會沒錢買子彈和炮彈,那麼他們很快就要敗給美國。

    除了子彈和炮彈外,石油也是一個問題,日本的石油80%從美國那裡購買,23%來源於佔領的南洋地區,自己本土每年才產7%石油。日本與美國打起來,他們肯定不可能從美國那裡再買到石油,如果不去侵略南洋地區的話,那麼他們只剩下每年自己產的那點石油,這根本不夠飛機、戰艦、坦克和汽車等機械裝備的消耗。因此,如果日本不侵略其他國家的話,他們與美國根本打不了多久就要敗,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如果日本通過其他途徑解決資金和物需問題,那麼他們的部隊實力也打不過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戰爭普遍是在陸軍和海軍的作戰下完成,但是德國坦克在飛機和重炮配合下的閃電推進戰術,讓戰爭開始變得立體起來。戰場上,飛機、火炮和坦克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可是這三個方面日本都不敵於美國。整個二戰期間,日本生產了62036架,美國生產了262524架飛機,日本飛機的數量約是美國的四分之一,而且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每個月損失約2000架飛機,這意味著日本根本得不到戰場上的制空權。

    美國在火炮生產能力上同樣碾壓日本,整個二戰期間,日本擁有22809門口徑在37毫米以上的火炮,而美國擁有257390門,日本火炮數量約是美國的十分之一,相差的數量不是一星半點。日本飛機和火炮的數量都輸於美國,這意味著日本軍隊很難得到空軍與火炮的支援,他們只能讓部隊硬衝刺,如果他們的坦克夠好,那麼他們依然與美國有的打,可是他們的坦克太差勁了。

    日本在二戰的時候,量產最多的是97式坦克,約1500輛,它是日本陸軍所依靠的主要坦克,但是它的效能不敢恭維。97式坦克的主炮有57毫米,500米距離內可以擊穿75毫米的坦克裝甲,攻擊力馬馬虎虎過得去,但是自身裝甲只有25毫米厚,脆得讓人吃驚。美國二戰主要用的是希爾曼坦克,這種坦克配置著射程達到800米的75毫米口徑的主炮,前甲厚度51MM。希爾曼坦克用的是M61穿甲彈,秒速620米,不要說打穿97式坦克的25毫米裝甲,就是打穿40毫米的坦克裝甲也是很簡單的事情。實際上,美國根本不需要用希爾曼坦克來對付日本的97式坦克,他們只要用“巴祖卡”火箭筒就可以了,“巴祖卡”火箭筒被稱為“開罐器”,打日本坦克就像開罐頭一樣容易。

    日本四處侵略雖然會分散兵力,但是可以為他們掠取戰爭需要的金錢和物資,如果日本不打其他國家,他們根本就沒機會挑戰美國。日本在太平洋上四處侵略,這讓他們獲取了大量的金錢和物資,可就是這樣,他們還是贏不了。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的航母艦隊被美國的航母艦隊摧毀,他們失去了制海權和制空權。日本不是一個人口大國,他們沒有使用“人海戰術”的條件,加上火炮和坦克都輸給美國,日本這個仗根本沒辦法打,一絲贏的機會都不會有。

  • 4 # 進擊的女武神

    日本在二戰當中已經相當於全力進攻美國了。大家可能會覺得,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隨後又發動太平洋戰爭,造成了資源的分散。其實,日本雖然在二戰中開闢了兩個戰場,但這兩個戰場是不一樣的。

    中國戰場的主角是陸軍,空軍輔助。對日本來說,中國戰場的挑戰主要不在軍事上,而是對偌大中國的控制和管理,儘管有偽軍幫忙,這還是牽制了日本很大一部分兵力。中國戰場的一大優勢是可以以戰養戰。為什麼新中國成立後東北是重工業基地?為什麼改革開放前東北鐵路最發達?其實這都是當年日本留下的底子,日本是把東北當做殖民地來開發經營的,用來支撐在整個中國戰場的軍事行動,支援日本的戰時經濟。松花江上有一個日本人修的鐵路橋現在還在用,旁邊可以走人。所以說,中國戰場對日本來說壓力並不算大,不至於與太平洋戰場競爭資源。

    而對美作戰的太平洋戰場主角是海軍。日本的海軍與陸軍一直是競爭關係,二者的戰略主張完全不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在某種程度上是海軍的南進戰略佔了上風。對於中國戰場來說,海軍基本用不上,對於太平洋戰爭來說,陸軍的作用也是次要的,核心是制海權(制空權)的爭奪。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在東南亞海域還面臨著皇家海軍的象徵性抵抗,隨著新加坡,香港的淪陷,美國海軍成為唯一的對手,所謂戰略分散不存在。

    那麼,日本輸在那裡?其實,日本從一開始就沒指望打贏美國,它以為自己戰爭準備早,開戰之初又佔了那麼大的地盤,而美國戰爭準備潦草,國內人民反戰,儘管工業潛力巨大,但勢必形不成高速動員之勢,所以,日本可以以空間換時間,跟美國慢慢耗,最後讓美國接受一個妥協的和平,即承認日本在西太平洋的主導地位。但是日本沒料到兩點:第一,珍珠港事件一發生,美國的反戰情緒就被好戰熱情代替了,舉國上下群情激昂,美國又是一個大國,在這種民意和自尊心的刺激下,政府不可能接受一個妥協的和平,而必須是徹底打贏戰爭。第二,美國的工業能力實在太大了,一旦動員起來就勢不可擋,與美國拼消耗,哪怕是短時間內,日本也遠不是對手。

    20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是總體戰,決定總體戰勝負的終極因素是工業實力與人口人心,這兩樣日本都處於劣勢。反觀美國,可以同時在太平洋和歐洲兩個戰場打仗,還支援其他反法西斯國家,在國內則進行原子彈的研製。與這樣的對手較量,日本怎麼都是贏不了的。

  • 5 # 藍風破曉

    二戰時期的日本,如果不侵略其它國家,全力進攻美國,那結果只有一個:日本碎了,美國勝了。

    二戰前後,日本在亞洲,還是個很牛逼的存在,但比起歐美列強差距還是很大。戰爭到底打的是什麼?綜合國力。

    美國在1941年,整個gdp兩千多億美元,足足是日本的十倍。工業企業比起日本更是發達了很多,可以年產飛機四萬架,年產坦克兩萬輛。而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總共才造了5000輛坦克。

    這是一個巨人和矮子的對決。除非美國所有人都喝多了,否則小日本是絕對佔不上便宜的。

    日本在侵略中國的時候,消耗很大,橡膠、石油、鋼材都遠遠不夠用,因此,日本殺向了東南亞,其目的不言而喻,獲得更多的資源。而美國不缺資源,鋼材、石油都很豐富。

    如果日本敢於遠征美國,那幾千公里的距離,將會成為日本人的噩夢。派兵少了,不夠人家打。派兵多了,消耗將無比巨大,本來就缺資源的日本,根本耗不起。

    綜合國力的差距,是日本無法戰勝美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美國坦克)

    二戰期間,美國各類航母加起來有一百五十多艘,而日本只有17艘。美國的飛機數量很多,而且製造快速。

    美國的坦克,數量多而且效能好,美國的戰鬥機開始有兩千多架,美日開戰後,很快就增加到了兩萬多架,而日本只有幾百架戰鬥機。這是絕對的碾壓。

    (美國飛機)

    輕武器方面,美國有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這火箭筒,連德國的裝甲部隊都曾經吃了虧,更不要說日本的坦克了。美國人自己研製的M1半自動步槍,效能優越,而日軍改造的佩德森自動步槍比起名槍M1還是有些差距。關鍵是,日本的工業水平太低,製造能力太弱,武器裝備不如人家,而且數量相對太少。

    不說其他,光是美國幾萬架飛機來回轟炸,就夠日本人喝一壺的。而且,此時的日本一缺鋼材,二缺石油,三缺橡膠。這種情況根本沒有辦法和美國對打。

    武器裝備的差距,也會讓日本很難戰勝。

    日本距離美國太遠,另外一個情況也不能忽視,那就是人口問題,日本人口當時有7500萬人,而美國人數是1.4個億。

    美國以逸待勞,兵員補給要比日本相對更充足。

    有人說,美國人多沒用,戰鬥力不行。人家小日本都打到門上了,你當人家美國大兵還會像在外地作戰一樣?全球第一大國,眼睜著讓別人欺負?一定不會。

    如果日本敢殺到美國,絕對不會少出現“鐵血巴頓”一樣的人物。而日本,甚至都有可能根本打不到美國邊上,就被“群毆致死”。

    因此,日本就算全面壓上,從豐富的兵源補給來看,也很難拼過美國。

    綜合來說,二戰時期的日本,如果全力進攻美國,那麼定會失敗,原因是:一是日本綜合國力太弱,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二是日本的武器裝備不如美國;三是日本當時的人口又僅是美國的一半,兵源補給稍遜一籌。

  • 6 # 船伕聊名著

    日本將快速戰敗

    如果日本最先跟美國開戰,毫無疑問,日本將進入一個滅亡的快速通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武器彈藥,那日本的軍事實力將大打折扣。同時,如果要對戰美國補給線機場成本也極高,而同時美國又是一個資源大國,不論是工業能力還是軍事能力都遠遠高於日本。所以日本的快速戰敗是毫無疑問的。

    美國將大傷元氣

    同時美國作為二戰這樣最終的勝利者,所獲得的成就也將大打折扣。因為在二戰開始之前,美國正處於上一個經濟危機的恢復期。此時籌劃戰爭的日本和德國是美國的海外貿易的重要客戶。發動戰爭而不得不購買的貨物,包括但不限於武器和軍用設施,為美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出口貿易額。

    如果日本在二戰時先向美國開戰的話,將對美國的恢復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美國既失去了日本的外貿訂單,同時也將花費大量的資源來應對日本發動的戰爭。不但沒有了原有的經濟增長,反倒在此基礎上會有所損失,那美國的元氣必將大傷。那至於其是否能成為二戰最後的勝利者,就產生了很大的變數。

    蘇聯在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同時,由於美國也需要應對日本的前期開戰。像之前在二戰中對蘇聯的援助,必定會大打折扣。這就為蘇德戰爭的最終勝利留下了一個很大的變數。

    中國或許有不一樣的未來

    如果美國而能夠快速擊敗日本的話,那日本在二戰中將最早的進入一個戰敗國行列。加上當時國民政府與美國的關係,中國的東北,已經文獻的東北地區呢,很可能重新回到中國的控制範圍。

    不得不從戰爭之初就進入戰爭狀態的美國,不一定會產生很多外貿訂單,而這其中很多很可能會落入暫時未進入大規模戰爭的中國手中。中國很可能重新上演一戰中的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而蘇德戰爭的快速白熱化,勢必也像,也讓蘇聯無法再向二戰之前那樣對中國進行過多的干預。同樣戰爭狀態的蘇聯的外貿訂單,也很可能促進中國的外貿發展。此時世界的兩大巨頭蘇聯跟美國都無暇他顧那留給國內攘外必先安內的時間也更加充裕,輿論壓力也會進一步降低,成功性將大大增加。

    如果按照這個題目的假設,似乎中國將成為二戰中最大的贏家。但假設就是假設,終將不會成為歷史,但卻可以讓我們進一步認清歷史的真相。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二戰中真實的日本

    最後再讓我們來說一下二戰中真實的日本。通常戰爭是由國家的權力機構,策劃準備,進而發動戰爭。但日本卻恰恰相反,回顧整個二戰,日本的每次戰爭,幾乎都是由基層軍官採取較為激進的方式,進而脅迫高層發動戰爭。

    日本經常軍官是多麼激進,我們從日本首相的更替中可以看出。在1921年至1936年這15年間,攻擊有4位日本首相被刺殺身亡,而這其中大部分自殺事件都是由日本基層軍官發動並實施的。

    作為名義上日本政府的最高權力長官日本首相,竟然連自己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證。可以想象日本當時的政府狀態是多麼混亂。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日本的基層軍官,發動了諸如918和七七事變,對中國百姓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慘痛創傷。

    但如果按照日本首相的既定計劃。對中國採取一個蠶食態度。繼佔領東北後,用20~30年進行消化。而挑撥起國內戰爭。那等待中國的命運,或許將更加可怕。

  • 7 # 搬不動的小強

    全力進攻美國?靠什麼進攻?怎麼進攻?

    從戰力上來說,二戰期間的日軍有可能能頂住美軍的三兩個回合,比如看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在硫磺島、中途島都打的很艱苦……

    但這不代表日軍就有能力去襲擾美國本土了,且不說戰爭潛力和經濟實力了,就只說軍事本身,來來來,你跟我說一下,日軍怎麼打美國本土?別管你用山本五十六還是阪垣……

    日本到美國本土,大概多遠?就算東京到離著最近的美國大城市洛杉磯,百度說距離是8000多公里……途中還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這是什麼概念?日軍戰鬥力最強的陸軍完全派不上用場,只能靠海軍和空軍……海軍?日本弄個珍珠港就已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了,還只能偷偷摸摸……那是梁靜茹給他們勇氣敢去打美國本土嗎……先不說他們的油料儲備了,他們能開到美國西海岸的軍艦能有幾艘?

    實際上,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地緣優勢的美國,其本土就像是上天賜予的福地,在南北戰爭之後,除了偶爾教訓一下墨西哥,能波及到美國本土的戰爭幾乎沒有,就連一戰和二戰,美國本土也是壓根就沒有啥動靜……

    希特勒夠狠吧?德國的實力比日本強吧?德軍的戰鬥力比日軍強吧?那整個二戰期間,德軍也沒有過任何試圖進攻美國本土的打算和嘗試,小日本,拿什麼打……

  • 8 # 小龍談歷史

    假如你問一個劫匪是打劫手無寸鐵的土財主合算還是打劫武警大隊合算,我相信100個劫匪當中,至少有99個會這樣回答,“當然是打劫土財主合算,打劫武警大隊只有死路一條“。這個比喻用在日本身上也同樣恰當,對於二戰期間日本這個劫匪來說,亞洲國家就是土財主,美國就是武警大隊,如果二戰期間日本放棄進攻其他國家轉而全力攻打美國,那麼日本只能更快地完蛋。

    二戰期間日本的戰爭策略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製定了旨在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大陸政策主要分成六步方針,這六步分別是,吞併臺灣,吞併北韓,吞併中國東北,吞併中國,稱霸亞洲,稱霸世界。

    甲午戰爭清政府慘敗,寶島臺灣被日本吞併。日俄戰爭俄國戰敗,俄國從此放棄對北韓的爭奪,北韓也逐步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不費一槍一炮拿下了中國東北。自此,日本大陸政策的六步方針走完了前三步。

    日本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之所以要分六步走,主要也是和日本是一個島國有關。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其匱乏的島國,煤炭,鐵礦,石油等資源大都需要進口,戰略縱深極小。因此,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島國來說,如果它想稱霸世界,必須必須先吞併一個戰略縱深極大,資源豐富的國家,然後以這個國家作為跳板,而當時中國這隻沉睡的巨獅對日本來說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對於日本來說,如果放棄去攻打中國等亞洲國家轉而全力攻打美國,只能得到一個“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結果。

    二戰期間美日之間的實力差距

    美國是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自1776年建國之後,發展相當迅猛,19世紀末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就已經超過英國。一戰期間,美國本土遠離戰火,同時在一戰之間大發戰爭財,一戰後的美國,黃金儲備約佔世界的1/2, 在國內生產總值,科技水平,工業發展水平等方面全面超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工業強國。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成為亞洲唯一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是日本的起步比較晚,與英法等國尚有比較大的差距,與美國的差距更是全方面的。

    從發動戰爭所需的鋼鐵石油等資源來看,二戰期間,美國的年鋼材鋼鐵產量是日本的十多倍。美國的石油產量約佔世界一半的產能,而日本這個島國只能靠侵略儲備一部分石油。

    從軍需裝備的生產速度來看,兩者的差距也非常明顯,不管是坦克,火炮還是軍艦的生產,美日之間的差距都在10倍以上,1941年~1942年兩國生產的中型坦克為例,日本這個時期只生產中型坦克1000多輛,而同一時期美國這邊的數量卻接近25000輛。

    因此,不管是從美日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戰略縱深等方面考慮美日之間的差距都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如果日本在二戰期間放棄進攻其他國家轉而全力攻打美國,對日本來說,只有死路一條。日本在二戰期間敢在珍珠港向美國發起挑戰,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當時的美國已經切斷了日本各種資源的供給,對於日本來說只能狗急跳牆在亂中尋求一絲取勝的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懶人投資理財產品?